



2019 年 2 月 1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随后,《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等一系列配套文件也相继出台。粤港澳三地政府领导都表示将主动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国家引领发展新高度的重大战略平台,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
人地关系,或者说,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研究是近代地理学产生的源起和发展的基础。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地关系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运用各种理论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地关系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和研究。我们从 1995年开始就在孙大中院士的带领下研究和探索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2004 年我们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的支持,着手开展了“珠江三角洲人地系统演进与人地关系协调研究”,随后配合《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了大量的决策咨询建议,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在此,我们综合集成这些研究成果,编成《粤港澳大湾区人地关系协调研究》一书。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至第四部分为专题研究成果,共分为十七章,第五部分为决策咨询建议选辑。第一章主要由李超、匡耀求执笔,卞勇、王德辉、王文秀、李国敏、王贵明参与了相关研究。第二章主要由匡耀求执笔,梁桂全、王贵明、李国敏、李超、姚志远、周仲高、吕惠萍、王文秀、卞勇、 吴丹参与了相关研究。第三章由李国敏、匡耀求执笔,黄宁生、李超、姚志远参与了相关研究。第四章和第五章均由匡耀求、黄宁生执笔,朱照宇、欧阳婷萍、王德辉参与了相关研究。第六章由匡耀求执笔,黄宁生、王文秀参与了相关研究。第七章由匡耀求执笔,欧阳婷萍、邹毅、李超、王德辉、刘宇参与了相关研究。第八章由王文秀执笔,匡耀求、黄宁生参与了相关研究。第九章由赵亚兰执笔,匡耀求、黄宁生参与了相关研究。第十章由匡耀求执笔,黄宁生、朱照宇、赵亚兰参与了相关研究。第十一章由匡耀求执笔,黄宁生、王贵明、邹毅、王德辉、卞勇、李超、王文秀参与了相关研究。第十二章由匡耀求执笔,黄宁生、李超、卞勇、张杰参与了相关研究。第十三章由欧阳婷萍执笔,朱照宇、黄宁生参与了相关研究。第十四章由吴志峰、王琎执笔。第十五章由湛社霞执笔,匡耀求、黄宁生、阮柱、赵亚兰参与了相关研究。第十六章由匡耀求执笔,黄宁生、李超、卞勇、王文秀、王德辉参与了相关研究。第十七章由王德辉、匡耀求、黄宁生执笔,彭平安、王新明参与了相关研究。
本书成果的研究工作主要依托作者及其团队在过去十多年主持完成的各类科技项目,它们主要包括:
(1)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珠江三角洲人地系统演进与人地关系协调研究”(编号:04201163)。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珠江口区域城市扩张及其环境生态效应分析与模拟”(编号:41171446)。
(3)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委托研究项目“与主体功能区对接的广东省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
(4)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研究课题招标项目“我国人口发展与植被覆盖变化关系研究”。
(5)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广东人口承载力预测模型研究”(编号:2006B36701001)。
(6)广东省软科学重点项目“广东水环境现状评价及水环境保护战略研究”(编号:2007A070300004)。
(7)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基于国土功能定位的广东省县域人口容量评估技术方法研究”(编号:2015A020215025)。
(8)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编号:2016A020228009)。
(9)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研究项目“广东省人口发展基础评价和功能分区研究”。
(10)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研究项目“珠江三角洲人口发展定位与人口容量研究”。
(11)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项目“广州市及周边地区灰霾天气预防与应对机制”。
(12)东莞市委政策研究室委托项目“东莞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13)珠海市横琴新区管委会委托项目“横琴生态岛生态功能区划及污染物控制规划”。
(14)暨南大学人才启动项目“来自南海的海啸风险对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的影响研究”。
感谢徐义刚院士、李芳柏研究员、赵细康研究员对本书的审阅和指导。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员会、暨南大学环境学院、暨南大学广州区域低碳经济研究基地、广州大学地理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开展相关研究的学者和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各级领导和决策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限于作者的水平和精力,而且很多工作还有待深入开展,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缺陷和差错,敬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