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玛曲有很多“之最”。
总面积为10190.8平方千米的玛曲县是甘南占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县,常住人口仅5.7万人,因此也是甘南人口密度最小的县。
玛曲,藏语的意思为“黄河”。这个看似普通的名字,却是我国唯一一个以中华民族母亲河命名的地方。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自西向东从青海门堂乡流入玛曲后,在玛曲东南甘川交界处遇到来自四川北部高山的阻挡,于是掉头,形成了罕见的180°大转弯,重新流回到青海。人们常说九曲黄河,这一曲,就是天下黄河第一弯。黄河在玛曲的流程为433千米,流域面积达9600平方千米,也就是说全县有94%以上的土地都属于黄河流域。黄河流入玛曲时的水流量占黄河总流量的20%,流出玛曲时水流量约增加到60%,在玛曲段的补充水量约占黄河总水流量的40%。因此有黄河发源于青海,成河于玛曲之说。境内星罗棋布的大小溪流、湖泊和沼泽湿地,构成了黄河上游完整的水源体系。贡赛喀木道,位于阿万仓镇以南,藏语意为贡曲、赛尔曲、道吉曲三条河流与黄河的汇流之地,属盆形草原区。贡曲、赛尔曲在阿万仓镇的西北,道吉曲在阿万仓镇的东面。由于河岸极低,排水不畅,这里形成了大面积的沼泽地。远看贡赛喀木道风景区,河流回环,就像一条条玉带飘落在草原上。2010年,在第十六届亚洲旅游业金牌奖及大中华区域文化大奖发布会上,“天下黄河第一弯”被评为“亚洲大中华区十大自然原生态旅游区”。2005年,玛曲的阿万仓——乔科湿地草场与其连成一片的若尔盖湿地、曼扎塘湿地、尕海湿地在《中国国家地理》组织的“选美中国”活动中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草场湿地”第一名。
玛曲位于甘南的西南部,甘肃、青海、四川三省交界处,东北以西秦岭山系之西倾山为界与碌曲接壤,东南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若尔盖县、阿坝县为邻,西南、西北分别与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甘德县、玛沁县毗邻,北接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古称羌区赐支河流域,属羌族地区,有明确史书记载的历史早在周穆王时期,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羌族)印迷所属玛柯(河曲)部便繁衍于此。663年,吐蕃统一青藏高原后,才成为藏族的游牧之地。玛曲人杰地灵,素有“卓格岭地”之称,是《格萨尔王传》中格萨尔于岭国赛马称王崛起的地方。相传格萨尔王12岁时历经艰辛万苦和重重磨难,在黄河首曲寻得马中神骥——河曲马,并在岭国赛马中一举夺魁称王,因此玛曲又被誉为“格萨尔的发祥地”。目前全国有三个格萨尔王历史研究基地,玛曲是其中之一。境内有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军事指挥部遗址、吐蕃青布墓葬遗址、西哈岭王国天子珊瑚城遗址、噶·伊西达吉遗城遗址等古遗址。
甘南的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而玛曲的平均海拔达3700米,是甘南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昆仑山系之阿尼玛卿山(积石山)从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西倾山从北向南绵延进入县境北部,形成了玛曲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高度递减的地势。阿尼玛卿山脉主峰玛卿岗日位于青海果洛境内,海拔高度为7170米。进入玛曲境内后,虽高度在下降,但仍旧有众多山峰在4500米以上,其中乔木各尔山海拔4806米,是玛曲境内最高的山峰。境内属高原大陆性高寒湿润区,高寒多雨(雪),无四季之分,仅有冷暖之别。冷季长达314天,漫长而寒冷;暖季51天,短暂而温和。日照充足,辐射强烈,无绝对无霜期,年平均气温1.2℃。
贡赛喀木道
甘南的草原很多,主要分布在玛曲、夏河、碌曲和合作。玛曲草原不但是甘南最大的草原,也是全亚洲最大的草原。严峻的气候锻造了河曲马、阿万仓牦牛、欧拉羊和河曲藏獒强壮的体魄,使这里成为四大优良畜种产地。玛曲的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有金、铁、铜、锡、钼、钨等金属矿和泥炭、大理石等非金属矿,其中黄金产量居甘肃第一,全国第四。不过现在为了保护草原,金矿都逐渐关闭了。
玛曲有“天下黄河第一弯”“世界最大最美湿地草场”“格萨尔发祥地”“中国赛马之乡”和“藏民歌弹唱故里”五大旅游名片。在几千年的岁月更迭中,生活在玛曲大地的各个部落之间相互碰撞又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玛曲的特色文化。
豪迈的玛曲,处处透露着游牧民族的诗意与旷达。一年一度的玛曲“格萨尔赛马大会”成为藏族群众的体育盛会,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赛马爱好者同台竞技。2008年,玛曲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赛马之乡”的美誉。玛曲的民间弹唱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曲调繁多、节奏明快。以华尔贡为代表的民间弹唱艺术人才辈出,因此玛曲也被称为“弹唱故里”。
玛曲的寺院也是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广泛,有木拉寺、年图寺、齐哈玛寺、乃日玛寺、娘玛寺等。其中娘玛寺有世界上最大的大藏经转经筒。
黄河似一条丝带飘落在玛曲草原上,给这片土地带来了迷人的自然景观。著名景点有黄河第一弯、阿万仓风景区、七仙女峰、欧拉克琼湖、西梅朵合塘等。
西梅朵合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