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发 (hair)为全身皮肤表面角质化的丝状结构,为表皮衍生的附属器官。人类的毛发较其他哺乳动物已有相当退化,失去了体温保护和抗机械损伤的作用,但人体毛囊中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是灵敏的触觉感受器。成年人体皮肤表面大部分区域均附有毛发,但无毛厚皮肤部位[手(足)掌、指(趾)掌侧]及部分薄皮肤(踝关节以下足侧、口唇、乳头、脐、阴茎龟头、阴茎包皮、阴蒂、小阴唇、大阴唇)无毛发附着。身体不同部位毛发密度有较大差异,面部约600根/cm 2 ,其余部位则约60根/cm 2 。不同种族的人群毛发数目、形状、颜色也有明显差异。毛发密度最大的为白色人种,其次为黑色人种和棕色人种,黄色人种毛发密度最小。毛发的外形除依据种族不同有所差异外,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的毛发也会呈现不同外形,常见外形为直形、卷曲形、螺旋形和波浪形,但其生物化学性质未见明显差别。
身体的毛发依据形态、性质和发生可分为3类: 毫毛 (vellus hair)、 终毛 (terminal hair)和 胎毛 (lanugo)。从毛发的结构上看,伸出皮肤外的称作 毛干 (hair shaft),埋在皮肤内的称作 毛根 (hair root),毛根被包在由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的鞘状 毛囊 (hair follicle)内,其中毛根和毛囊下端结合在一起形成外形膨大的 毛球 (hair bulbs),毛球底面内凹以容纳毛球头,在毛球头的诱导作用下,毛球成为毛发的生长点,外生形成毛囊和毛干,如其损伤、破坏或萎缩,则不能生长毛发(图2-10)。毛发具有一定生长周期,并定期脱落和更新。不同性质毛发生长、脱落周期不一,这也决定了毛干的长度不同,而毛球的大小则决定了毛的粗细。新生儿男女两性毛的数目接近,约200万根,青春期后男女两性在激素的作用下,两性毛发类型、分布出现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位的毛发特点如下。
图2-10 头发的毛囊与毛干×100倍
毫毛覆盖身体大部分区域,是人体表最细、最短的毛发,出生后即有,但青春期后部分人的毫毛会变长、变粗,尤其以四肢为典型。毫毛长度不等但多为3~6 mm,质地较软,大部分人群毫毛无色素,颜色浅淡,形状微弯或直(图2-11)。位于眼睑部的毫毛不伸到皮肤外。毫毛的毛球较小,且脱落周期也是最短的,即更新较快,毛囊末端具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是皮肤触感的主要来源。
上肢毫毛
毫毛毛干×100倍
图2-11 毫毛
终毛是较毫毛粗的、除毫毛以外的所有表皮毛发,终毛并非全身均匀分布,依据部位不同具有不同特点和外形,青春期后,各部位才完整具备终毛。终毛主要包括2类:一类是出生即有的,即头发、眉毛、睫毛;另一类是青春期后在性激素作用下完备生长的,即胡须、鼻毛、腋毛、阴毛、肛毛、四肢粗毛、胸毛、外耳粗毛等。其中阴毛、腋毛在男女性性成熟后均有,其他终毛主要分布在成年男性体表,且并非所有男性均有。人体终毛的主要特点如下。
头发 (hair of head)自出生即有,是身体各部位毛发中最常见的一种,长度一般为10~100 cm,有时可达150 cm或更长,毛干的直径平均为75~100 μm。黄色人种多为直形状毛干,尤其中国人直发最多,毛囊多与皮肤表面垂直,毛发显得相对蓬松,颜色多为黑色或褐色,一部分人毛发呈现灰白色,或衰老后黑色素细胞减少呈现银白色。直形毛发的毛干断面多为圆形,即各方向角质化生长均匀。而黑色人种头发毛囊呈弯曲形且末端与皮肤表面几乎平行,毛干呈现螺旋形和卷曲形并紧贴头皮。白色人种头发则直形、波浪形、螺旋形和卷曲形都有分布。
