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人群种族的形体差异

一、人体种族的划分和形体特征

人种也称种族,是根据遗传的体质特征来区分的人类群体。体质特征尤其是形态特征是区分各人种的标志。这些特征是在一定的地域内,不同人种长期适应自然环境形成的。与人种分类有关的性状包括体表结构和生理、生化特征。体表结构主要包括肤色、发型、发色、眼色、脸型、身高、头型、胡须、体毛、面型和肤纹等,生理、生化特征主要包括血型、PTC(苯硫脲)尝味、色盲、牛奶过敏等。本书主要关注的是体表结构的差异。

对于人种划分描述性的特征主要包括:活体的发型,头发硬度,皮肤、头发和虹膜颜色,上眼睑褶和内眦赘皮及其发育程度,鼻子外观的许多特征(鼻凹点、鼻背、鼻尖、鼻基底、鼻翼),颧骨突出的程度和面部扁平的程度,唇的前突,唇的厚度,额部的倾斜,眉弓发育状况,眉毛的浓密程度,胡须和汗毛的生长状况,面部轮廓,后脑壳形态,耳郭的特点及其构成。测量性的特征则主要包括:身体长度(身高),臂、腿及其各部分的长度,各部位径长,头的长度、宽度和高度,面部鼻及耳的长度和宽度,唇厚度,口宽度和上唇高度。

不同学者对于人种的划分提出过许多不同的分类系统。世界上70多亿人口中,按照三大人种的分类方法,亚美人种(又称黄色人种或蒙古人种)约占世界人口的41%,欧亚人种(又称白色人种或欧罗巴人种)约占世界人口的43%,而赤道人种(又称黑色人种或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则只占世界人口的16%。在每一个人种中,都包含着众多的民族,同时,也有一些民族是由两个甚至多个人种混血融合而形成的。而最简明的分类系统是根据体表特征将全世界的人类分为四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和棕色人种。四大人种的特征和分布如下。

(一)黄色人种

黄色人种又称蒙古人种或亚美人种。他们的主要体质特征是肤色黄;头发粗而直,色黑;眼色黑或深褐;面部宽阔,颧骨突出;鼻梁低;眼有内眦褶,外角稍向上斜,呈所谓“丹凤眼”;胡须等体毛最为稀少。黄色人种主要分布于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美洲。

(二)白色人种

白色人种又称高加索人种或欧亚人种。他们的主要体质特征是肤色、发色和眼色都较浅;头发常呈波浪形;鼻梁高而窄;胡须等体毛发达。白色人种主要分布于欧洲、西亚、北亚、北非等地。

(三)黑色人种

黑色人种又称尼格罗人种或非洲人种。他们的主要体质特征是肤色黝黑;头发黑而卷曲;眼色黑;鼻宽而扁,唇特别厚且外翻;胡须等体毛较少。黑色人种主要分布于非洲的大部分地区。

(四)棕色人种

棕色人种又称澳大利亚人种。他们的主要体质特征是肤色棕色或巧克力色;头发棕黑而卷曲;鼻极宽而高度中等;口鼻部前突;胡须等体毛发达。棕色人种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南太平洋岛屿。

二、民族的划分和形态特征

(一)民族的定义

民族(nation)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表现出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具备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广义的民族,泛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各种共同体,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土著民族等,甚至氏族、部落也可以包括在内;或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阿拉伯民族等。狭义的民族,指现代民族,即现代各个具体的民族共同体,如英吉利人、德意志人、法兰西人、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藏族等。

(二)人种与民族的区别

共同的语言是人们进行密切交往的工具,共同的文化与心理特点则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共同的地域是共同的经济生活的必要条件,共同的经济生活(即人们日常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是形成民族的物质基础和最主要的标志,民族与人种不同,人种是具有共同体质类型的人类群体。

(三)世界上的民族

截至2021年,全世界共有近80亿居民,分属2 000多个民族。其中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接近13亿人;菲律宾棉兰老岛的塔萨代族是人数最少的民族,仅24人。据统计,人口上亿的民族有7个,百万以上的民族有300多个,十万以上的民族有770多个。这些民族约占世界人口的99%以上,而其余1 000多个民族的人口尚不足世界人口的1%。人口的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亚洲占58%,欧洲占17%,美洲占14%,非洲占10.5%,而大洋洲只占0.5%。

