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越亲近的关系,越容易发生冲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人们总是把最坏的脾气、最刻薄的语言展示给家人、朋友,而对那些关系一般的人反而比较客气、友善,甚至表现得十分彬彬有礼。而且,关系越是亲近,冲突也就越多。比如,夫妻之间,会因为对方吃饭吧唧嘴而吵一架;亲子之间,会因为是先写作业还是先看动画片而引发家庭战争;好朋友之间,会因为是先吃饭还是先逛街而闹得不欢而散……人们会这样,主要是因为以下四个原因。

1.信任、安全的关系让坏情绪“无所顾忌”

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敢对最亲近的人发脾气,如父母、爱人、孩子、挚友。因为面对最亲的人,我们的潜意识告诉我们,哪怕我们暴露了自己最坏的一面,他们也不会轻易离开或抛弃我们。所以,我们敢于在亲近的关系里放肆、任性,不需要去小心翼翼地维持彼此的关系,不用担心会被对方拒绝。

亲密关系带给我们的安稳、信任、归属和爱往往具有“情绪收容所”的功能,这种安全的保护环境有时会让我们心理上产生“退行”。所谓“退行”,就是一个人的心理或行为退回到婴儿期或是遭受心理创伤的时期,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情绪化,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在亲密关系中十分常见。在安全的人际关系中,我们回归为一个任性而放纵的小婴儿,潜意识里知道身边的人会包容我们、呵护我们,所以我们敢于把自己最坏的一面留给亲近的人,不害怕和亲近的人发生冲突。

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在享受亲密关系所带来的幸福感的同时,也要承受这类关系带来的伤害。

2.在亲近的人面前,“假自体”功能减弱

自体心理学创始人海因茨·科胡特认为,我们的内在常常会有两个“我”:一个是真实的“我”,被称为“真自体”,它会真实地表达一个人的心理诉求和内在感受,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而另一个“我”则是为了维系各种社会关系而诞生的“假自体”,健康的“假自体”是人们为了符合社会期待而生发出来的生存面具,可以让一个人在与他人互动时更得体、更具有正常的社会功能。

比如,一个人和同事沟通时,明明认为同事的主意很差劲,但出于利害关系,这个人一般不会当面戳穿,可能还违心地说“你的这个点子,我会重点考虑”,这就是我们的“假自体”在发挥功能。

而在亲密、安全的关系中,当我们不需要任何社交面具伪装自己时,这种“假自体”功能往往会陷入休眠状态,那个任性、脆弱、不假思索的“真自体”就会跳出来,让我们敢于表达真实的情绪,敢于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坦然做自己,以至于我们自己的颓废、情绪失控都可以肆无忌惮地表现在最亲密的人面前。因为我们潜意识里相信,亲近的人早就了解、接受了我们最真实的样子,哪怕我们和他们有分歧、有矛盾,也不用顾虑利益得失,所以我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至于和亲近的人发脾气。

3.攻击,是一种较强的情感联结

“打是亲,骂是爱”,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亲近关系中的一种类型——亲人之间、朋友之间,总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对身边的人动辄就是批评、指责、嘲讽,甚至打骂,三天两头就要和对方吵一架,甚至不吵架,他们都不知道怎么开口说话。

在这类人眼中,骂对方意味着爱对方。心理学把这种互动关系称为“攻击型亲密”,指的就是亲密关系中的一方或双方通过批评、指责、打骂这种带有攻击性的方式和对方建立情感联结。

相较于和和气气地交流和互动,攻击性的表达更能让亲近的双方感受到彼此强烈的存在感和互动性。所以,很多时候,朋友之间、夫妻之间原本想表达关心和爱,结果话一出口就成了指责和埋怨。比如:

“让你出门多穿点衣服,你就不听,是吧?!那你感冒时别找我!是你自己作出来的!”

有的人明明十分担心、惦念对方,结果脱口而出的话却成了愤怒和讽刺,比如:

“这么晚了,你还回来干吗?!你一个小姑娘还要辛苦走夜路,睡在学校里多好!”

以上这样的互动是很多亲密关系中的常态,即通过释放情绪和攻击来表达爱意和关心,把伤害对方当作联结关系、联络情感的主要方法。在心理学上,这也是一种“退行”的表现,是一种病态的亲密关系认知。

4.越亲密,要求越高

“爱之深,责之切”,说的也是亲近关系中的一种现象:越是自己亲近的人,我们越是表现得很苛刻;对那些不相干的人,却总是很宽容。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往往会把自己很多美好的期待投射到亲近的人身上,希望他们能满足我们自己的内在期望,哪怕明知自己的期待很离谱。

比如,有的夫妻会希望另一半变成自己心目中近乎完美的样子;有的家长一心盼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成为最优秀的孩子。所以,当他人的孩子考了99分,这些家长会觉得非常棒,而当自己的孩子考了99分时,他们一定要问问孩子,那1分是怎么丢的……

一旦亲近的人达不到我们的期待,我们就会失落,就会出现负面情绪,甚至觉得无法接受和容忍,就会指责、批评、贬低对方。

亲密关系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我们混淆了自身和亲近之人的边界感,把亲近的人和我们投射的形象混为一谈,侵犯了亲近之人的边界。所以,即便是最亲密的关系,我们也应该明晰双方的界限。

在亲密关系中发泄情绪、释放攻击性,并不会帮助我们解决任何现实问题。而且,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责任和义务一直承载我们的坏情绪和攻击行为,即便是最亲近的人之间也不应该。我们如果在亲密关系中不断地增加负面能量,长此以往,再牢固的关系也会产生隔阂。 8ypZKGJS8OmZNAh7KJSfpu5zCyW+D9qxy2idn1q/vJIci6jvDsX/nUz8DhlZMBz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