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7月15日,我乘机飞往陕西榆林。榆林又称驼城,这里地貌独特,既有高山流水,也有大漠沙海。
虽然国内支线机场多达170余个,但到了机场,我心里还是有点儿打鼓:第一次飞榆林,眼前这架写着“大新华快运”字样的飞机看似是架货机,机型E—190也是第一次乘坐。E—190是巴西制造的一款支线机型,而正是同款飞机,注册号B—3130,一年前8月24日在伊春失事,机上有非常熟悉的同事;仅一天后,在南宁另一架E—190降落时滑出跑道,所幸无人员伤亡。坐在舷窗旁,猛然发现本架飞机注册号为B—3121,想必是一个批次购买的……
榆林位于陕西最北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降落前,一片荒漠但地面上清晰规则的圆形与“田”字格图形不知何人所为,为之何意。
榆林或因唐宋大片榆树林而得名,它北瞰河套,南辅三秦,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城内建筑奇特。这座重镇虽然已被经年累月的风沙磨砺得满目沧桑,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它昔日的风采。
修筑在红山之顶的明长城最大军事瞭望台,号称“长城第一台”,有“东有山海关,西有嘉峪关,中有镇北台”之说。瞭望台方正齐整,雄伟壮观,登台顶端,榆林千里景物尽收眼底。台西侧遗有明代易马城,是蒙汉互市的场所。
来到位于黄河之滨的白云山,山上有始建于宋代的白云观,因常年白云缭绕“山门无锁白云封”而得名。建筑群以道观为主,兼有儒、释庙宇各类建筑,显示出这里的包容与和谐。多样性的雕塑、绘画等文化精粹比比皆是。站在山顶,不远处是黄河峡谷河水大拐弯,陕北黄土高坡风光一览无遗。
观赏城北“塞上碑林”,峭壁上有百余幅珍贵的书法雕刻:其中抗日英雄马占山驻榆时亲笔“还我河山”字迹苍劲,而“巩固山河”“中外一统”意味隽永,彰显先辈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建设大中国的豪迈气概。
榆林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地方,无论是建筑、艺术,还是宗教、饮食,都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难忘榆林。
难忘的E-190客机
“塞上碑林”:抗日英雄马占山亲笔“还我河山”字迹苍劲
荒漠中令人不解的圆形和“田”字格图形
“塞上碑林”:汉蒙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