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有2科2属8种,全部为海洋种类。体延长,侧扁。腹部无棱鳞,颊部具喉板或无。鳃孔大,鳃盖条23~35。口端位。上口缘由前颌骨和具齿的上颌骨组成。体被圆鳞,腹鳍和胸鳍具腋鳞。背鳍1个,尾鳍深叉形,尾下骨7块,腹鳍腹位,胸鳍侧下位。仔鱼透明,称为叶状幼体,营浮游生活,尾部分叉。
濒危状态
数据缺乏(DD)
● 海鲢目大海鲢科大海鲢属鱼类。又名大眼海鲢。最大体长90cm。无毒,可食用。
形态特征│ 体延长而侧扁,体稍高。体被大而薄的圆鳞,体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吻端青灰色,各鳍淡黄色,背鳍与尾鳍边缘暗。
生态习性│ 可利用泳鳔来当作辅助呼吸器官,有时进入河口淡水中。对环境适应力强,以小虾、小鱼为食。性凶猛。
栖息环境│ 暖水性近海中上层鱼类,栖息深度1~30m。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中国沿海均有分布。
渔业利用│ 全年皆可发现,夏季多,大亚湾南部河口区及沙泥质海岸较盛产。用围网、近海拖网、流刺网均可捕获。肉质不佳而多刺,多制成咸鱼。
濒危状态
极危(VU)
● 海鲢目北梭鱼科北梭鱼属鱼类。又名北梭鱼。最大体长90cm。可食用。
形态特征│ 体延长,稍侧扁。口下位,腹缘钝圆。眼具脂睑。下颌较上颌短,上下颌、锄骨均具细齿。
生态习性│ 喜挖掘捕食沙泥底中的无脊椎动物,臼齿可磨碎食物的硬壳。
栖息环境│ 底栖鱼类,主要栖息于沿岸沙泥浅水域,栖息深度0~40m。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中国沿海均有分布。
渔业利用│ 全年皆产,春夏季多,主要渔法是近海底拖网。肉质普通,宜油炸或煮汤。产量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