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触屏可及的时代,智能设备正以惊人的速度构建着儿童成长的环境。
当您翻开这本书时,或许正因孩子深夜躲在被窝里刷短视频焦虑困扰,或是为饭桌上全家沉默刷手机的冷漠场景痛心,又或许在反复思考:究竟该不该给孩子配备手机?这些当代家庭教育的集体困惑,正是本书诞生的原点。
本书不同于简单的“戒手机指南”,我们拒绝将责任归咎于科技本身,而是秉持“先理解,后引导”的教育理念,带领家长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作者通过五年时间跟踪调研 300 个家庭案例发现,沉迷手机的表象之下藏着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失序的时间管理、缺失的自主空间等深层原因。就像书中那个总在深夜玩游戏的孩子,当他用虚拟世界填补现实中的孤独时,真正需要的不是被夺走手机,而是被看见、被理解。
本书第一章像一面精准的镜子,帮助家长识别“手机依赖症”的发展阶段与形成机制,破除“谈手机色变”的认知误区;第二章则作为实用工具箱,从时间管理到内容筛选,手把手地构建手机健康使用范本;第三章带领孩子跨越从“他律”到“自律”的关键门槛,在孩子心中悄然播下自主管理的种子;第四章进一步深耕习惯土壤,将手机转化为培养责任感、社交力的特殊教具;在第五章中,我们回归教育的本质——用高质量的陪伴与充满爱的家庭氛围,填补孩子内心的空洞,从根本上消解对电子设备的依赖。本书每个章节都设置了极具代入感的漫画,帮助家长代入孩子的视角,重新审视问题。
作为深耕家庭教育领域多年的研究者,我们始终相信:科技洪流中,比强制断网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驾驭数字世界的能力。当您跟随书中的生活化场景逐步实践后,收获的不仅是孩子与手机的健康关系,还是充满温度的家庭生态。
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您育儿路上温暖的同行者。让我们共同守护孩子眼中真实世界的光芒——比任何屏幕都更璀璨的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