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甲的解剖

一、甲板

甲板是角质化且不含活细胞的半透明、中等硬度的椭圆形板状结构。其长轴在双手呈纵向,在双足则成横向,几乎平行于皮肤表面。健康甲板的表面平坦且光滑。甲板由甲母质持续产生,甲母质的角质细胞增殖和分化,失去细胞核,并且细胞之间紧密粘连在一起,形成甲板,贴附在其下的甲床上。甲板从近端甲皱襞下萌出,向远端生长,被两侧的侧甲皱襞所包裹,陷入一个呈锐角的凹槽中,这个结构称为“甲袋”(cul-de-sac)(像袋子一样将甲板镶嵌其中),即两侧和近端甲沟(图1-1-1)。

甲板背侧有特征性的纵脊,甲板腹侧也有相应的纵脊与纵沟与之对应,而在甲板远端这种纵脊不明显(图1-1-2)。这使甲板黏附于甲床之上,生长时向前延伸犹如在轨道上行进一样。甲板表面的纵脊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增多并变得明显。甲床提供丰富的血供,甲板和甲床贴合时,甲板呈粉红色。甲板远端游离缘无甲床组织附着,甲板下的空气使该区域呈现白色。同理,很多假性白甲也是因为甲下分离,甲板中或甲板下的空隙折射光线后造成。在多个指(趾)甲的近端可以看到白色的扇形区域即甲半月,其范围约等同于远端的甲母质。甲半月的形状决定了甲板远端游离缘的形状。在甲板的远端靠近游离缘处,甲真皮带(或称甲角膜带)颜色与甲床其他部分有明显差异。它通常表现为1~1.5 mm的横向粉色或棕色条带,但也会因疾病或压力影响血供而发生颜色或形态的改变。甲真皮带是阻挡外来物质侵入甲床的坚固屏障,它是甲板和甲床粘连最牢固的地方。

甲板的物理性质独特且有着特殊意义。甲板质地坚硬、难破裂,却又有弹性可弯曲,可以紧紧地与其下的组织附着,也可以抵抗物理和化学物因素的损害,保护其下的组织。这些特点都源于高强度结合在一起的角质蛋白,角质蛋白占甲板成分的80%~90%。甲板可以分为3层:背侧甲板厚0.08~0.1 mm,由紧实扁平的细胞构成,细胞的角质纤维平行排列并且和生长轴垂直,这一层结构给指甲提供硬度和锐度,它主要由近端的甲母质生成;中间层甲板厚0.3~0.5 mm,由宽大、不规则的细胞组成,角蛋白排列和生长轴垂直,本层结构为指甲提供弹性和韧度;腹侧甲板厚0.06~0.08 mm,由甲床产生,主要作用是将甲板和甲床紧密附着。

甲下血管球瘤手术时,切开并反折近端甲皱襞,拔去近端甲板后,暴露出甲皱襞与甲床共同组成的、用于包裹甲板的“甲袋”。

图1-1-1 甲袋

甲母质疾病患者拔甲暴露甲床时,可见甲床表面和甲板的腹侧有相互嵌合的纵脊,而近端甲母质(甲半月及其近端)处光滑无纵脊。

图1-1-2 甲板腹侧和甲床上的脊

二、甲母质

甲母质(nail matrix)持续地产生甲板,其上方被近端甲皱襞保护起来,其下方附着于远端的指骨之上,由韧带与远端指骨间关节连接起来(图1-1-3)。

甲单位与远端指关节在解剖学上的紧密关系,解释了为什么甲银屑病常会与关节银屑病同时存在。甲母质的范围看起来像马蹄的形状(图1-1-4)。

甲母质远端呈向外凸出的弧线(甲半月的远端弧线),而近端两侧各有一个外侧角,在嵌甲手术中,如果此处清除不彻底,残留的甲母质外侧角会产生甲刺。从纵切面来看,甲母质呈“V”形。甲母质覆盖甲袋最近端的底面并在最近端向上反折,覆盖近端甲皱襞腹侧近端1/4。近端甲皱襞的其余3/4部分则延续成为甲小皮(图1-1-5)。

行纵行黑甲切除术时,翻开近端甲皱襞,暴露出其下甲母质,以利于切除皮损。本例患者甲母质可见一褐色色素皮损。

图1-1-3 甲母质

图1-1-4 甲母质大概范围

图1-1-5 甲单位纵切面(HE染色)