亚洲民族多属黄色人种,占亚洲人口的59%,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其次属白色人种的民族,占亚洲人口的29%。欧洲是种族构成比较单一的洲,其居民99%属白色人种(欧罗巴人种)。黑色人种约占非洲人口的2/3,大多分布在撒哈拉沙漠和埃塞俄比亚高原以南。美洲的民族除印第安各族外,多是近代才形成的。从15世纪末开始,欧洲移民陆续迁入,使美洲的民族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属黄色人种的印第安人,还有属欧罗巴人种的欧洲移民,属黑色人种的非洲“黑奴”后裔,以及不同种族互相通婚而形成的混合人种类型。大洋洲的民族主要是欧洲、美洲和亚洲的移民及其后裔,约占该地区人口的2/3。大洋洲各土著民族,多属澳大利亚人种以及各种混合人种类型。

(四)中华民族

中国共有56个民族,总称为中华民族。根据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约为14.435亿人,其中:汉族人口约为12.863亿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约为1.255亿人,占8.89%。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种族成分较复杂,以东亚蒙古人种成分为主,其次为北亚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成分(西北)。蒙古族为北亚蒙古人种中的中亚细亚变种,面高宽、扁平,颅短阔。朝鲜族为东亚蒙古人种,与华北汉族相似,面高阔,鼻宽,色素缺乏。达斡尔族与朝鲜族相似,以东亚蒙古人种为主的同时含有明显的北亚蒙古人种特征,胡须少,眼裂窄,蒙古褶发达,面高窄,头短宽,多圆头型。鄂温克族为北亚蒙古人种,肤色、发棕褐,直发多,眼色浅蓝,蒙古褶发达,面阔,鄂伦春族与其相似。赫哲族与朝鲜族相似,以东亚蒙古人种为主,北亚蒙古人种成分明显,蒙古褶发达,面阔,头短而宽,整个头圆而高。锡伯族也为东亚蒙古人种,与达斡尔族相似,身材中等,发直硬,胡须少,蒙古褶发达,鼻型窄,颧部宽平,头短阔,面狭长。东乡族和保安族近似东亚蒙古人种,面狭,鼻窄,中头与高头型。裕固族为东亚蒙古人种,但面型十分狭窄,体高,鼻根高,鼻梁直,狭鼻型,头短高。柯尔克孜族为亚洲蒙古人种,头圆高,鼻高中等,狭鼻型,面高宽,中面型,红唇薄。哈萨克族基本种系为蒙古人种,分类上接近南西伯利亚人,眼裂水平、大,鼻窄根高,面阔,头高阔,体高。塔吉克族与欧罗巴人种主干下面的印度-地中海人种非常接近,胡须、毛发浓密,眼裂水平、大,鼻根高、鼻尖下垂,中头型,体中等。

南方少数民族数量较多,种族成分包括东亚蒙古人种和南亚蒙古人种。藏族属于东亚蒙古人种,与华北、西北汉族接近,发黑、硬直,眼色褐,蒙古褶多,狭鼻型,唇中等,中头型,毛稀。白族为东亚蒙古人种,肤色浅,眼色褐,发黑直,多狭鼻型,中头型,体中等。彝族为东亚蒙古人种,与白族、藏族比较接近,肤色浅,眼色深,发黑,多直发,中鼻型,阔面型,中头型,体矮。壮族属于东亚、南亚蒙古人种,发黑直,眼色褐,多中鼻型,面多阔面型,近圆头型的中头型,长高比为高头型。傣族为南亚蒙古人种,肤色深,发黑直,眼裂大,鼻宽,多中鼻型,面低矮,多中-阔面型,唇厚,头多中头型,体矮。黎族除东亚蒙古人种成分外,含较多南亚蒙古人种特征,发黑直、软,眼色褐、眼裂大,鼻底上翘、鼻宽,唇中偏厚多凸,头型较圆,体矮。哈尼族、傈僳族、景颇族均以东亚蒙古人种成分为主。布朗族以南亚蒙古人种成分为主。

民族,也和其他历史现象一样,有其自身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和规律。人类区分为民族的历史,在整个人类历史漫漫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正是由于出现了民族划分,我们这个星球开始出现纷繁多变的民族情况和民族关系,同时也向人类的智慧和科学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思考、探索的重大课题,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姜雪梅) V3Pb/A1rEeaG1Xeb9L4mtPDlfJJmj0AHAYhpt+RB8/+vZGD+++DEsugY542OSoD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