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石林 熊贵宝/摄
和煦的山风翻越层峦叠嶂的云岭吹到情人坝,吹开漫山遍野的各种野花。
去兰坪旅游,位于通甸镇东北部的罗古箐情人坝是必游之地。从通甸镇驱车24千米便可到达风光旖旎、风情浓郁的情人坝景点。情人坝,一个独特别致的名字,总是激发着游人的兴趣。每年端午节,普米族男女老少在这片宽阔的草坝上举行“情人节”,因此而得名。草甸东北角,有两棵笔直高挑、根连着根、叶擦着叶的树并排长在一起,交错的枝条犹如两个情人手挽手相互依偎,驻足拥抱,狂热亲吻。它们共同抵御风霜雨雪,互相鼓励成长耸立,于是,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情人树”。从此,情人坝已然成为罗古箐乃至老君山风景区里的一颗引人注目的明珠。
去情人坝观光旅游的最佳时节是每年春天和夏天。春夏之交,和煦的山风翻越层峦叠嶂的云岭吹到情人坝,吹开漫山遍野的各种野花。那火一样燃烧的是大树杜鹃,红得让人不敢直视;那成片成片的花是矮树杜鹃,根据海拔线的微妙变化而层次分明,有红的,有白的,有蓝的,有紫的,争奇斗艳,像天上的星星散落在草甸上,光彩夺目,美不胜收。被群山环抱着的绿茵葱葱的草甸中央流淌着一条溪流,就如大自然的血脉,流淌着生命的源泉。树龄约200年的“情人树”是云南冷杉,树干高大,相依而立;裸露在地面的根茎盘根错节,绵绵缠绕;树冠粗壮魁梧、苍幽翠绿,真似厮守终身的一对情人站在草甸上,伫立极目远处,欣赏着享受着情人坝远山一年四季的美妙变幻,人间烟火。
说起情人树,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一位无依无靠孤独的普米族小伙子,天天来大山之中的草甸上为富人家放牧羊群。白天,小伙子随羊群在坝子里四处转悠,看管羊群。夜晚,小伙子烧燃一堆篝火驱狼吓豹,也为自己取暖。每天晚上,小伙子坐在火旁边吹笛子消遣时光。久而久之,悠扬的笛声穿过草甸和林海,吸引来一位美丽的普米族姑娘。这位姑娘先是悄悄躲在很远的地方静静偷听小伙子吹奏的笛声,后来,姑娘干脆偷来家中的四弦琴在不远处弹琴和着小伙子的笛声,他们吹、弹普米族古歌“吉赛叽”“嚓哩”和“搓蹉”舞曲,渐渐地,她和小伙子一起边吹边弹边舞,尽情享受欢乐的时光。但是,他们的快乐犹如昙花一现。没过多久,小姑娘和小伙子的来往激怒了早已盯上姑娘的富家男人。富家男人请来天上的雷公在夜空电闪雷鸣,闪电活活将小伙子和小姑娘劈死。第二年春天,人们发现草甸上、他们曾经唱歌舞蹈的地方长出紧紧依偎在一起的两棵树。经过风吹日晒雨淋,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岁月,这两棵树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守候于草甸之边。有人揣测,普米族在这里唱歌跳舞,在草坝上过“情人节”,也许就是源自这个美丽的传说。
情人树
