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 (nose)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也是嗅觉器官。鼻主要作为呼吸的通道,清洁、温暖、湿润吸入的空气,司嗅觉,对发音产生共鸣,鼻部反射及装饰面部等。鼻位于面部的中部,包括 外鼻 (external nose)、 鼻腔 (nasal cavity)和 鼻旁窦 (paranasal sinus)3部分。从体表我们只能看到外鼻(图3-5),而鼻腔借鼻前孔、鼻后孔分别与外界和鼻咽部相通。外鼻以鼻骨和鼻软骨为支架,外覆软组织,从而保持一定的外形。外鼻形似三棱椎体,突出于面中央,构成鼻腔的前壁,易受外伤。其中鼻部和额部相连的狭窄部分为 鼻根 (nasal root),其向前下方的两边倾斜面为 鼻背 (nasal dorsum),两鼻背在前方相接合的游离缘称 鼻梁 (nasal bridge),鼻梁下端向前突出部位称 鼻尖 (nasal tip)。鼻尖两侧膨隆的部分称 鼻翼 (nasal ala)。鼻尖和鼻翼处的皮肤富含皮脂腺和汗腺,易发生疖肿、痤疮和酒渣鼻等,该处皮肤与深部皮下组织和软骨膜连接紧密,故发炎时,局部肿胀压迫神经末梢,可引起较剧烈的疼痛。当呼吸困难时(尤其是小儿)或剧烈运动后可见鼻翼扇动。鼻翼内围成的空间为 鼻前庭 (nasal vestibule),以 鼻阈 (nasal limen)为界与后方的固有鼻腔相分隔,鼻阈是鼻前庭上方的弧形隆起,是皮肤和黏膜的交界处。鼻前庭内由皮肤覆盖,生有鼻毛,有过滤粉尘、净化空气的作用。外鼻下方的两个开口为外鼻孔,此孔由两侧鼻翼的游离缘及内侧能活动的鼻小柱围成。鼻翼软骨与颊部的连接处为 鼻翼沟 (paranasal ala sulcus)(图3-1),其向下与鼻唇沟相连。 鼻唇沟 (nasolabial sulcus)是鼻翼外侧至口角外侧的凹陷部分,面神经麻痹时此沟常常变浅甚至消失。
1.鼻根;2.鼻背;3.鼻梁;4.鼻尖;5.鼻孔;6.鼻翼;7.鼻中隔。
图3-5 鼻
常用鼻型如图3-6所示。
1.理想鼻 鼻梁挺立,鼻尖圆阔,鼻翼大小适中,鼻型与脸型、眼型、口型等比例协调。
2.鹰钩鼻 鼻根较高,鼻梁上端窄且有凸起,鼻尖呈尖端状并向前方弯曲成钩状,鼻中隔后缩。
3.蒜形鼻 鼻尖部皮下脂肪和纤维组织厚,鼻翼软骨增生,使鼻尖和鼻翼显得圆大。
4.朝天鼻 鼻尖靠上,位于鼻翼之后,鼻孔可见度较大。
5.翘鼻 鼻根、鼻梁与鼻尖相比略显低,鼻尖向上翘起。
6.尖鼻 鼻型瘦长,鼻尖单薄,鼻翼紧附鼻尖,展开度不大。
7.塌鼻 鼻梁扁平,鼻翼与鼻尖大而开阔。
1.理想鼻;2.鹰钩鼻;3.蒜形鼻;4.朝天鼻;5.翘鼻;6.尖鼻;7.塌鼻。
图3-6 常见鼻型
鼻的长度一般为6~7.5 cm。
鼻根高度是指鼻根在两眼内角连线上的垂直高度,可分为3个等级:鼻根高度在7 mm以内为一级;鼻根高度在7~11 mm为二级;鼻根高度在11 mm以上为三级。
从鼻根点的侧面看,可根据鼻根点凹陷程度将其分为4级:鼻根点无凹陷为零级;鼻根点略有凹陷为一级;鼻根点有明显凹陷为二级;额骨与鼻骨相连处有明显的转折为三级(图3-7)。
1.无凹陷;2.略有凹陷;3.凹陷明显;4.凹陷甚深
图3-7 鼻根点凹陷
鼻背的侧面形态大致可分为3类,即凹形鼻背、直形鼻背和凸形鼻背,每一类又分为许多型(图3-8)。
B.直形鼻背:1.鼻背偏短,鼻根低平,鼻尖朝上,鼻基部向前上方;2.鼻背长度中等,鼻根稍高,鼻尖朝上,鼻基部向前上方;3.鼻背长度中等,鼻根高度中等,鼻尖略朝前上方;4.鼻背稍长,鼻根偏高,鼻尖朝前,鼻基部水平;5.鼻背长度中等,鼻根高度中等,鼻尖朝下,鼻基部向前下方。
