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目前采用国际通用的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1999)提出的诊断和分类标准,见表2-1-1和表2-1-2。
表2-1-1 糖尿病诊断标准[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1999)]
(续表)
*
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IFG(空腹血糖受损)或IGT(糖耐量异常);
**
空腹状态指至少8h内无任何热量摄入。
表2-1-2 糖代谢状态分类[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1999)]
但新近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在5.7%~6.4%,未来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升高,而糖化血红蛋白≥6.5%,出现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风险明显增加。美国ADA及AACE等标准和指南中提出糖尿病诊断除了基于1999年WHO的空腹、任意时间或75g葡萄糖的OGTT中2h血糖值外,糖化血红蛋白也列入了诊断标准。并对空腹血糖受损的界限值修订为5.6~6.9 mmol/L,具体见表2-1-3。2011年WHO建议在条件具备的国家和地区采用HbA1c诊断糖尿病,诊断切点为HbA1c≥6.5%。但我国HbA1c检测标准各地区差别仍较大,目前仍未广泛采用HbA1c作为诊断标准。
表2-1-3 ADA及AACE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
*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需有NGSP认证且有DCCT检验标准。如果没有明确的高血糖,应重复检测对结果确认。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中,对于合并以下因素的无症状性成人,建议进行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筛查。
1.年龄≥40岁。
2.有糖尿病前期(IGT、IFG或两者同时存在)史。
3.超重(BMI≥24kg/m 2 )或肥胖(BMI≥28 kg/m 2 )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4.静坐生活方式。
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6.有GDM史的妇女。
7.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8.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9.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
10.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11.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或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等)。
1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首次筛查结果正常者,宜至少每3年重复进行一次筛查或根据初始结果和风险情况决定监测频率(例如:糖尿病前期应每年检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