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甲单位外形的变化

一、杵状指

公元1世纪,希波克拉底第一次描述一位脓胸伴杵状指的患者,因此杵状指又叫希波克拉底指(clubbing or Hippocratic fingers)。杵状指形态学的改变包括:指甲横向和纵向的曲度均增加;指尖软组织增生,近端甲皱襞与甲板的角度>180°。指甲曲度的改变最常见于前三指,弯曲度多变,可以呈纺锤形或棒球棒形,可伴有发绀(图3-1-1)。杵状指的成因与缺氧造成的甲板周围软组织增生有关,多见于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

杵状指可见多指甲板周围软组织增生,甲板纵向和横向曲度都增加。

图3-1-1 杵状指

二、匙状甲

匙状甲(koilonychia),又称凹甲。和杵状甲表现相反,甲板两侧缘升高,中间呈凹面,形似汤匙,故名叫匙状甲。病变从侧面观察时更为明显,常见于拇指,但可累及多指甚至全部指甲,趾甲少见,但婴儿期可有 趾受累,甲下组织无明显异常。远端游离缘甲下角化过度时,需要排除甲银屑病、职业原因或习惯性损伤。职业原因造成的匙状甲常累及前三指,甲板质地可正常,也可以变薄或增厚,有时变软。先天性匙状甲表面可光滑。线状苔藓伴发的匙状甲,甲板可伴有纵行裂纹(图3-1-2)。

A.左手第2指甲出现匙状甲。

B.线状苔藓伴发的匙状甲表面呈纵行裂纹。

图3-1-2 匙状甲的临床表现

一些疾病伴发的匙状甲,甲板可被中间一条纵脊分为左右两部分,这两部分分别下凹,形成左右两个匙状甲的症状(图3-1-3),比如甲湿疹、甲扁平苔藓、外胚层发育不全。

锯齿状匙状甲综合征中可见所有的指甲呈匙状甲表现并伴发横沟。在近端甲皱襞下注射糖皮质激素可暂时缓解该症状。

花瓣形甲,是早期匙状甲的变形,表现为甲的弧度变平。

引起匙状甲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贫血、皮肤病影响到甲单位、内分泌疾病、营养缺乏(比如末梢毛细血管血流不足)等。指甲疾病中匙状甲最常见于扁平苔藓、甲银屑病、甲湿疹和粗面甲。

患者左手第2指为典型匙状甲,左手第3、第4指,和右手第3指甲板被中间纵脊分为左右两部分。

图3-1-3 被纵脊分为两半的匙状甲

三、甲横向曲度过大

(一)根据形态的不同分类

甲横向曲度过大(transverse overcurvature of the nail)根据形态的不同分为3种类型:钳状甲(又叫号角状甲或欧米茄甲)、瓦状甲、折叠甲(图3-1-4)。

A.钳状甲

B.瓦状甲

C.折叠甲

图3-1-4 甲横向曲度过大的分型

1.钳状甲 钳状甲(pincer nail)是一种横向曲度过大,甲板弯曲度沿纵轴从近端到远端逐渐增加,远端游离缘弯曲度达到最大为特点的病变。由于横向弯曲度变大,甲板两侧缘会逐渐向内收缩,将其下方软组织钳住,但不一定会刺破表皮(图3-1-5)。

患者双侧 趾甲板横向曲度增加,形成钳状甲。

图3-1-5 长时间穿尖头鞋造成的钳状甲

在一些极端的病例中,甲板的两侧缘会闭合在一起形成隧道,甚至继续向内卷曲形成号角样,被称为号角状甲(trumpet nails)。这类患者的甲下软组织在一段时间以后可以完全消失,如果伴发其下骨质的吸收,可形成贝壳甲综合征(shell nail syndrome)。

钳状甲形成的原因,可能与两侧的甲母质近端外侧角向外侧延展,甲母质横向弧线逐渐变平有关。远端甲床可没有变化也可因为外伤、结缔组织病、甲真菌病等造成甲床瘢痕样缩窄,从而造成甲板横向曲度增大(图3-1-6),最后变形的甲板高于原平面,并形成一个圆锥形。