甲母质近端和近端甲皱襞腹侧的上皮相连,远端和甲床相连。甲母质的角质细胞持续增殖和分化,沿向前上的斜行轴持续产生甲板(图1-1-6)。

A.皮肤角质细胞增殖由基底层开始,从下往上垂直进行。B.甲板的生成,角质细胞则斜向上、向前进行,推测甲板向前生长与近端甲皱襞、指(趾)骨相互作用等多种机制有关。

图1-1-6 皮肤与甲板生长时角质细胞增殖分化的方向

与皮肤相比,甲母质上皮细胞向上角化的过程中,缺少颗粒层,并形成了呈嗜伊红的区域即角质生长区,甲母质细胞逐渐失去细胞核,依靠胞质中的角蛋白牢固地互相粘连在一起,最终形成半透明的、坚硬而又富有弹性的甲板。

甲母质细胞的角质化和增殖是沿斜线进行的。近端甲母质产生甲板的背侧,而远端甲母质一般形成甲板的腹侧。这一生理学特点在明确甲病变位置时非常重要,可帮助医生选择活检或治疗的位置。背侧甲板出现异常,其病因可能在近端甲母质;反之,腹侧甲板出现变化则代表远端甲母质受到损害。有人认为近端50%的甲母质产生了81%的甲板细胞数量。所以在手术过程中,损伤远端甲母质,更不容易形成瘢痕和永久性的甲板破坏;而在近端甲母质的手术则容易引起永久性的甲板畸形。在同样的创伤下,儿童指甲的恢复能力会更好。行甲单位的纵行活检时,如果活检切除近端甲母质的宽度超过3 mm,就容易出现永久性的甲板裂隙。

除了角质细胞,甲母质上皮中还含有其他种类的细胞,比如黑色素细胞。甲母质上皮中黑色素细胞的数量比皮肤少,它主要分布在甲母质浅层,常3~5个黑色素细胞聚集为小的集落。通常情况下,甲母质的黑色素细胞不产生黑色素颗粒,原因有二:①大多数的黑色素细胞,特别是位于近端甲母质中的黑色素细胞常处于静止状态,Dopa为(-),缺少制造黑色素所需要的全部酶。②甲母质活化的黑色素细胞,Dopa可以是(+),主要出现在远端的甲母质。这些黑色素细胞需要很强的刺激(比如强紫外线照射)才能够开始产生黑色素颗粒,因此在通常情况下由于甲板的遮蔽作用,甲下很少出现黑色素。

甲半月呈不透明的白色,呈一个前凸的弧形边缘,构成了甲母质远端的边缘。甲半月在拇( )指(趾)非常明显,在其他甲中可能消失或被近端甲皱襞覆盖。甲板厚度(手指0.5~0.75 mm,脚趾约1 mm)与甲母质的长度呈正比,取决于生发细胞的总量。然而,甲板的厚度在体力劳动者中似乎有所增加。通常甲母质的长度减少或功能受到影响可导致甲板变薄,这种现象可局限于甲的一个节段,从而造成甲横沟(如Beau’s线),形成的原因是甲母质细胞分化停止或减少。

三、甲皱襞

甲皱襞(nail fold)包括近端甲皱襞和侧面甲皱襞。近端甲皱襞有背侧和腹侧。背侧甲皱襞和指(趾)背侧远端的皮肤相连,腹侧甲皱襞构成了近端甲沟的顶部,覆盖了大约0.5 cm最薄且与甲母质连接最疏松的近端甲板。近端甲皱襞和肢端背侧皮肤的区别是没有毛发和皮脂腺。它的投影在末节指骨近端1/3。近端甲皱襞腹侧在正常情况下无法看到,它的近端和甲母质相延续。近端甲皱襞一般来说有3个作用:①其腹侧面和尖端甲母质的背侧相连参与产生甲板。当近端甲皱襞有炎症性病变时,会影响甲母质成甲作用,从而影响甲板的形态,比如湿疹、银屑病、甲沟炎等。②影响甲板生长的方向。甲板朝前生长而不是垂直向上生长,近端甲皱襞可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③甲皱襞微血管可以为甲母质提供血液滋养,并为一些病理情况提供有用的线索,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背侧和腹侧近端甲皱襞的分界是甲小皮。甲小皮是一条很窄的角化条带,它将指(趾)背侧皮肤和甲板的背侧之间封闭起来,防止水、刺激物和微生物进入近端甲皱襞之下,从而保护甲母质。当甲小皮因为美甲、长时间浸泡等原因被破坏时,可出现近端甲沟炎。而其他机械的或化学创伤损害甲小皮后,导致甲板和甲皱襞之间的屏障破坏,微生物、过敏原、刺激物等可以突破屏障,造成炎症反应,形成急性甲沟炎和慢性甲沟炎。

侧面甲皱襞从两侧包裹甲板,可以起到保护和固定甲板的作用。侧面甲皱襞和近端甲皱襞相连,不少甲病会沿着这个连续的解剖学路径发展。两侧由甲皱襞形成的甲沟紧邻甲的边缘。当甲的外侧角或远端游离缘长期摩擦甚至刺入甲周皮肤组织(甲皱襞)时,可引起炎症反应和继发感染,形成局部红肿热痛、破溃、肉芽组织增生,从而甲嵌入更明显,进一步加重炎症的恶性循环,即嵌甲。

