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论混合君主国

新立君主国困难重重。首先,如果这个国家并非全新,而是君主旧领地的延伸,从而形成了所谓的混合君主国,那么这种新国家遭遇的变故往往都是一致的:人们总想着改善自己的处境,随时准备更换主子;这种期望驱使他们拿起武器反抗统治者,殊不知这不过是自欺欺人,他们最终发现自己的处境甚至不如从前。这其实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君主不可避免地会伤害他的新臣民,无论是为驻军提供食宿,还是其他伴随占领而来的无尽烦扰。这样一来,您就会发现,那些在争夺王位过程中伤害过的人都成了您的敌人,而您又无法跟那些帮助您夺取政权的人保持长久的友谊。因为您既不能像他们期望的那样慷慨地奖赏他们,也不能采用强硬的手段对付他们,毕竟他们对您有恩义。此外,纵使您的军队所向披靡,在进入新领地时,总要博得当地居民的好感。

正因如此,法王路易十二在迅速占领米兰后,又迅速失去了它 ;特别在第一次收复米兰之际,卢多维科·斯福尔扎 仅凭自己的军队就成功地将法国人赶走。因为那些打开城门迎接法国国王的人在发现自己的期望和未来的好处落空后,再也无法忍受这位新君主的蛮横无理。

诚然,一度反叛的地方被重新征服后,它就不易再度失守。因为君主会借叛乱之机,毫不犹豫地严惩罪犯,审讯嫌疑人,在原本薄弱的环节加强守备。正因如此,当初卢多维科公爵只需在边境上煽风点火,便足以让法国人首度失守米兰;但若想从法国人手中夺回米兰,就必须集结全世界的力量来与之抗衡,摧毁其军队,并将其逐出意大利。这一切皆如前文所述。然而,法国国王竟二度失守米兰。

法王首度失守米兰的一般原因已经说明。这里还需要谈谈导致二度失守的缘由,并看看法王当时可能采取的补救措施,或分析类似处境下的其他君主可以采取哪些策略以更成功地维持占领。在我看来,被吞并的领土若与君主的古老领地地理相邻,往往与这些领地上的臣民位于同一地区、使用同一语言(当然也可能并非如此)。如果同文同种,尤其是如果那些臣民缺乏自治习惯,维持占领则相对容易。欲使统治坚如磐石,只需切断过去统治他们的王族血统足矣。在其他方面,只要传统的生活方式得以延续,风俗习惯相近的人自会相安无事。布列塔尼、布尔戈尼、加斯科涅和诺曼底便是如此 ,它们早已融入法国。虽说语言存在些许差异,但习俗相近,自然就能和睦共处。因此,占领并意图维持统治,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根除旧君主的血脉,不留隐患;二是保持当地法律和税收不变。这样一来,新吞并的领土很快就会与旧领地浑然一体。

但是,征服语言、习俗和法律都不相同的领土无疑困难重重。要克服这些困难,需要极大的运气和高超的应对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最佳且最有效的办法是君主亲临、居而治之,这样方能稳固基业。土耳其人占领希腊就是如此。 如若不然,无论土耳其人采取多少预防措施都难保万全。唯有君主移跸当地,乱事初起便以雷霆之势平息事态;但若君主远隔千里,待到天下大乱方才知晓,不免为时已晚。此外,御驾亲征,官员自不敢强取豪夺、肆意妄为;臣民也乐于随时向君主求助。于是,心悦诚服的人更有理由心生爱戴,心怀异志的人则更有理由心生畏惧,想要进犯的外部势力也将踌躇不前。总之,只要君主坐镇在那里,要想赶走他,势必难如登天。

另一个权宜之计是在新领地选择一两个关键所在建立殖民统治。这样做至关重要,否则君主不得不保持相当数量的骑兵和步兵来守卫这片区域。君主的殖民统治花费无几,他只需支付很少费用甚至不支付费用就能实现移民驻屯。唯一会因此感到不满的是那些田地房舍被征收给新移民耕种和居住的当地人。然而,受到损害的不过是社会上无足轻重的一小部分人,他们分散且穷困,无法构成威胁。其他人因为没有受到侵扰,所以容易被安抚;同时,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以免落得被剥夺财产的下场。总之,殖民统治不仅比驻军花费更少,而且更加忠实可靠,引发的不满只会更少。至于那些受到损害的人,由于他们一贫如洗、流离失所,自然也掀不起风浪。

