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一章中说过,孟买港的海面波涛汹涌,这在六七月份的阿拉伯海是很平常的事。从亚丁开始便一路颠簸起伏。几乎每个乘客都生病了,只有我一个人状态极佳。我待在甲板上看着汹涌的海浪,享受着飞溅来的水花。吃早餐时,除了我之外只会有一两个人,他们会小心翼翼地把装麦片粥的碟子放在膝盖上,以免盘飞粥洒。
对我来说,外界的风暴是内心的一种象征。不过,既然外界的风暴没有干扰到我,我想,内心的风暴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我面临着种姓的问题。我已经注意到要开始职业生涯的无助,然后因为我是一个改革者,我还在绞尽脑汁地思考着如何最好地开始某些改革。但等着我去处理的事情远比我以为的要多。
哥哥来码头接我。他已经与梅赫塔医生以及他的哥哥熟识,由于梅赫塔医生坚持让我住在他家,我们便去了那里。因此,这份始于英国的友谊延续到了印度,并发展成了两个家族之间的永久友谊。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母亲,然而我并不知道她已经不在人世,无法再让我回到她的怀抱。此刻得知这个噩耗,我按照习俗沐浴斋戒。我在英国时,哥哥一直向我隐瞒母亲的死讯,他不想让我在异国他乡遭受如此大的打击。然而此刻,这个消息对我来说仍然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我总是想着这件事,尽管我不该如此。我的悲伤甚至超过了父亲去世的时候。我珍视的希望大部分都破灭了,但我记得我没有容许自己肆意疯狂地表达悲伤。我甚至能够止住眼泪,开始生活,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梅赫塔医生向我介绍了几个朋友,其中一个是他的哥哥雷瓦山卡尔·贾格吉凡先生,我与其成了朋友,友谊维持终生。但我要特别提及的是他为我介绍了诗人瑞昌德巴依(或称拉加昌德拉),他是梅赫塔医生的哥哥的女婿,是以雷瓦山卡尔·贾格吉凡的名字做品牌经营的珠宝公司的合伙人。当时他还不到25岁,但我第一次见到他时,就确信他是一个品格高尚、学识渊博的人。他也被称为“百事通”,具有同时记忆或关注一百件事情的能力,梅赫塔医生建议我见识一下他超凡的记忆力。我说出了我所知道的所有欧洲语言的词汇,并请诗人重复这些单词。他按照我所说的顺序,一个不漏地重复了一遍。我很羡慕他的天赋,但并没有被此迷住。我后来才认识到他令我着迷的地方,那便是他对经典的广博的知识、他完美无瑕的性格,以及他对自我实现的满腔热情。后来我发现,最后这一点是他活着的唯一目标。他一直将穆克塔南德的几句诗挂在嘴边,并烙印在心间:
日常言行之中皆有神在
唯有如此我方感到幸福
神便是支撑我生命的线
瑞昌德巴依的商业交易涉及数十万卢比。他是珍珠和钻石鉴定的行家,不论多么棘手的商业问题都难不倒他。但这些都不是他生活的中心,他生活的中心是与神面对面相见的激情。在他办公桌上的物品中,总会有一些宗教方面的书籍和日记。一处理完工作,他就会翻开它们。他出版的许多作品都来自他的日记。这个人,刚结束关于重大商业交易的谈话,就开始书写精神中隐藏的奥秘,显然根本不是一个商人,而是一个真正追求真理的人。我亲眼见过他在工作之中依然能如此专注于虔诚的追求,不是一次两次,而是经常能见到。我从未见过他失去平衡。他和我之间没有任何商业关系,或其他利益方面的联系,但我喜欢和他保持最亲密的关系。那时我还只是一个无人委托诉讼的律师,然而每当我见到他时,他都会和我进行严肃的宗教性质的谈话。虽然我当时也还在摸索,不能说对宗教讨论有什么正经严肃的兴趣,但我仍然发现他的谈话很有趣味。在此之后,我遇到过许多宗教领袖或老师。我也曾试图会见各种信仰的领袖,我必须说,从来没有任何人给我留下过瑞昌德巴依那样的印象。他的话直击我的内心,他的智慧和他在道德上的真诚都令我倍感尊敬,在我的内心深处,我坚信他永远不会让我误入歧途,他会永远向我吐露他内心深处的想法。因此,在我精神危机的时刻,他是我的避难所。
然而,尽管如此尊敬他,我还是无法将他奉为我心中的上师,那个位子一直空着,我的寻找仍在继续。
我相信印度教的上师理论和上师在精神实现中的重要性。我认为,教义中有很多真理,没有上师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认知。在世俗的事情上,一个不完美的老师可能是可以被容忍的,但在精神的事情上不能。只有完美的智者才配被尊为上师。因此,对完美的追求必然是没有止境的。因为一个人能找到的上师是与他的付出匹配的。无限追求完美是一个人的权利,而这种追求本身便是一种奖励,剩下的只能交由神来安排。
因此,虽然我不能把瑞昌德巴依放在我心中上师的宝座上,但后文中大家会看到,他在许多场合都是我的向导,是帮助我的人。有三个现代人对我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深深地吸引了我:瑞昌德巴依,依靠他与生活的接触;托尔斯泰,依靠他的书《天国就在你心中》;罗斯金,依靠其著作《给后来者言》。他们在我心中都有着相应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