春天,花绕着情人坝边沿绽放,情人坝在花的簇拥下泛青。情人坝上最不缺的就是那萋萋青草,这个季节,春光如醉,青草疯长,好似天然的绿地毯,迎接着来自周围村寨甚至更远的地方的普米族青年男女聚拢于此,开始他们的爱情之旅。每当鲜花开满山野、草坝、河谷的时候,尤其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这天,普米族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带上雄黄酒、菖蒲酒、甜米酒以及苦荞粑粑、糌粑、蜂蜜等酒水和食品聚集在情人坝尽享美酒美食,尽情歌唱,纵情舞蹈。人们手拉手围成圈,在笛子和四弦琴的吹弹下,舞出普米人的欢乐,跳出普米人的幸福。真是草甸有多大,舞动的场面就有多大;草甸有多宽,歌声就有多豪放。远远望去,普米族女子们的白色百褶裙仿佛一朵朵串连的浪花在绿色的海洋里翻滚;而普米族男子黑色的褂子、灰色的羊毡帽仿佛一波接一波的海浪在深蓝色的海洋里翻卷。夜里,年轻人纷纷相约着走进草甸边的树林里谈情说爱;老人们在草坝上喝酒、聊天、唱古歌,好一派清新雅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来到情人坝参加普米族“情人节”,也许你会醉倒于普米族醇香的黄酒,也许你会迷倒于普米族奔放的歌舞,也许你更会迷恋上美丽、大方的普米族姑娘。
欢乐的普米人 木林群/摄
游完情人坝,或参加完普米族情人节活动,很多人却有一种冲动,那就是继续向着罗古箐进发,满足游览神奇丹霞景观和神秘原始森林的欲望。罗古箐是老君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横断山脉南北植物区系交流和划分最为复杂、原始生态系统保存完整的地区,也是滇金丝猴种群繁衍生息的天然场所。罗古箐为东西延伸的冰川槽地组成的牧场草地,箐谷两边是松树、杉树、桦树混生地带。山体蜿蜒起伏,层层叠叠的白桦林和枫树呈现出不同颜色的绚丽色彩。
再往深处走,便走进一片丹霞映天的景区了。在普米族世代生息的地方旅游,要事先懂得这些带有民族语言的景点名称的含义。游罗古箐,首先到达的地方是吉利吉峡谷。“吉利吉”在普米语里是悬崖峭壁的意思。吉利吉彩屏为一巨型红岩峰岩,由红色砂岩构成,质地坚硬,峭壁如削,从海拔2800米处隆起,高逾3000米,雄踞箐首,巍峨竦峙,站在峰顶目及几千米外的青青牧场茫茫原野,能看见草地簇簇羊群和村寨袅袅炊烟,令人顿生乡村田园情趣。绝壁之下是七彩溪流迂回百转在丛林间,静静聆听,可闻潺潺流水声;注目凝视,可见溪中游弋的鱼儿。站在峰巅,会让你感觉到自己离苍穹很近、很近,仿佛感受到上苍呼吸的气息,自己也成为神仙而飘飘然,忘记人间一切艰辛和痛苦而周身释然;置身密林,会让你感觉到自己已经成为大自然的一分子,与木树、与岩石、与溪流不分彼此,沉浸于无尽的遐想之中。
金蝉望月 熊贵宝/摄
再寻摸着往森林里走,便会来到一处高崖前面,这里就是被人们叫作“情人回音壁”的地方。回音壁位于罗古箐北沟源头,海拔3000米,巨厚红砂岩,形成高约百米的绝壁,壁面平整,岩石层纹路波浪状纵向排列。面对崖壁大声呼喊,声音空灵而回荡,沿循箐谷传向远方。霎时,自己仿佛身处邈远的另外一个世界。多少年来,当地少数民族青年男女幽会于罗古箐,每当谁先到达此地,就对准回音壁呼叫另外一个人的名字。不一会儿,那个人就会循音而至。两个恋人在回音壁前唱歌、说话,聆听自己的歌声缥缈、连续、邈远。而回音壁对恋人最大的功能便是:面对崖壁大声起誓,要一生一世只爱对方一个人,绝无二心。回音壁回荡两人的誓言,彩石成为他们的媒妁老妪,森林成了他们的证婚老翁。“情人回音壁”因此得名。
罗古箐丹霞 李春良/摄
云映丹霞 张金国/摄
