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甲的生理

一、甲板的硬度

甲板的硬度取决于角蛋白纤维的超微结构。角蛋白纤维是甲板主体,它垂直于甲的生长轴,并平行于甲表面。它们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双折射。通过对暴露在X线下的甲碎片进行的衍射研究支持了纤维排列提供甲板硬度的观点。

角蛋白纤维是通过胱氨酸分子的二硫键及甲板的纵脊来保持稳定的。双曲面能防止甲侧向翘曲:横向曲面是由于末端指(趾)骨的塑形作用和结缔组织背侧带纤维束固定在甲边缘而形成的;纵向曲面可能是由于甲板细胞间生长速度的差异即甲板上层生长速率快于下层所形成的屈曲压力造成的。硬度取决于甲板细胞之间的黏附、连接及两层细胞间典型的结构布局。甲板表层细胞较小(2.2 μm),构成一种紧密压缩的细胞膜,细胞之间的间隙呈壶腹状。甲板下层由较大细胞(5.5 μm)构成,细胞膜轮廓极不规则,且细胞间还有锚定点,所以甲板的表层硬度更大。一些疾病在影响甲母质后,可以明显使甲板变薄,甲板的硬度减小,如甲扁平苔藓。

二、甲板pH

甲床表面pH大约为5,且足趾甲显著高于手指甲。洗手后,指甲表面pH即刻明显增高,由5.1±0.4上升到5.3±0.5。然而这种状态并不会持续存在,pH将在20 min内恢复到洗手前水平。未洗手的指甲pH存在性别差异,而洗手后的指甲则不受性别影响。甲板内部的pH低于其表面。所以,在治疗甲层裂、甲分离等患者时,减少碱性洗涤剂的使用,可以减轻症状。

三、渗透和屏障功能

很明显,当甲使用外用药物时,甲板的渗透和屏障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者使用一个简单的重量分析法测量水分透过离体指甲的扩散状况。观察的结果是,水分在甲的扩散速率类似于手掌和脚掌。让氮气通过甲板并测量气体所携带水分以测得活体指甲蒸汽损失,指甲的蒸汽损失和指甲厚度之间成反比。pH降低时,药物在载体内的溶解性增加,使其渗透能力增强。Baran发现一些抗真菌药物特别容易穿过甲屏障,并可作为跨甲运载系统。Hemidy等提出一个新的羊蹄仿真模型,以研究体外抗真菌产品局部渗透入硬角蛋白的情况。目前已有较多研究证实,新的药物在甲部使用能很好地分散到甲下组织。甲病使用外用药物效果欠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甲板的屏障功能阻碍药物到达靶区。增加甲板对药物的渗透可能会对外用药物治疗甲病产生革命性的改善,但目前研究仍有限。

四、指甲触觉

有人对30例健康人(平均年龄23岁)的300个指腹和甲板的触觉辨别及感知阈值进行了研究。该研究排除了美甲、外伤、神经缺陷、皮肤疾病及有上肢外伤史的对象,寻找指腹和甲板两个部位触觉感知阈值的临床一致性。结果显示人甲的静止两点辨别距离、运动两点辨别距离及甲感知阈值分别为6.7 mm、2.4 mm、0.06 g,而指腹的对应值分别为2.4 mm、2.2 mm及0.01 g。甲板静止两点辨别距离和感知阈值优于指腹,而运动时两者的两点辨别距离基本一致。该研究表明,触觉辨别及感知阈值能通过甲板进行测量,且运动两点辨别距离在甲板和相应指腹基本一致。它强调了甲板在指感觉功能中的重要性。该项研究中规范的研究数据有助于阐明甲外伤所造成的影响以及甲之于手功能的重要意义。

五、甲的生长与调节

甲板的发育和生长,从胚胎期(约第15周)开始一直持续到去世。指甲平均生长速度每个月约为3 mm,足趾甲每个月约为1 mm,故全甲拔除后,指甲约6个月可恢复原来长度,而趾甲则需 12~18个月。疾病、营养状况、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可影响甲的性状和生长速度。

从儿童到成年人,甲的生长速度稳步增加,以后则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慢。男性指甲生长速度快于女性。甲的生长与气温有关,在北极每日生长114 μm,相同指甲在温带气候每日生长119 μm。甲白天的生长速度是夜间的2倍。神经对甲有营养作用,手指神经损伤后甲的生长速度仅为正常时的一半,这是由于去神经后引起血液供应变化进而影响甲母质的营养状况所致。

甲的生长还与营养有关,甲生长需要包括含硫氨基酸在内的氨基酸的不断供给,形成角蛋白。曾有报道口服明胶治疗脆甲症有效,这可能与明胶中含有丰富的甘氨酸有关。正常甲生长需要维生素B、钙和磷。维生素A和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脆甲。维生素A与角化有关,维生素D可能与甲母质细胞摄取钙有关。在营养不良(如恶性营养不良病、消瘦)的条件下,甲生长会减慢。没有证据表明饮食对甲生长速率有影响。用手习惯、体重增加或减少对甲生长没有影响。