A.白纸卷曲模仿正常甲板的曲度。

B.近端甲板随趾骨近端外展后,远端随之曲度增加。

图3-1-6 钳状甲形成原理

由于甲和远端的趾骨连结非常紧密,长时间升高的甲板和甲床会持续牵引远端指骨背侧,形成骨疣(图3-1-7)。

早期钳状甲形态学上的变化不明显,且无不适,患者就诊往往是因为病变中后期受到轻度触碰即可引起疼痛。钳状甲可以因为后天引发,也可与先天性的疾病相关。长期鞋不适足、潜在的疾病,比如趾的甲下骨疣和骨关节炎,都可能是钳状甲形成的原因。甲真菌病也可以引起钳状甲,抗真菌治疗后症状可以得到缓解。β受体阻滞剂引起的钳状甲非常少且可逆。胃肠道恶性肿瘤可以伴发钳状甲。另外,系统性红斑狼疮、动静脉瘘和肌萎缩性延髓侧索硬化症,都可以伴发钳状甲(图3-18)。钳状甲的治疗,会在“甲外科”章节详细阐述。

左侧为正常甲单位横切面。右侧显示甲板曲度增加后,将甲床上拉,甲床将其下骨向上牵拉,形成骨疣。

图3-1-7 钳状甲下骨疣的形成原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左手小指甲甲板曲度逐渐增加,形成钳状甲。

图3-1-8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伴发钳状甲

2.瓦状甲 瓦状甲的横向曲度也会增加,但是指甲两侧的边缘保持平行,形似瓦片。

3.折叠甲 在折叠甲中,指甲的表面几乎保持扁平,但在两侧或者是单侧,会出现指甲边缘呈直角的折叠,如甲板两侧同时折叠,一般会保持相互平行。

这类甲板变化需与嵌甲鉴别,单纯的甲横向曲度增加一般不伴有甲周软组织炎症性水肿。

(二)根据病因和发病原理的不同分类

甲横向曲度过大根据不同的病因和发病原理,可分为3类。

1.对称发病 常见于遗传因素,可以在一个家系中数代有发病,也可以在同代的多个家庭成员中发病。最常累及 趾,其余趾甲也可发病。这种病变常常和趾骨排列紊乱有关(图3-19)。

患者双侧趾骨向第2趾偏斜,容易摩擦和损伤,形成甲板增厚与折叠甲。

图3-1-9 趾骨排列紊乱与甲异常

趾长轴偏斜,而其他的趾偏斜不明显。X线检查可显示 趾远端骨关节向外稍移位,趾骨的近端变宽。远端趾骨的尖端背侧可能会形成一个因为牵引形成的骨疣。组织病理检查可见疣体为无定形、高密度骨组织,甲床上皮由近及远进行性的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

2.不对称发病 常为获得性。可能是源于创伤、手术或者其他的皮肤病,特别是远端骨关节退行性变相关疾病。此类型最常见于老年女性。X线显示 趾远端骨关节的基底变宽。由于末端趾骨基底的变宽,与其附着在一起的甲母质近端部分同时曲度降低、外展,近端曲度减少,而甲板远端曲度增加。曲度逐渐增大的远端甲板逐渐牵引甲床,并通过甲床对其下的末端趾骨背侧持续牵拉,形成骨疣。钳状甲的治疗需减少甲母质向外的张力,必要时可以选择性地切除部分近端甲母质,并铺平甲床,伴骨疣形成者需将骨疣去除。

3.反复地拔甲、损伤远端趾骨和甲组织造成的钳状甲。一些皮肤疾病,如甲银屑病和甲真菌病,引起甲床萎缩,进而造成甲板横向曲度增加。

四、鹦鹉喙甲

鹦鹉喙甲(parrot beak nails)因指甲游离缘过曲,形似鹦鹉嘴而得名。甲的弯曲从甲板和甲床(远端甲沟)分开处开始,一般无临床症状(图3-1-10)。指甲在温水中浸泡30 min可以暂时性地使曲度减小甚至消失。迟发性皮肤卟啉病中出现的远端甲板的扭转,可能也是鹦鹉喙甲的一种表现。指尖端的外伤后,指骨缺失,导致甲床缺乏指骨的支持和瘢痕挛缩,也可导致鹦鹉喙甲。指尖端的截指术后缝合过紧也可引起该体征。部分报道显示滥用毒品,如可卡因,可以引起鹦鹉喙甲和远端指腹的萎缩,最常累及拇指和示指,可伴甲小皮的缺失。可能是由于可卡因导致血管收缩进而使指端相对缺血萎缩,甲板继而过曲生长。鹦鹉喙甲可以造成指甲的功能障碍,最简单的治疗方法是将过度卷曲的甲剪短。