应当注意,君主要么善待当地人,要么就彻底击垮他们。因为轻微伤害只会激起复仇之心,沉重伤害则让人有心无力。所以,伤害应当达到让人不敢轻言报复的程度,以绝后患。

可是,如果不用殖民统治而是派遣军队,只会靡费甚巨,甚至不得不把领地的收入全都用于防务。这样反而得不偿失,更激民愤。频繁调动军队会让整个国家蒙受苦难,结果就是徒增民怨、四处树敌。这些曾被击败的敌人,现在仍留驻家乡,破坏力不容小觑。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驻军防务都无甚益处;相反,以殖民来构筑防务才是明智之举。

君主在法律和语言都与本国不同的土地上建立了新政权,他首先应充当邻近弱小势力的首领和保护者;其次,他应不遗余力地削弱周边的强大势力;同时,他还要阻止旗鼓相当的外部势力擅自进入这片区域,因为总有一些不满现状的当地人,他们或是野心勃勃,或是胆战心惊,进而引狼入室,让外部势力得以长驱直入。就像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那样,埃托利亚人将罗马人引入希腊, 而罗马人每到一处,总有当地人做内应。通常的情况是:令人生畏的外部势力一旦进入某个地区,那里的弱小势力无不竞相依附,因为这些弱小势力对之前凌驾于他们之上的人心怀愤恨。对于这些弱小势力,君主无须费力争取,因为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主动归顺。只要不让这些势力坐大,君主凭借自己的武力,加上他们的支持,便能轻松弹压其他强硬势力,主宰当地事务。如果君主不能妥善地处理这件事,他很快就会失去得到的一切;即使他还占有那片土地,也会遇到无尽的麻烦和困扰。

罗马人在他们占领的地区很好地遵循了我所描述的策略。他们推行殖民,安抚弱小势力又不使之坐大,压制强硬势力,从不给强大的外部势力可乘之机。希腊的例子足以说明这一点。在希腊,罗马人收买亚该亚人和埃托利亚人,挫败马其顿王国,还将安条克 赶走。然而,罗马人从不允许亚该亚人和埃托利亚人居功自大;无论腓力 如何巧舌如簧,想同罗马人结为盟友,都未能阻止罗马人将他打倒;安条克尽管权势滔天,也未能让罗马人答应他在希腊境内施展影响力。

所有英明的君主都应效仿罗马人行事:他们不仅要顾及眼前的困难,更要未雨绸缪;他们唯有高瞻远瞩、深思熟虑,才可能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如果养痈成患,直至病入膏肓,再去救治就为时已晚。医生们所说的“痨病热”便是如此:此病初起,易于治愈却诊断困难;时日一久,诊断起来倒是不费劲,但因初期未得诊治,再想治愈便难乎其难了。

国家事务也是如此。英明的君主能在祸乱初现端倪时就洞悉秋毫,这时解决问题轻而易举;但若贻误先机,任其发展下去,待到人尽皆知时,那便无力回天了。正因如此,罗马人早早预见了问题,防患于未然,从不为了避免战争而放任事态发展。他们深知,战争不可避免,延宕时日只会让对手占得先机。因此,他们选择在希腊同腓力和安条克作战,以免战火波及意大利。当时他们大可不必发动这两场战争,可是他们没这么做。他们不会像我们这个时代的“聪明人”那样,整天把“享受时间的恩赐吧”挂在嘴边。他们追求的是自己勇气和远见的成果。时光前行,万物随之流转;时间可能赐予福祉,也可能带来灾祸。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法国的情形是否如我之前所提到的那样。我要谈论的是路易,而不是查理 ,因为路易占有意大利的时间更长,他的行事方式更加一目了然。您会发现,他的所作所为,与维持一个国外领地所应采取的策略大相径庭。

路易国王是被威尼斯人的野心牵引至意大利的。威尼斯人意图借助他的到来,瓜分伦巴第的半壁河山。对于国王此行和他的作为,我无意多加评论。国王想在意大利站稳脚跟,但在这里他并无盟友。相反,由于查理的种种恶行,路易国王四处碰壁,不得不接受他能得到的有限友谊。要不是在其他方面犯下错误,他本可以如愿以偿。

