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河湖作为自然界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是地球的血脉、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摇篮,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我国江河湖泊众多,水系发达,2018 年全国水资源总量 27 462.5 亿米 3 ,其中地表水资源 26 323.2 亿米 3 ,丰富的水资源孕育了中华文明。但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水旱灾害频发仍是我国基本水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河湖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侵占河湖水域等新的涉水问题开始显现,严重影响人们对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向往和追求。河湖水系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也是新老水问题体现最为集中的区域。
保护河湖关系人民群众福祉和生态环境安全,关乎中华民族长远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河湖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7年元旦,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发出“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的号令。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安排部署,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协同推进,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担当尽责,真抓实干,全面建立河长制。
自浙江、江苏河长制在全国推广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河长制、湖长制文件的指导下,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河长制、湖长制的新模式、新举措,最大程度整合各级党委政府的执行力,加大公众宣传力度,弥补“多头治水”的不足,真正形成政府、市场、公众全社会治水的良好氛围。
为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取得成效,推动河湖治理与保护再上新台阶,传播“珠江经验”与“广东经验”,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在各地河长制、湖长制实践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河长制、湖长制的技术工作成果,组织一线技术人员创作编写《河长制——五级河长治水读本》。本书案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紧扣当前全面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的重点任务和技术热点,理论联系实际,总结提炼了珠江流域特别是广东省河湖治理与保护的实践成果,可为我国河湖治理与保护工作提供借鉴,也可为全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造“幸福河”的战略部署提供参考。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正局级)
2020 年 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