图3-1-10 鹦鹉喙甲

五、球面甲

球面甲(curved nail of the toe)常为先天性,对称出现,表现为趾甲板横向和纵向弯曲度增加,背侧呈球面样,以第4趾多见,可伴或不伴末端趾骨的异常。这种甲改变与创伤后的指甲改变相似,甲板缺少组织支撑导致了甲相对过度的生长,导致甲的过度弯曲。先天性的第4趾球面甲首先出现先天性的末端指骨变短,过度弯曲的甲板是继发的现象。部分婴幼儿或儿童趾甲生长较周围支撑组织快,可形成多趾类似球面甲的甲改变,但不伴甲增厚和甲下角化过度,区别于甲弯曲(onychogryphosis)(图3-1-11)。

图3-1-11 球面甲

患者 趾行甲黑线手术,其第2趾、第4趾、第5趾表现为球面甲。

六、爪形甲

爪形甲是(claw-like nail)一趾或多趾,尤其是第5趾形成圆锥形甲,类似动物的爪。多见于女性长期穿高跟鞋或太窄的鞋。常常因为摩擦造成角化过度,类似于脚的胼胝。先天性的爪形指(趾)甲也有报道。部分病例爪形甲可以向背侧弯曲呈现一个向上的凹面。

七、磨损甲

患有异位性皮炎、湿疹等瘙痒性皮肤病的患者,长期的搔抓和摩擦皮损导致甲板表面反光和异常光滑,游离缘磨损,形成磨损甲(macronychia / micronychia)。这种表现也可以见于以下情况:如需手长期持重物(如拾荒者长期提拉较重袋子的动作),需要用指甲反复去摩擦和搔抓某个地方(如用指甲去剥离东西的动作),有洁癖的患者,反复清洗手与指甲的患者。病变最常见于惯用手的中间三指,甲板的远端游离缘常常出现一个三角形的超薄区域,三角形的底在甲板游离缘,顶点指向近端(图3-1-12)。

甲板远端出现三角形损失区域。该患者为教授,书写板书时病变部位常在黑板摩擦。

图3-1-12 磨损甲

指甲游离缘处,是甲板最薄弱的地方。有部分心理障碍患者用指甲抓墙壁或家具表面可造成磨损甲。皮肤镜下可见病甲甲床变红,毛细血管增多,甲板变薄区域点状出血。经常接受美甲的人群,由于反复使用指甲锉打磨指甲表面、使用丙酮卸除甲油,都可能使指甲产生磨损甲症状。

八、甲萎缩

甲萎缩(onychatrophy)可以分为获得性和先天性。获得性的甲萎缩,多见于扁平苔藓,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甲板变薄、变小,同时伴发甲层裂和甲纵裂(图3-1-13),症状可以进行性加重,最终瘢痕组织可能代替萎缩的甲板。

A.患者多指出现甲板变小、变薄,同时伴有指部皮肤红斑脱屑,甲异色。

B.甲扁平苔藓形成的甲萎缩。

图3-1-13 甲萎缩临床表现

九、无甲

无甲是指部分或全部甲缺失。甲母质和甲床失去了产生角质的功能。一些先天性无甲,可能与骨异常有关,因为指甲的产生不仅与指甲下方的末端指(趾)骨相关,也与近端指(趾)骨有关。当指(趾)骨发育不全或者缺失时,甲板形成可能会受影响造成无甲。一些先天性疾病,如甲膑综合征(nail-patella syndrome),无甲是特征性表现之一。在症状不明显的病例中,拇指甲半月常消失。在先天性无甲相关的综合征中,常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的临床症状。在获得性甲萎缩中,甲母质损害造成甲板角质形成减少,瘢痕逐渐形成并取代产生甲板的甲母质(图3-1-14)。有报道称皮肤T淋巴细胞瘤会造成获得性的无甲。无甲和甲萎缩并不能明确的区分。一些局部或者系统性的因素可以造成暂时性无甲,比如使用维A酸治疗后。

图3-1-14 手术切除甲单位后造成的无甲

十、厚甲症

厚甲症(pachyonychia)以甲板增厚为特点。甲母质功能亢进造成甲板规则的增厚,且病变只限于甲板,称为甲肥厚(onychauxis)。厚甲症的临床表现见图3-1-15。