内分泌因素对甲的生长也有一定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甲状腺素是脊椎动物角化细胞增殖和生长所必需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增厚且有光泽,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变薄、变脆。甲状旁腺的作用是维持血中钙和磷的水平,血浆中钙离子可影响甲母质细胞,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时甲变脆。人垂体功能减退时,甲变薄,拇指甲半月消失,提示甲母质萎缩。雌激素和睾酮对甲生长也有影响,如许多妇女妊娠期甲生长速率比正常情况高出1/4~1/3。在怀孕后期,甲的生长速度将更快。此外,产后的甲生长速率有所下降。有学者发现甲的生长速率不受孕妇受孕时的体重、妊娠期孕妇体重增加、分娩次数、妊娠期及劳动时长的影响。性腺功能减退疾病患者,甲生长变慢。在青春期发育过程中甲的生长速率也没有变化。长手指的指甲比短手指的指甲长得更快。

此外,甲板厚度和长度不会影响甲的线性生长速率。创伤(如咬甲癖)会增加甲的生长速度。对于那些传统治疗失败的甲癣患者,当甲被拔除时,真菌的负荷就会减少,手术的创伤可能会提供机械刺激来加速甲的再生,但这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证实。吸烟对甲生长没有影响。此外,适度的压力(如期末考试)对甲的生长速率没有影响。大量研究也表明,制动和瘫痪会导致甲的生长暂时减缓,当肢体或手指固定在夹板或石膏上时,也会出现类似的结果。按摩会刺激甲的生长。

癌症、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和糖尿病的家族病史对甲的生长没有影响。

银屑病患者中,点状银屑病甲的生长速度快于临床表现无异常的甲,而后者的生长速度却快于健康人的甲。此外,同一名患者,无论是特发性的还是甲银屑病引起的甲分离,其甲生长速度比未受累甲要快,而且快于正常人的指甲生长。毛发红糠疹及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其甲生长速度加快。这些疾病中患者的甲母质常过度增殖。甲的状态不正常可引起甲的生长减缓或停止。例如,黄甲综合征,其特征病变是黄甲、淋巴水肿和呼吸系统疾病,指甲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甲纵向生长的减少往往通过甲增厚加以弥补,以至于黄甲综合征的甲生长速度减半,而其甲厚度则变为原来的2倍。约10%扁平苔藓患者会有甲受累,并可导致甲生长减缓。甲感染也会导致甲纵向生长减缓,如甲的真菌感染。一项研究表明,当甲癣累及超过一半甲板时,甲的生长速度将慢于其他未受累的趾甲。

虽然急性轻症疾病不影响甲的生长,但多数研究资料显示,急性重症疾病会使甲的生长减慢。流行性感冒(如伴有严重呼吸道感染的感冒)、麻疹患者的甲生长变慢。此外,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甲的生长几乎完全停止。慢性疾病也会影响甲的生长。高流量的血管状态,如动静脉分流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都与甲生长速率加快有关。与此相反,循环功能减弱,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及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引起甲的生长减慢。

许多药物已经被证实可以加速甲的生长,如氟康唑、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左旋多巴、口服磷酸盐、骨化三醇、钙剂、生物素和半胱氨酸等可以加快甲的生长速度。一些药物也可以降低甲的生长速度,如化疗药物可能会降低甲母质角质形成细胞有丝分裂的活性。甲氨蝶呤、硫唑嘌呤、补骨脂联合长波紫外线照射治疗、锂制剂、磺胺类药物、金制剂、齐多夫定、环孢素、肝素钠可减慢甲的生长。激素对银屑病患者的甲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维A酸影响甲生长方面的研究数据却颇有争议,一些研究表明此类药物能促进甲的生长,而另一些研究则显示出相反的结论。甲生长动力学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六、甲的生理功能

甲作为一个重要的皮肤附属器,除了具有保护支持作用外,还具有协助完成一些精细感觉和动作的功能,另外其美容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1.保护支持作用 甲板的远端超过末节指(趾)的远端,因此对其下的甲床和指(趾)骨起一定的保护作用;起支持作用,防止指(趾)腹组织向背侧移动。

2.协助手指完成精细动作 如捏持、解扣和搔抓等。

3.协助感受精细触觉 指腹受压时,甲起到阻挡和反作用,增加了指腹的感觉强度。

4.美化装饰作用 健康的指(趾)甲是人体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甲的性状有时可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其变化往往可提示某些疾病的存在。

参考文献

[1] BARAN R. Baran & Dawber’s Diseases of the Nails and their Management[M]. Hoboken: Wiley-Blackwell, 2019: 1-59.

[2] RICH P. An Atlas of Diseases of The Nail[M]. New York: Taylor & Francis e-Library, 2005: 1-5.

[3] PIRACCINI B M.Nail Disorders[M]. Italia: Springer, 2014: 1-6.

[4] RICHARD K S.Nails: Diagnosis; Therapy; Surgery[M]. Saunders: Elsevier, 2005: 13-25.

[5] HANEKE E. Anatomy of the nail unit and the nail biopsy[J]. Semin Cutan Med Surg, 2015, 34(2): 95-100.

[6] PERRIN C. The nail dermis: from microanatomy to constitutive modelling[J]. Histopathology, 2015, 66 (6): 864-872. HpUwaRJzSlj1jE3joMRx2A/qFw81YqnG5lf+7Aox7f4kFcVIReSA+69U4K3LxJi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