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观察孩子的变化
——五大信号教你识别孩子是否内耗

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像春日原野上蓬勃生长的植物,在阳光的照耀下舒展身姿,绽放出生命的活力。然而,有一种无形却极具破坏力的“寒流”会悄然导致孩子变得无精打采,这就是内耗。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内耗意味着个体在自身的精神与情感天地中进行了过度的自我拉扯,从而陷入自我消耗。

长期的内耗状态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且深远的。长期内耗会使孩子的大脑始终处于应激状态,大脑中的杏仁核也会因此而过度活跃。这会导致孩子的情绪波动变得剧烈,急躁、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如同汹涌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频繁地向孩子袭来,而孩子自己很难有效地调节这些负面情绪,有时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可能让孩子长时间地陷入情绪低谷。这是因为内耗就像一个贪心的资源掠夺者,无情地大量消耗孩子宝贵的认知资源。根据心理学家约翰·斯威勒提出的“认知负荷理论”,我们知道,人的认知资源相当有限。如果孩子陷入内耗,那么他的注意力、思维能力等,就被分散到对各种毫无意义的问题的纠结与担忧之中。曾经那个专心学习、对新知识满怀好奇、积极探索的孩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在学习时频繁走神、成绩明显下滑的孩子。

作为家长,我们怎么能忍心看着孩子在内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独自挣扎、备受煎熬呢?实际上,只要我们留意到孩子出现以下五大日常行为表现,就能够精准地捕捉到孩子内耗的蛛丝马迹,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为孩子驱散内耗的阴霾,帮助孩子重新回到健康、快乐的成长轨道,让孩子再次绽放出灿烂笑容。

一 情绪波动频繁且持久

孩子如果经常无缘由地陷入低落、焦虑、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且持续时间较长,难以自行平复,那就需要我们注意了。例如,原本开朗活泼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一整天都眉头紧锁,对平时喜欢的玩具、游戏都提不起兴趣,在我们询问时,孩子要么敷衍地回应,要么不耐烦地发脾气。这种情绪上出现的明显变化,很可能是孩子内心正在经历内耗的信号。孩子可能是在生活中遭遇了挫折,也可能是与同学相处得不愉快,他反复在心里琢磨这些烦心事,导致情绪持续低落。

周末,爸爸提议一家人去公园放风筝。这原本是阳阳最期待的活动,可这次他却一脸不高兴地拒绝了:“我不想去,没意思,你们自己去吧!”说完,他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爸爸觉得很奇怪,悄悄走进房间,看到阳阳趴在桌上,眼眶红红的,像是刚哭过。在爸爸的耐心询问下,阳阳才委屈地说,在学校里,他最好的朋友突然不理他了,还和别的同学一起嘲笑他画画难看,他心里特别难受,这些天一直在想这件事,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儿。

阳阳这种情绪上的巨大变化,是典型的内耗的表现。他因朋友之间发生的矛盾以及受到同学嘲笑而产生困扰,他在心里反复咀嚼这些令自己心情不好的经历,导致情绪持续低落、消沉。

二 做事拖延、效率低下

孩子在写作业或运动、做家务时,总是拖拖拉拉,明明时间充裕却非要磨蹭到最后一刻,而且完成质量不高,频繁出错,这极有可能也是内耗的表现。就像有的孩子写作业时,一会儿摆弄铅笔,一会儿发呆望向窗外,看似在思考,实则大脑里一片混乱,无法专注于手头的事情。他可能在回想老师的批评,担心同学的看法,或者对自己的能力极度不自信,害怕做得不好……这些心理负担使得他难以全身心投入,做事的效率大打折扣。

晚饭后,晓妍准时坐在书桌前开始写作业。刚写了没几个字,她就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打开书包翻找,找了半天却什么也没拿出来。然后她开始发呆,眼睛直勾勾地望着窗外。妈妈在一旁提醒她要专心写作业,她嘴上答应着,可没过几分钟又开始走神儿。

眼看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她的作业才写了一小部分,而且错误百出。妈妈着急地问她怎么回事,晓妍低着头,小声说:“我怕作业写得不好,老师会批评我,同学们也会笑话我……”原来,上周老师在课堂上批评了几个作业完成质量差的同学,其中就有晓妍。这让晓妍写作业时脑子里全是老师批评她的画面和同学的笑声,无法专注地写作业,效率变得极低。其实,这也是内耗在作祟,且严重影响了晓妍完成任务的能力。

