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明太祖的折中政策

自称为淮右布衣,出身于流氓而做天子的明太祖,在得了势力称王建国之后,最惹他操心的问题:第一是怎样建立一个有力的政治中心,建立在何处。第二是用什么方法来维持他的统治权。

明太祖在初渡江克太平时(至正十五年六月,1355年),当涂学者陶安出迎:

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

至正十八年(1358年)叶兑献书论取天下规模曰:

今之规模,宜北绝李察罕(元将察罕帖木儿),南并张九四(吴张士诚),抚温台,取闽越,定都建康,拓地江广。进则越两淮以北征,退则画长江而自守。夫金陵古称龙蟠虎踞,帝王之都,借其兵力资财,以攻则克,以守则固。

部将中冯国用亦早主定都金陵之说:

洪武初定淮甸,得冯国用,问以天下大计。国用对曰:“金陵龙蟠虎踞,真帝王之都,愿先渡江取金陵,置都于此。然后命将出师,扫除群寇,倡仁义以收人心,天下不难定也。”上曰:“吾意正如此。”

参酌诸谋士的意见,经过长期的考虑以后,以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六月拓应天城,做新宫于钟山之阳,至次年九月新宫成。这是吴王时代的都城。同月灭张士诚,十月遣徐达等北伐。十二月取温台,降方国珍,定山东诸郡县。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称帝建大明帝国。至洪武二十年(1387年)元纳哈出降,辽东归附,天下大定。在这二十年中,个人的地位由王而帝,所统辖的疆域,由东南一隅而扩为全国。元人虽已北走,仍保有不可侮的实力,时刻有南下恢复的企图。同时沿海倭寇的侵轶,也成为国防上的重大问题。在这样情形之下,帝都的重建和国防的设计,是当时朝野最瞩目的两大问题。

基于天然环境的限制,东南方面沿海数千里,时时处处有被倭寇侵犯的危险。东北方面,长城以外即是蒙古人的势力,如不在险要处屯驻重兵,则黄河以北便非我有。防边须用重兵,如以兵权付诸将,则恐尾大不掉,有形成藩镇跋扈的危险。如以重兵直隶中央,则国都必须扼驻边界,以收统辖指挥之效。东南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东北为国防关系,又必须成为全国的军事中心。国都如建设在东南,则北边空虚,不能防阻蒙古人的南侵。如建设在北边,则国用仍须仰给东南,转运劳费,极不合算。

在政治制度方面,郡县制和封建制的选择,也成为当前的难题。秦、汉、唐、宋之亡,没有强藩屏卫是许多原因中之一。周代封建藩国,则又枝强干弱,中央威令不施。这两者中的折中办法,是西汉初期的郡国制。一面设官分治,集大权于中央;一面又封建子弟,使为国家捍御。这样一来,设国都于东南财赋之区,封子弟于东北边防之地,在经济上,在军事上,在统治权的永久维持上,都得到一个完满的解决。这就是明太祖所采用的折中政策。 SMN4p7N0OxHLg7NEbCCvMaKCPQ0pmHJB8bYM2iQKtl0Mre3yjNDwlObD0N7tMf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