绕过回音壁登上平缓的岩坡,这里的海拔更高,山谷更舒缓。豁然间,眼前出现三座红岩峰丘,峰赤胜丹,状如朱衣红颜寿星。传说,人们只要能攀越这地方,与朱衣红颜寿星接触,就会返老还童,因此被人们称为“三叟峰”。从三叟峰再往高处走,便可到达海拔3300米的山岭。这里的地貌有别于其他地方,郁郁葱葱的森林里,随处矗立的丹霞地貌奇观和原始森林奇景尽收眼底。有岩石表面被风化成神秘美丽的龟板纹,这地方叫“河图岭”;有深溪幽峡,树木浓密,悬崖峭壁对峙两边,这地方叫“一线天”。秋冬季节到此一游,唯见枫叶泛红、杉叶翠绿、桦叶枯黄,层次分明。远处,山岭层峦叠嶂、远近错落有致。一条林中小径弯弯曲曲、飘飘浮浮延伸,走在这样的林中幽径观赏美景,不得不感慨:人比大自然渺小了许多。
普米族,是黄河以北古老的游牧部落氐羌族群后裔,也有蒙古族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下的部落一说。分布在怒江州兰坪县的普米族千百年来放牧为生的生产生活习俗已经绵延至今。散落在云岭腹地的一个叫“大羊场”的地名,就是游牧民族文化的代名词,即“大牧场”的意思。大羊场属于罗古箐景区的延伸部分,国家级湿地公园申报成功后,由于它与罗古箐、老君山风景区连成一片,已经成为罗古箐丹霞地貌景观的重要补充。游完丹霞再游湿地,使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这种旅行岂不快哉?美哉?
大羊场位于罗古箐北10千米,海拔3100米,面积约6平方千米。走进大羊场,就犹如走进茫茫草原一般令人释怀。四周环山的大羊场草甸上水草茵茵,被弯弯曲曲的小溪分割成数块大小不一的草地,清沟流滢,绿草如织,百花盛开。站在山坡上俯瞰,蜿蜒小溪犹如“天书”一般描绘于大地之上,人们惊叹于它的独特,折服于它的离奇。大羊场四周是开满杜鹃花的缓坡地带,像镶满红、蓝、紫、白各色杜鹃花的地毯向着山坡铺展开去,花海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徜徉在杜鹃花海,令人心旷神怡,飘飘欲仙。除了杜鹃花,龙胆草娇嫩欲滴,芽蓼楚楚动人,马先蒿婀娜多姿,剪股颖妩媚多情,问荆顾盼生辉,仙姝星目传情,羊草含羞带怯……就连那匐地而生、附物而长的苔藓也不甘寂寞,悄悄地绽出一星星花朵,默默地捧出一粒粒果实,展示着自己的风采,奉送着自己的情怀。
不同季节去大羊场,能领略到不同的景象。春天去大羊场,只见坡上树木返青,草甸繁华复苏,春意盎然,山间林木葱茏,让人身处蓬勃明丽的春光之中;夏天去大羊场,只见山野辽阔,气象万千,大地温润,让人感受到大自然沸腾的气息;秋天去大羊场,远山秋色潇潇,秋高气爽,草甸枯黄,让人觉得收获丰盈,幸福满满;冬天去大羊场,寒冬肃杀,白雪皑皑,草甸沉寂,能让人生出在风雪的磨砺中成长,可战胜一切困难之感。
花开湿地公园 王松/摄
现在,普米族情人节举办地在罗古箐情人坝,而最初的举办地却在大羊场。普米族之所以能歌善舞,是因为大地是他们的舞台。大羊场这么大的一个草甸,就是他们尽情歌舞的地方。他们在宽敞的草甸上举行赛马活动,也跳锅庄舞和“搓蹉”舞,演绎普米族祖辈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大羊场湿地公园申报成功,尤其是情人节举办地转移到罗古箐情人坝以后,大羊场又回到了过去那种澄净悠然、云蒸霞蔚的自然状态。白云、山丘、森林、草甸默契地拼凑着山水画的颜色,而在蓝天白云之下,成群的牛羊漂移于草甸,牧歌声声环绕于群山环抱之中,大羊场安然得令人肃然起敬、流连忘返。
春洒大羊场 周天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