A.凹形鼻背:1.鼻背偏短,鼻根凹陷低平,鼻尖向上翘,鼻基部朝前上方;2.鼻背稍短,鼻根中等高度,鼻尖向上,鼻基部略朝前上方;3.鼻背偏短,鼻根中等高度,鼻尖向前,鼻基部水平;4.鼻背长度中等,鼻根高度中等,鼻尖朝前,鼻基部向前上方;5.鼻背长度中等,鼻根偏高,鼻尖朝前,鼻基部水平。
C.凸形鼻背:1.鼻背偏短,鼻根低平,鼻尖朝上,鼻基部向前上方;2.鼻背长度中等,鼻根高度中等,鼻尖朝前,鼻基部稍向前上方;3.鼻背较长,鼻根高度中等,鼻尖朝下,鼻基部向前下方;4.鼻背稍长,鼻根高度中等,鼻尖朝下,鼻基部稍向前下方;5.鼻背较长,鼻根高度中等,鼻尖朝前,鼻基部水平。
图3-8 鼻背的形态
根据鼻尖的形状可将其分为3种类型(图3-9)。尖小型:鼻尖尖而小;中间型:鼻尖大小中等;钝圆型:鼻尖肥大钝圆。根据鼻尖的方向又可将其分为上翘型、水平型和下垂型。
1.尖小型;2.中间型;3.钝圆型。
图3-9 鼻尖的不同类型
鼻基底部也可分为上翘型、水平型和下垂型(图3-10)。
1.上翘型;2.水平型;3.下垂型。
图3-10 鼻基方向
鼻孔的形状一般可分为3种(图3-11),即圆形、三角形和椭圆形。鼻孔最大径的方向也可分为3种类型,即横向、斜向和纵向。
1.椭圆形鼻孔(鼻孔最大径为纵向);2.三角形鼻孔(鼻孔最大径为斜向);3.圆形鼻孔(鼻孔最大径为斜向);4.圆形鼻孔(鼻孔最大径为横向);5.椭圆形鼻孔(鼻孔最大径为斜向);6.椭圆形鼻孔(鼻孔最大径为横向)。
图3-11 鼻孔的方向
鼻部的皮肤在鼻的各部不尽相同。在鼻的上部与中部,皮肤薄,皮下组织和脂肪少,与其鼻软骨和鼻骨连接疏松,有活动性。在鼻的下部,皮肤较厚,皮下组织发达,富含皮脂腺,与鼻翼软骨连接紧密,不易分离。外鼻的皮肤弹性较好,一般在行大鼻缩小术后,皮肤可以自行收缩,并与缩小的骨或软骨支架贴合。鼻部的皮下组织内有血管走行,故鼻部手术的分离应紧贴鼻的骨膜与软骨膜,以减少术中出血。鼻部的肌肉纤细且不发达。正常情况下鼻部的肌肉动作少,只维持鼻翼的张力,以保证鼻孔的正常通气。
不同种族或家族的外鼻形状有所不同,鼻尖、鼻孔和鼻背也形态各异。一般欧美人的鼻梁高挺,而中国人的鼻背相对较低,鼻孔近似圆形。东方人的额骨鼻突处常宽阔、低平。不同性别的人的外鼻形态也有一定的特征。额骨鼻突至鼻尖,男性多近似直线,女性微具凹弧形,曲线较柔和,鼻尖微微上翘。不同的鼻外形态,给人的印象特征也不尽相同。挺拔高耸的外鼻形态赋予男性阳刚之美;柔和微翘的外鼻形态赋予女性温柔之态;鼻梁直挺流畅,会给人以俊俏及聪明伶俐的印象;鼻梁扁塌,鼻头宽大,会给人以愚蠢之感;鼻梁凹陷,鼻尖下垂,会给人留下奸猾、阴险和凶残的感觉。鼻子产生歪曲、倾斜、缺失、明显不对称等时称畸形鼻,主要包括歪鼻、鞍鼻(塌鼻)、驼峰鼻、酒渣鼻4大类。歪鼻多由外伤所致,也可为先天性因素所致。鞍鼻鼻梁较正常高度偏低,鼻背呈不同程度凹陷的畸形,多由外伤、感染及先天性畸形引起。驼峰鼻是因鼻骨过度发育,引起鼻梁高拱,形似驼峰的外鼻畸形。酒渣鼻主要是由螨虫寄生引起,鼻尖发红,皮肤变厚,俗称红鼻头。鼻翼塌陷和鼻软骨发育不良会引起长期的鼻阻塞。鼻前孔狭窄或闭锁可为先天性,也可由疾病(天花、梅毒)或外伤引起。现在通过手术的方法可以将鹰钩鼻变直,长鼻削短,弯鼻变直,塌鼻梁变挺,朝天鼻向下,且由于手术是从鼻子内面进入,故术后一般不留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