四、甲床

甲床(nail bed)的主要作用是支撑甲板,与甲板紧密结合,帮助甲板向远端水平生长。甲床的上皮角化形成甲板的腹层。甲床的真皮附着于指骨远端表面,与骨膜之间有结缔组织(通常是少量的皮下脂肪),有时皮下脂肪可缺失。这解释了为什么骨的疾病可以影响到甲,甲的疾病常常可以影响到骨及关节。例如,骨的肿瘤常可改变甲的形态和结构(如甲下外生骨疣),反之甲床肿瘤也常常可以压迫骨,使骨形成凹陷(图1-1-7)。

与皮肤不同,甲床的真皮结构没有乳头层,但却有纵向的真皮网状层,毛细血管平行分布于其中。有些学者称甲床为腹侧甲母质,因为他们认为甲床也参与了甲板的生成,但为了不混淆甲母质与甲床的概念,不建议采用这种称谓。拔甲时,可以发现拔下的甲板腹侧有多个平行的纵脊,从甲半月前端开始一直延续到甲板与甲床附着的末端,而在甲半月近端和甲板游离的部分则看不到这种结构。该结构可与甲床上的纵行上皮脊结构相互嵌合,使甲床和甲板黏附得更牢固。甲沟后侧为甲真皮带,是甲板和甲床黏附最强的部分。

A.甲下外生骨疣将甲板顶起,影响甲板形态。

B.较大甲下血管球瘤剥离后,可见其下指骨背侧被压迫形成一个凹陷。

图1-1-7 与骨相互影响的甲病

五、甲下皮

甲下皮(hyponychium)是指甲板和其下的组织分离处,结构类似于指腹的皮肤,含有颗粒层和较厚的角质层。甲下皮处可因为受到微小损伤或者剪指甲,引起出血、疼痛,甚至形成腹侧翼状胬肉。

六、甲的血管

甲单位中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来源于不同的血管分支。近端甲皱襞的毛细血管和皮肤表面平行,在纵轴方向可以形成纵向的远端血管袢。血管袢密度在正常情况下约为每5 mm 30个,使用放大10~20倍的皮肤镜可清晰地观察(图1-1-8)。

在皮肤镜下(10×)可清楚地观察到甲板表面脱屑、裂隙,远端的裂片状出血很难用肉眼观察到。

图1-1-8 皮肤镜下观察甲表面

近端甲皱襞远端的血管袢数量和形状发生改变常见于结缔组织疾病,可以帮助疾病诊断和随访。甲母质和甲下皮处的血管和皮肤的毛细血管相似,分布在甲床的毛细血管与甲板的表面平行,并沿着甲床真皮的纵行脊向前延伸。这些血管在手工作业的人群中更容易被观察到,表现为远端甲板下的细小纵行红线。当这些血管被破坏时,可以出现小段的红色或黑色纵行线,即裂片状出血(splinter hemorrhages)。

指的血供主要由成对的掌指动脉提供,血液主要来自深、浅掌动脉弓。远端指骨处两侧的血管由背侧和掌侧的血管弓吻合起来,掌侧弓被指腹保护。背侧甲皱襞血管弓又叫浅表血管弓,由两侧的指动脉向前延伸在最远端指关节处形成,提供甲皱襞和伸肌肌腱附着点的血供,此处血管走行蜿蜒曲折,向甲母质发出多个分支。将甲板远端游离缘向后推或上下摇动,可以看到远端指关节前,大概在甲小皮向后5 mm处的皮肤可能发生高低和颜色的变化,此处既是背侧甲皱襞弓的所在的位置,也是甲袋的所在位置。更远端的甲下组织由远端和近端甲下弓来供血(图1-1-9)。

图1-1-9 指血管示意图

内科疾病,如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患者都可以在近端甲皱襞处末梢循环出现特殊性病变。

七、甲的神经分布

中间三指末节指骨背侧的感觉神经来源于掌侧支神经的细小的背侧分支,而背侧支神经的纵行分支则支配拇指及第5指的远节指(趾)。

八、肌腱附着点

肌腱附着点是肌腱韧带或关节囊与骨连接的部分,包括软组织(肌腱韧带、纤维软骨)与硬组织(钙化纤维软骨、小梁网)。肌腱附着点通常不是简单的机械附着点,而是在解剖结构和功能上与滑膜密切结合形成的独特的器官,被称为滑膜肌腱复合体。 t2Kgq1mfZ6oIOWYaps0gaX2+bEJNrc2sZZAa7i2rnXcHEaQlJzRdboTBc6D6KZN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