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民族团结的记忆

在黔西南,民族团结和谐已有千年。兴义万屯阿红古墓群,继承了普安铜鼓山遗址的古夜郎风韵。兴义万屯、兴仁交乐,东汉时期的汉墓群则揭开了汉文化的面纱,把时空凝聚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礼原型器物的铜车马。历史的长河中,黔西南群山曾经回荡着彝家先民的号角声声,布依先民激昂的铜鼓阵阵,苗家飞歌的不绝绵绵。

明洪武十四年(1381),为攻取云贵统一国土,朱元璋发动调北征南战事,大量江西、湖广、四川的百姓进入黔西南地区。等到永乐十一年(1413),大明第13个行省贵州建立,曾经隶属云南行省普安路的黔西南区域划归贵州省。而此时的汉家客民,无数人已经融入进布依村寨。正如贯穿明、清,掌控黄草坝的黄家布依土司,祖籍武汉江夏,入黔始祖黄昱、黄光蒿父子均为汉民,凭持军功得土司并世袭,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成为黄草坝布依土司,让无数后人以为其辖地黄坪营得名于其姓氏。

各族群众欢聚 洒金街道办事处/供图

兴义市是黔西南州府所在地,得名兴义之前叫黄草坝,因盛产名贵中草药石斛,俗称黄草,因而得地名。融入布依人家的黄氏土司,实乃历史的巧合,其居住的黄草坝,则为现在兴义城的旧城区。而历史上,兴义曾是整个黔西南的代名词。

清雍正五年(1727),清廷对中国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就是用朝廷派遣的流官代替各地土司、土官管理地方。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央政权升南笼厅为南笼府,划安顺府之普安州、普安县、安南县隶之;又以广西泗城西隆州所属南盘江北岸辖地置永丰州改隶南笼府。至此,如今的黔西南广袤大地隶属于府一级行政机构。

清嘉庆二年(1797),底层的汉、苗、彝、回等人民,在南笼府布依族女英雄王囊仙的带领下揭竿而起,黔西南地区响起了反抗封建统治的高歌。起义失败,中央政权将南笼府更名为兴义府,府治在如今的黔西南州安龙县城。次年,朝廷一张圣旨,撤普安州判,在黄草坝新置一县,县名定为兴义。自此,贵州西南有了兴义府、兴义县两个以兴义为名的行政区划,而当时的黔西南地区,被称为“兴义五属”,包含了南、北盘江流域的兴义府亲辖之地、兴义县、普安县、安南县和贞丰州。

清末民初,因新学造就,兴义五属成为贵州虎踞龙盘之地,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战事,一系列重要历史节点事件,成就了贵州兴义系军政集团,产生了贵州督军兼省长刘显世、贵州省代省长刘显潜、贵州陆军总司令王文华及之后的国民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北伐军左翼总指挥袁祖铭等风云人物。黔山大地流传着“一部贵州近代史,半部都是兴义人”的故事。而兴义府城,则在历史进入“中华民国”之时,撤府建县后,由南龙至安龙,恢复本名。兴义之名,由如今的兴义市独享,成为如今黔西南州州府所在地。但黔西南州“大兴义”的历史惯性持续至今,正如整个自治州的城市定位“康养胜地、人文兴义”。 CV+ht0SIWzQgrj7YtfMo9IbPUc8nXUZ1P2VSo4bFQnQVJvGFOL6n3JHHS2zxe5G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