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曼听公园有一个浪漫的傣语名字——“春欢”,意为“灵魂之园”。相传,在封建领主时代,美丽的傣王妃婻罕亮偕同婢女们来园内游玩时,常被园内的奇花异木深深吸引,驻足观望良久。身边的婢女们以为王妃灵魂出窍,与草灵、花仙、树神们一起欢悦去了,不敢惊扰,便站立一旁默默守候。“灵魂之园”因而得名。
漫步园中蜿蜒的小道,高耸的贝多罗树、亭亭玉立的棕榈树矗立在道路两旁,从年头绿到年尾,从不变色;樱花、桃花、玉兰花、海棠花、鸡蛋花以及河道、池塘里的睡莲、荷花,不论旱季或雨季,都有专属于自己绽放的时间和空间,一树树、一簇簇,或浓烈,或艳丽,或柔美,或清幽,你方唱罢我登场,终年渲染在园内的草地、花坛、水域,以及每一个不显眼的角落中。至于玫瑰、月季、叶子花,则毫无拘束,想什么时候开就什么时候开,哪怕是在最冷的一二月份,照样艳丽在温暖的阳光里,摇曳在清冷的微风中,吸引着蜂蝶,吸引着爱美的你;500多株保存完好的古铁刀木林内,更是另一番景象,有藤攀葛绕,有奇花异草,外面酷热难耐,林里却凉爽宜人。粗壮的古木遮天蔽日,枝繁叶茂,千百年来,为当年的王宫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燃料(铁刀木是傣族人专为生火做饭、烧火取材而种植的一种树木),同时也见证了傣王王权的兴盛与没落。
曼听公园精致的人文景点与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如它的名字一般美得摄人心魄,勾人心魂。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想必大家都对这些温情的文字依旧印象深刻。这是小学语文课本里《难忘的泼水节》中的一段文字。而位于公园大门最前端的一处景点,正是对这段文字的生动写照,那就是“周恩来总理参加傣家泼水节纪念碑”。1991年,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来西双版纳参加傣族新年泼水节30周年,西双版纳州政府在曼听公园建此纪念碑。主碑高4.5米的周总理全身铜像,耸立在圆形基座上。铜像两侧6块5米高的汉白玉围屏,像一朵吉祥、圣洁、美丽的白莲花紧紧围绕着总理像。围屏上雕刻的铜质民族浮雕图案,生动还原了当时各族人民敲锣打鼓、载歌载舞迎接总理的盛况,象征着西双版纳各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与敬仰。
每年泼水节前,当地各族群众都要在此举行盛大的仪式,缅怀敬爱的周总理。仪式上,著名舞蹈家刀美兰老师也率领众弟子前来为总理献上欢乐的孔雀舞,并用鲜花蘸水轻洒在总理铜像上,代表各族群众向总理献上最真挚的祝福。回忆起当年那个盛况空前的节日,她依旧激动不已,心潮澎湃。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瓣,燃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了银灰色的傣族服装,扎起水红色的包头,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亲临澜沧江边与人民一起观看划龙舟、放高升比赛,与人民共欢乐;同大家一起敲起欢乐的金铓锣、象脚鼓,祝福人民幸福安康;他与各族群众一起跳起欢乐的团结舞,祝福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建设边疆。泼水的时候,周总理手拿银碗,将碗里的清水泼向围观的人群,为他们送去祝愿,热情高涨的群众也将手中的清泉水泼向总理,互致祝福。
周总理纪念碑 曼听公园景区/供图
庄严雄伟的铜像,以及展出的实物、照片,既是景区向民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素材,也是重温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西双版纳开创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传统胜地。如今,“周恩来总理参加傣家泼水节纪念碑”已于2023年入选云南省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