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6月11日,我乘国航1431航班抵重庆,直奔向往已久的古代军事要塞——钓鱼城。
南宋时,蒙古铁骑一度横扫欧亚,势如破竹;至华夏蜀地钓鱼城却戛然而止,久攻不下。蒙古大汗蒙哥盛怒之下亲自督战,最终阵亡城下,导致欧亚各战场节节胜利的蒙古众王回师争夺汗位。钓鱼城,影响了欧亚战场格局,也被西方称为“上帝折鞭处”。
一座小小的城池何以能在南宋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之时“独钓江山”?带着疑问,我走进了钓鱼城。
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之水在合川交汇,钓鱼城临江而建,形成咽喉般的天然屏障。护国门左倚绝壁,右临深渊,门楼上依稀可见四个刻字:全蜀关键。
战争之初,蒙古大军对这个弹丸之地视如敝屣,猛攻、劝降、偷袭无所不用。最危急时,蒙古先锋军一度登上城墙,被宋军拼死击退。钓鱼城巍然屹立,守城军民斗志昂扬。一日,宋军将几条大鱼、百余张面饼抛给蒙古军队,并投书:10年也休想攻下城池。宋军果然不负誓言,且不是10年,而是整整坚守了36年!
1279年,南宋崖山海战失败,丞相陆秀夫怀揣玉玺,身背7岁少帝赵昺(bǐng)投海自尽,偏安一隅的南宋灭亡。钓鱼城守军见大势已去,以“不可杀城中一人”为条件放下武器,自愿终止抵抗,30多名将官拔剑自刎,以身殉宋。
沿崖壁而行,“一守千年”的卧佛凄然悲怆,身下一道贯穿的崖缝令其似悬空而卧。大佛目睹了钓鱼城保卫战的日日夜夜,兵败后闭上了双眼,却依然守护着古城。
城墙上路面宽敞通畅,遇有敌情时兵士可迅速到达战斗地点。
岩顶那像锅一样的圆形凹坑、石槽用于碾制火药,这是我国最早的兵工厂遗址。城中石碾、凹坑是用来加工粮食的遗存,也是被围困的军民自救求生、坚贞不屈的真实写照。
钓鱼城是全蜀关键,守军坚定不移,气贯长虹。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是关键;兵器火炮威力巨大是关键;军民众志成城则是关键的关键。
夕阳如血,追思先人,铁马金戈的交战声犹在耳畔。
门楼“全蜀关键”四字依稀可见
闭目的大佛似不忍目睹战争残酷
用于碾制火药的圆形凹坑、石槽
悬空而卧,一守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