胡须 (beard)多为男性青春期后在面部以口唇周围至面颊下颌发生的终毛,因其毛干断面为近三角形,平均直径可达12~159 μm,属于人类体表最粗大、最坚硬的毛发(图2-12)。胡须自然生长长度可达30 cm,中国男性胡须多为黑色、黑褐色或灰白色。
图2-12 胡须毛干
腋毛 (axillary hair)为男女青春期后在腋窝下生长而来的终毛,长度1~5 cm。毛干断面呈现椭圆形,平均直径男性为79~102 μm,女性为76~96 μm,因此毛干多呈弯曲形,但比阴毛直,毛尖圆盾(图2-13)。腋毛表面常附有汗腺的分泌物,呈胶状。
腋毛外形
腋毛毛干×100倍
图2-13 腋毛
阴毛 (pubes)为男女青春期后发生的终毛,男性阴毛多位于阴阜、会阴,肛门周围还可形成肛毛,同时阴茎、阴囊根部,大腿内侧,上至脐部也有分布,体毛稀少者则仅分布于阴茎上方阴阜的三角形区域,而女性则仅分布在耻骨沟以下的阴阜三角形区域内。阴毛长度为3~6 cm,多呈现“S”形或螺旋形,偶有直形,毛干断面多为椭圆形(图2-14),平均直径男性为99~125 μm,女性为105~150 μm,颜色跟人种头发颜色相同,如黄色人种多为黑褐色、褐黄色或灰白色。
阴毛外形(“S”形)
阴毛毛干(螺旋形)×100倍
图2-14 阴毛
眉毛 (eyebrow)和 睫毛 (eyelashes)(图2-15)是出生后即有的终毛。眉毛分布在眉弓周围,以弧形分布为主;睫毛在眼睑缘上分布,平均长度约1 cm,微弯,较粗大,毛尖处突然变细,表面光滑(详见第三章)。
睫毛末梢×100倍
眉毛末梢×100倍
图2-15 睫毛与眉毛
男女青春期后在鼻腔内、鼻前庭生长的较为粗短且坚硬的毛发即 鼻毛 (rhinothrix),尤其男性较为浓密,甚至生长伸出鼻孔。鼻毛起到阻挡空气中灰尘、细菌等作用,毛囊末梢也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感知敏感。
青春期后,在性激素和遗传因素的作用下,尤其是男性,会在腿部、胸部、手与手指背部、足与足趾背部形成有别于毫毛的终毛,依据人种不同其浓密程度不一,直形、卷曲形均有,毛色跟人种肤色一致,黄色人种多为黑色、黄褐色,生长与分布也具有多样性,如男性腿部粗毛仅分布于小腿、小腿内侧、周身小腿、小腿延伸至大腿外侧或周身下肢,多与遗传因素相关,但腿毛无论浓密均终止于踝关节以上,踝关节以下足侧面均无毛发生长(图2-16)。尽管该类粗毛多在男性体表分布,但部分女性因为遗传因素和内分泌紊乱,腿部等处也可长出粗毛。
图2-16 男性小腿部粗毛(卷曲形)
胎毛是出生前胎儿全身长满的细软而色浅的毛,在胎儿5月龄时开始旺盛生长,其大部分在出生前已经脱落,并由毫毛代替,但头发、眉毛和睫毛不脱落最终形成了终毛。
此外,关于毛发的生长,人类区别于其他哺乳动物,没有典型的季节性毛发脱落现象,而是不同性质毛发依据自己的生长周期而决定是否脱落,如头发生长周期可达3~10年,退化期为2~3周,静止期为3~4个月。健康人群,特别是青少年,85%的头发处于生长期,人均大约10万根头发,每日有70~100根静止期头发脱落,部分男性成年后在激素和遗传因素作用下出现局部头发毛囊萎缩坏死,形成永久性斑秃,即雄性秃或脂溢性脱发。而眉毛、躯干和四肢的粗毛生长期一般不超过6个月,静止期为6个月。毛发的生长速度也和毛干的粗细有相关性,如毫毛每周生长约1.5 mm,粗毛则为2.2 mm。人类的毛发无论毫毛还是终毛,毛囊的发育分化均在胚胎时期完成,出生后毛囊不再生长,故随身体生长,皮肤面积变大,毛发的密度变得较稀疏,而个体之间毛发的浓密度也不会因为环境因素而改变,但激素、环境、营养因素对单个毛囊的健康有调节作用,即毛干的粗细、毛发的生长速度、毛囊的萎缩坏死等。
(张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