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我国植被覆盖演变情况

一、全国植被覆盖总体情况

全国AMNDVI值分布的总体情况是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与人口密度分布格局大体一致。然而,在AMNDVI值高的区域,也零星分布着斑块状的低值区,例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

从年际变化来看,全国AMNDVI值2000年为0.495,2005年为0.516,2010年为0.520,从2000—2010年的增长率为5.06%,2000—2005年增长率为4.27%,2005—2010年增长率为0.75%,植被覆盖情况表现出总体变好的趋势,但近5年增长速度有明显减缓的趋势(表1-6)。

表1-6 全国及四大经济区AMNDVI

二、四大经济区植被覆盖情况

分区域来看,植被覆盖最好的是东北地区,2000年、2005年、2010年平均AMNDVI值高达0.802;其次是中部地区,2000年、2005年、2010年平均AMNDVI值为0.763;东部地区位居第三,2000年、2005年、2010年平均AMNDVI值为0.746;植被覆盖最差的是西部地区,2000年、2005年、2010年平均AMNDVI值只有0.404。

从各区域的年际变化来看,东部地区的AMNDVI值,2000年为0.727,2005年为0.758,2010年为0.754,10年总体上升3.70%,然而2005—2010年的5年间却下降了0.55%。植被覆盖有由好变坏的趋势。

中部地区的AMNDVI值,2000年为0.744,2005年为0.772,2010年为0.774,10年总体上升4.11%,2000—2005年上升3.78%,2005—2010年上升0.32%。植被覆盖增加的趋势明显减缓。

西部地区的AMNDVI值,2000年为0.391,2005年为0.408,2010年为0.414,10年总体上升5.79%,2000—2005年上升4.30%,2005—2010年上升1.43%。植被覆盖增加的趋势也有所放缓。

东北地区的AMNDVI值,2000年为0.779,2005年为0.815,2010年为0.813,10年总体上升4.47%,2000—2005年上升4.70%,2005—2010年下降0.22%。植被覆盖也呈现出轻微退化的趋势。

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植被覆盖情况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AMNDVI值见表1-7。

表1-7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AMNDVI

(续表)

历年平均的AMNDVI值,最高的5个省区市是黑龙江、重庆、广西、湖南、贵州,它们的AMNDVI值均达到甚至超过了0.8,植被覆盖度很高。历年平均AMNDVI值最低的5个省区是新疆、西藏、宁夏、甘肃、青海,它们的AMNDVI值均低于0.4,植被覆盖度较低,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从年际变化情况来看,2000—2010年AMNDVI增长最快的5个省区是宁夏、陕西、青海、甘肃、山西,增长率分别为36.48%、15.15%、13.95%、13.81%、9.99%。这些地区的植被恢复得益于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实施,生态环境正在逐步好转。然而,在全国总体植被覆盖好转的大趋势下,也有少数省市的植被覆盖状况出现了退化。例如上海、福建、江苏和浙江,10年间AMNDVI分别下降了4.33%、0.47%、0.45%、0.21%。这些地区都是人口极其密集的区域,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已经超过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植被生态已经呈现出明显的退化迹象。 O4//P3MlgTRlU0XOQVUL3+beqhJifZ8cso0FIokWnD5pmht3VrGtB+mULarsICK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