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铁轨上移开沉重的目光,沿着“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的门牌指示,海子诗歌陈列馆那扇大门不敲自开。
大门上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吉狄马加题写的门联:
云卷云舒旅客再游巴音河
花开花落诗人又吟德令哈
这座诗歌陈列馆为“尺”字结构,东西两个朝向。
正门朝西,后门朝东。东门临巴音河。
门迎处有年轻的工作人员在座,有问还答。
海子诗歌陈列馆 非我/摄
陈列馆内都是图文介绍,海子生平背板,放大的老照片,海子诗文橱窗陈列,还有当代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们对海子的颂词,他们音容俱在,算是对孤独的海子的情感加持。文物史料不算多,但足以支撑年仅25岁诗龄7年的海子的丰富人生。
陈列馆内,展示了海子的生平资料,创作手稿原件及影印件,海子诗歌作品集,特别是一些创作手稿,弥足珍贵。还陈列有海子自孩童时代起的为数不多的照片,在那个照相机并不普及的年代,海子的照片从孩童到青年,寥寥数张,但也真实反映了海子成长的样貌。
陈列馆还收集了海子同时代中国诗人的影像和作品,诸如北岛、顾城、舒婷、西川等,有了他们的陪伴,一个时代的诗质就发出耀眼的光芒。
陈列馆还陈列有连续举办了六届的海子诗歌节的活动照片,诗人荟萃,盛况热烈,每一届都留下了与会盛况的作品专辑,也见证了海子在同时代的感召力和超越时代的影响力。
陈列馆布局颇具匠心,既有平面的资料展示,也有影音立体展示,让游客多维感受一个诗人的魅力,特别是主展厅中心一面由巨大的黑色大理石做成的波浪翻涌的大海设计,契合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意境,还有悬空的诗人头像组成的螺旋式影像吊灯,也别开生面。
总之,在这里,你会面见一个完整的海子以及海子那个诗歌的时代。在此,不一一赘述,请游客自己慢慢品味。
室内陈列馆不算大,但室外的诗歌碑林陈列,也是陈列馆的一部分。看完室内陈列馆,东向出后门。后门上也一副门联,刻在木头,施以绿漆。依旧是吉狄马加先生题写的手迹:
几个人尘世结缘
一首诗天堂花开
此时是夏季,巴音河绿意深厚。
这时候,沿诗歌馆东大门走下15级花岗岩台阶,迎接你的就是隐于河岸树林里的海子诗歌碑林,很有必要一碑一碑读过去,带着刚刚走出陈列馆的还未曾沉淀的飞翔心绪,用目光轻轻拨开繁花茂草,一块块天然的红的、白的或黑的,被斧凿修饰的或天然带着棱角的花岗岩,带着被镂刻的酱汁饱满的诗歌,映入眼帘。
心头默数,这里厚植有四五十块诗碑,似乎还在逐年增加。
诗歌碑林刻有海子耳熟能详的诗歌名篇:
《黑夜的献诗》:
黑夜从大地上升起
遮住了光明的天空
丰收后荒凉的大地
黑夜从你的内部升起……
《黎明》:
我把天空和大地打扫干干净净
归还一个陌不相识的人
我寂寞地等。我阴沉地等
二月的雪,二月的雨……
《十四行 王冠》:
我所热爱的少女
河流的少女
头发变成了树叶
两臂变成了树干
你既然不能做我的妻子
你一定要成为我的王冠……
《五月的麦地》:
全世界的兄弟们
要在麦地里拥抱
东方南方,北方和西方
麦地里的四兄弟,好兄弟……
《亚洲铜》:
亚洲铜,亚洲铜
爱怀疑和飞翔的是鸟
淹没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却是青草
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
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九月》: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 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九月》这首诗已经被谱成经典歌曲在传唱,特别是马头琴开启的草原韵味,苍茫而悲凉,令人神思悠远。
诗人头像组成的螺旋式影像吊灯 非我/摄
诗歌碑林里还有很多诗歌名家的助阵。
比如:闻一多的《发现》,郭沫若的《水调歌头·归途》,吉狄马加的《感恩大地》,何其芳的《生活是多么广阔》,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昌耀的《柴达木》。这些著名的当代诗人的名篇加持,为巴音河畔诗歌林增添了厚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