A.先天性厚甲症。

B.甲银屑病造成的厚甲症。

C.长期外伤摩擦,造成双足 趾甲板增厚。

图3-1-15 厚甲症临床表现

D.皮肤镜下见甲板增厚,该病例产生裂隙。

甲下组织的增厚,特别是甲下皮的增厚,也可以改变甲板的质地和密度,如在甲银屑病、慢性湿疹、甲真菌病、毛发红糠疹中指甲可变软。在先天性的厚甲症中,甲板变黄、变硬。有时甲横向曲度会逐渐增加,最后甲板的游离缘形成马掌样或者管状,所有的指甲都可能受累,但 趾甲受累症状一般不重,反复的厚甲症可以造成指甲反复的脱落。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近端甲皱襞和甲母质无异常;甲板正常或者中度的增厚,但结构正常;甲床棘层增厚,乳头瘤样改变,伴明显角化过度。

十一、甲弯曲

甲弯曲(onychogryphosis)是一种少见的病变,常常为获得性。 趾最常累及,表现为:不对称的甲板、甲床增厚,甲板透明度降低;甲板变脆,形状似羊角,常呈褐色,表面不规则,常出现横行的条纹(图3-1-16)。

A.皮肤镜下观:甲弯曲表面常不规则,可出现横行条纹。

B.甲弯曲可表现为甲板增厚、甲下角化过度,甲板角样形态且生长方向不一。本例患者甲板形成角状,影响日常穿鞋、行走,遂予剪除前端角状甲板后呈现图片中的形状。

图3-1-16 甲弯曲临床表现

不同区域的甲母质产生甲板的速度有差异,速度较快的区域决定了甲板生长的方向。甲弯曲的游离部分可以持续生长,甲的尖端甚至可以反卷刺入近端甲皱襞,形成肉芽肿和溃疡。甲弯曲较易辨识,但是在疾病的早期,可能只表现为轻度的甲板增厚,这时诊断较困难。老年患者出现的甲弯曲常与穿鞋的压力有关,鞋会将所有的趾甲向中间方向挤压,如伴发甲床的角化过度,甲弯曲就会加剧。另外,足部解剖异常,比如趾外翻(hallux valgus),可以加剧这种症状。

甲弯曲也与 趾的承重功能有关,特别是在行走时的足趾离地期(step-off phase)[行走时,足的动作可以分为足跟着地期、前脚掌着地期(全足用力期)、足跟离地期、足趾离地期](图3-1-17)。

如果 趾甲的游离缘显著短于 趾远端软组织,则远端膨出的组织可造成甲弯曲,这种情况常见于过度剪短甲板,因此有学者认为可尝试通过治疗远端嵌甲的术式来解决这类甲弯曲。

甲弯曲常提示患者可能长时间疏于足部护理。生活无法自理的人群,如流浪者和瘫痪者常出现甲弯曲。真菌感染造成的甲弯曲并不少见,这时病变常累及单趾。甲弯曲常不伴自觉症状,但有时(如穿鞋走路时)可出现疼痛。伴有症状的甲弯曲常出现在鱼鳞病、银屑病等疾病。天疱疮、梅毒和天花也是甲弯曲少见的原因。在缺少末端指(趾)骨时,甲板可异常生长,形态与出现在皮肤上的皮角很相似。

A.足跟着地期。

B.前脚掌着地期,同时全脚掌着地,体重将逐渐移动到这只脚上。

C.脚跟离地期,脚跟上抬,重心前移。

D.足趾离地期,足趾蹬地,这时趾部受力承重最大,容易引起创伤。

图3-1-17 行走时的步态周期

外周循环障碍也可以造成甲弯曲,多见于老年患者。甲弯曲因甲板增厚对甲床的压力增大,易导致甲下坏疽。甲弯曲也可以发生在高尿酸血症、甲母质外伤、甲床瘢痕、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疾病中。外伤引起的甲弯曲常见于年轻人。先天性的甲弯曲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20个甲可以全部受累,出生即有临床表现,1岁内临床症状明显,可与先天性 趾甲排列紊乱有关,通过手术纠正甲排列紊乱后可得到缓解。 HpUwaRJzSlj1jE3joMRx2A/qFw81YqnG5lf+7Aox7f4kFcVIReSA+69U4K3LxJi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