三 社交回避倾向加剧

倘若孩子原本乐于参加社交活动,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交流,最近却突然开始回避社交,拒绝参加集体活动等,即便勉强参与,也表现得十分拘谨、不自在,这也是孩子可能存在内耗情况的信号。

比如,班级组织郊游,孩子以往总是积极参加,这次却找各种理由推托,不是说身体不舒服,就是说自己没兴趣。或者,在课间休息时,其他同学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孩子却独自坐在座位上,眼神游离,不敢主动融入。发生这些情况,或许是因为孩子在某次社交中受到了伤害,于是内心产生纠结和矛盾。他既渴望友谊,又害怕被拒绝或被伤害,担心再次遭遇类似情况,从而陷入内耗,选择回避社交来保护自己。

这天,晨晨的班主任给晨晨爸爸打来电话,反映在大课间休息时,其他同学都在操场上做各种活动,只有晨晨既不参与活动,也不和同学聊天,孤零零地坐在操场边的长椅上。晚上,爸爸和晨晨谈心后才知道,原来前段时间晨晨在一次篮球比赛中不小心犯规,导致班级输了比赛,有几个同学当时就埋怨他,说他拖了班级的后腿,从那以后,晨晨就变得特别害怕和同学们一起玩,担心再犯错,被大家指责。他内心非常纠结,既渴望像以前一样和大家愉快地玩耍,又害怕再次遭遇类似的尴尬场面。最后,他选择回避和同学一起活动、玩耍来逃避可能出现的令自己难受的事情。

四 热情减退或消失

观察孩子对兴趣爱好的态度。如果他逐渐失去热情,不再主动去做喜欢的事,甚至彻底放弃,那么也要警惕孩子可能存在内耗的问题。例如,曾经痴迷于绘画的孩子,现在却任由画笔和画纸在角落积灰,原本每周都会去上绘画课,现在却千方百计找理由逃课;原本热爱阅读的孩子,却好久都没翻过书架上的书,也不再参加读书分享会;等等。这可能是因为孩子在追求兴趣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或收到了来自外界的负面评价,于是内心不断地自我怀疑,在纠结中耗费大量精力,最终磨灭了兴趣。

小宇以前每天至少弹一个小时钢琴,但是最近他一周都难得碰一次钢琴,琴盖上落了一层灰。周末,又到了上钢琴课的时间,小宇找借口不想去,一开始说自己头疼,后来又说自己肚子疼,看妈妈坚决不同意,他甚至偷偷把琴谱藏起来,假装找不到琴谱,没法儿上课。

妈妈问他为什么不想去上钢琴课,小宇低着头,沉默了好久才说:“上次钢琴比赛,我没发挥好,台下好多人都在笑我,我觉得自己根本就不是弹钢琴的料……”原来,那次比赛失利后,小宇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产生了严重的自我怀疑,不断在心里想自己是不是真的没有弹钢琴的天赋。他将大量精力耗费在这种纠结和怀疑中,对钢琴的热爱逐渐被磨灭,最终他选择放弃。这便是内耗对孩子兴趣爱好的侵蚀。

五 身体莫名出现不适症状

有些孩子在内耗严重时,产生的心理压力会反映在身体上,身体可能莫名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如头疼、肚子疼、失眠等,但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实质性的生理疾病。例如,孩子每到上学前就喊肚子疼,休息一会儿后似乎没事了,可是一到学校又开始难受。这是因为孩子的内心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身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受到影响,引发一些躯体化反应。作为家长,此时应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观察孩子是否存在内耗情况。

萌萌是个健康活泼的小女孩,很少生病。可是,最近妈妈被萌萌突然出现的“怪病”折腾得焦头烂额。

最近早上上学前,萌萌总喊“肚子疼”,有时疼得在床上直打滚。妈妈心急如焚,赶紧带她去医院。可到了医院,做了各种检查,医生却说萌萌的身体没有问题,只建议她休息一天。在家待了一天,萌萌似乎好了一些,可第二天上学前,她肚子疼的毛病又犯了。

不仅如此,萌萌晚上还经常失眠,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早上起来就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妈妈仔细观察后发现,萌萌只有在上学前、考试前,身体才会出现这些不适症状。

后来,妈妈和萌萌耐心沟通,才知道原来萌萌是在一次数学考试没考好后开始焦虑和紧张,后来才逐渐出现肚子疼、失眠等情况的。

萌萌的情况就是典型的严重内耗的躯体化反映。家长发现这类情况时,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确认孩子是否存在内耗情况。 uyXX8Hkhkdd2urs3oc6gaHaC7blOy6KrdPW3SvVB6mVTcXgg2YVO9Sih+Jojlpr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