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在对粤港澳大湾区人地关系协调的机理与可持续发展综合调控的对策措施的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绿水青山的功能、效用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述,体现了国内这一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有助于深化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发展理念的科学认识。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机理和低碳发展方面,本书揭示了温室效应增强背景下区域大气系统下垫面温度的变化趋势,探讨了地球气候系统对温室效应增强的响应机制,并预测了 2007年底到 2008 年初亚欧大陆出现的冷冬。与此同时,本书研究发现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可有效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并首次将城市化指标纳入基于Kaya恒等式建立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分解模型中。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本书作者在人口发展和大气环境治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其中有 14 项分别在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和相关行业得到采纳与应用。
国家已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目标为建设世界一流湾区,希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形成与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并行的第三个中国重要经济增长极。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生态屏障是这一国家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本书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生态屏障提供了技术方案和策略建议,可为大湾区各级政府部门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也将为全国各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生态安全格局提供借鉴和参考。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2018 年 9 月 1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