在收复伦巴第之后,路易很快挽回了查理失去的声望。热那亚俯首称臣;佛罗伦萨人与之结盟;曼托瓦侯爵、费拉拉公爵、本蒂沃利家族 、弗利伯爵夫人 ,法恩扎、佩萨罗、里米尼、卡梅里诺和皮翁比诺的领主们,还有卢卡、比萨和锡耶纳的市民们,纷纷前来示好。威尼斯人为了得到伦巴第的几个城镇,竟让法国国王成为意大利三分之二领土的主人,到了这时,威尼斯人不得不为自己的莽撞行为追悔莫及。

因此,我们不妨想想看,如果路易国王遵守了前述的准则,他本可以轻松驾驭意大利的局势。他那些朋友,软弱无能、胆小怯懦,不是害怕教廷,就是惧怕威尼斯人,因此不得不依附于他,寻求他的庇护。这些朋友单个势力虽弱,但人数众多。有了他们的帮助,他可以保护自己免受其他强大势力的威胁。然而他一到米兰就反其道而行之,帮助教皇亚历山大 占领罗马涅。他没有意识到,在附和占领行动的过程中,他疏远了朋友和那些投靠他的人,从而削弱了自己的实力。这也使得教廷如虎添翼:本来就拥有巨大的精神力量,而现在,教廷又获得了非同小可的世俗权力。在犯下了第一个错误之后,他只好一错再错,以至于最后他不得不亲自前往意大利,以遏制教皇亚历山大的野心,防止教廷掌控托斯卡纳。

对路易来说,助长教廷势力和失去朋友支持似乎还嫌不够,他还觊觎那不勒斯王国,竟然伙同西班牙国王 瓜分那不勒斯。原本他在意大利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而今却引来了一位对手,使得那些野心家和不满者有了投靠之处。他本可以在那不勒斯扶持一位傀儡国王 ,但他却废黜了这位国王,迎入一个强大到足以驱逐他的人。

毫无疑问,获取(领土)的欲望是人之常情。人们在尝试力所能及的事时,往往会受到赞扬而非责难。但是,一旦他们力有不逮,不幸和非难便会接踵而至。因此,若法国单凭自身之力就足以攻克那不勒斯,则应果断为之。反之,若实力不济,便不应妄图瓜分。如果说,为了在意大利立足而伙同威尼斯人瓜分伦巴第还值得称道;这次瓜分那不勒斯则无法再以此开脱,因为已不存在类似的必要性。

所以说,路易犯下了五个大错:他吞并弱小势力;扶持当地强大势力;引入强有力的外部势力;未能亲自驻守;也未派遣殖民。如果他没有再犯下第六个大错——剥夺威尼斯人的统治权,那么在他的有生之年,所有这些过失都不至于给他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为,如果他不曾壮大教廷,也没有把西班牙人带进意大利,那么,使威尼斯人降服或许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然而,既然他采取了这些行动,他就绝不应该同意毁灭威尼斯。一方面,只要威尼斯人足够强大,他们就不会允许其他势力染指伦巴第;因为威尼斯人想要做伦巴第的主人,他们不可能容忍别人来争夺。另一方面,其他人也不会轻易从法国手中夺取伦巴第再转送给威尼斯,更不会有人敢冒险同时与法国和威尼斯为敌。或许有人会说,路易国王把罗马涅让给亚历山大,把那不勒斯让给西班牙,是为了避免战争。但基于上述理由,我的回答是:绝不能为了避免战争而牺牲自己的计划,因为战争不可避免,拖延只会对自己不利。还有人会说,路易国王为了换取教皇解除他的婚约 并任命安布瓦兹 为枢机主教,才答应为教皇出兵的。关于这一点,我在后面论述君主的信义及如何信守承诺时再予以回答。

路易国王之所以失去伦巴第,是因为他没有遵循那些攻城略地后决心守住城池所应采取的任何方法。这不足为奇,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就在瓦伦蒂诺公爵(切萨雷·博尔贾 ,教皇亚历山大之子,人们通常这样称呼他)占领罗马涅时,我在南特曾与安布瓦兹谈及此事。枢机主教对我说,意大利人对战争一窍不通;我回答说,法国人不懂治国之道。如果他们懂得,就不会坐视教廷坐大。事实表明,教廷和西班牙在意大利的扩张是法国一手造成的,而这正是法国走向衰败的原因。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条从未出错或极少出错的自明之理:成就他人的强大终将使自己一蹶不振,因为无论通过智谋还是武力去扶植,都会在被扶植者心中悄然埋下不信任的种子。 fX/i16GaAJyCbqlgJH0YlRNpmwm8E9/JBKIQGM8HqeXau3susME7QiXbioOFqPa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