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纪实摄影贵在用守正创新突破瓶颈

纪实摄影创作有多种可能性,除了传统的拍摄方法,现在摄影人的创作方式、读者观看喜好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有人忠实于现实的传统记录;也有人在注重内容的同时更重视形式上的转变;更有人把当代观念艺术形式融入到纪实摄影当中来;也有艺术家借助于纪实摄影的手法创作纯粹的艺术影像作品,称其为后摄影时代的当代艺术作品。现如今照相机已成为一种大众创作的主要媒介之一。多元发展,守正创新,寻求特色,积极进取是纪实摄影创新的必由之路。

如何突破瓶颈,打破传统,求新求变,寻找更恰当的摄影艺术语言表达方式是众多摄影人思考的问题。打破传统固有的创作观念、思维模式和构图定律,突破摄影故事惯有的老生常谈,用一种散点式构成、碎片化的语言,结合艺术性,叙述生活中出现而又被忽略的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摄影人可以关注的方面。

一、突出主题仍然是纪实摄影首要考虑的问题

在着手创作一个纪实性摄影专题的时候,无论采用哪一种手法,哪一种形式,首先要明确并突出创作主题是放在第一位的。没有一个积极向上,对人类、对人性有启发价值,对社会、对国家、对新时代有积极意义的主题,再新颖的形式也会失去它的价值,特别是那些专题性强的纪实摄影创作,突出主题至关重要。如唐辉吉的专题作品《似是而非》,他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抽象思维、创意思维,去细心观察、思考、拍摄和表达对社会的认识这样一个主题。他的拍摄创作既有客观与主观、抽象与具象的图像作为观看世界的表达方式,经过精心整理、思考,提炼出《似是而非》这一主题,形式上新颖而富有个性。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像评论家王保国先生说:“唐辉吉拍的这些作品,体现出当代摄影的一个鲜明特点:不是将每一张照片拍成作品,而是拍成一个有趣味的视觉元素;每一张照片都是碎片化存在的,照片之间的联系依靠的不是叙事关系,而是视觉元素之间的对立、应答、并存、反复、反讽等关系,意义就在这些视觉元素关系的纠缠中自由游走,不是固定的、清晰的,而是模糊的、开放的,这种图像存在方式本质上不是编一本作品集,或可称为‘建构一个图像文本体系’”。

山东摄影家江浩也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打望”现象作为自己的主题,完成了专题《东张西望》的拍摄。江浩说:“我无法知道每个看客在看什么?为什么看?也许是因为这个世界变得太快,也许是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有故事发生。让每个看的人,看得好奇、感性、愉悦、烦恼;看得出神入化,心灵触动了而忘记了时间。”

二、只有在形式上开拓创新,平淡中见神奇,才能使作品更深入人心

抓住一个新颖突出的主题,就要在形式上下苦功夫。多参考一些国内外已有的一些创作形式和手段,可以在别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特色鲜明。没有新的表现手法,新的表现形式,那些要表达的主题就没有办法把它展示出来。那些老生常谈,平淡无奇,没有新意的纪实摄影作品,常常会被别人所忽视,或者无法引起读者对这个主题的兴趣。要让内容打动人,直接进入主题,紧紧抓住读者,摄影创作者就要在摄影语言上下功夫,并投入真情实感,改变思维观念。广西摄影师唐辉吉说:“摄影,难能可贵的是能够从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拍出独具一格的影像,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联想获得共鸣。只有这样的摄影,才会显得更有意义。”

纪实摄影家火炎的纪实摄影专题《新桂林山水》也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了很大的创新,这组作品不落俗套,不走常规桂林山水拍摄的路子,创作出非同寻常的纪实摄影佳作。著名摄影评论家顾铮说:“火炎很好地运用了摄影这一特点,辛勤搜罗各种奇异中的种种不同,并以一种统一的摄影语言,向人们展示了当下桂林‘新’山水景观的千奇百怪。”广东摄影师李伟浩的《影话相语》记录的都是日常生活所见,极具幽默、调侃、隐寓、诗情,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创作思路,在平淡生活中别具特色。

三、勤奋研习,致敬经典,在前人的道路上努力创新

我们要大量阅读和研习经典摄影作品,但不能让那些经典作品束缚我们的手脚和思维,更不能在模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误入歧途。艺术创作从来都倡导另辟蹊径,努力寻求创新,要有个性化视角与表现特色,纪实摄影创作更是如此。在吸收大量经典摄影作品创作经验的同时,把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融会贯通至艺术创作当中,创造出一些主题突出、内容新颖、与众不同又经得起时间沉淀的摄影艺术作品。

有不少初学纪实摄影的摄影人,总在沉迷地模仿那些成功纪实摄影大师们的作品,不能自拔,失去了自我。不仅在形式上,内容上模仿,甚至在使用的相机上也与那些大师们如出一辙。这样的一些纪实摄影作品,有多少能表现出真诚实质的内容不得而知,而更多的是照猫画虎。我们应在大师经典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才是正确的研习与传承,学习经典,超越经典。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罗伯特·杜瓦诺、尤金·史密斯、阿尔弗莱德·艾森斯塔特等这些纪实摄影家们传统的表现手法我们要学,但更要多出几个像马丁·帕尔、戴安·阿勃斯、雷蒙·德巴东等这样一些打破传统勇于创新的新纪实摄影代表人物。

雷蒙·德巴东说:“我经过了许多很不一样的地方,一处与一处的故事是如此的不同。从拍摄过程和视觉形式上,我强制自己保持着一种距离,这使我能够超越各种区域性的个例与表象,试图深入寻找那本质的统一:它是属于我们大众平凡生活的共同故事。”

四、要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到摄影创作中来,才能获得成功的纪实摄影佳作

摄影人要能够深思熟虑地把自己的思想观念融入到创作当中来,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思想,通过可视的摄影语言传达给读者,与大众产生共鸣。重庆摄影家刘嵩的专题作品《山水之城》也具有这一特色,不论是时间跨度,还是表现手法都让人刮目相看。刘嵩说:“我用14年时间的跨度梳理了重庆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人文影像,展现我心目中的人文重庆。”

北京摄影师王彤的一组《奇·遇》影像也别具特色,利用粗颗粒,“做旧”的方式让摄影作品看起来有一种年代感,不少作品还选取了类型学的方式,融入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通过观察,研判、解构让作品更具有当代感。他的另一组作品《我的自行车时代》,也充满了个人思考,充满观看的活力。

总之,纪实摄影创作要打破常规,用守正创新来突破瓶颈,创新纪实摄影的叙事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紧跟时代的步伐,用最新颖的纪实摄影语言把心中深思熟虑的思想、深刻主题表达出来。创作出既有历史人文价值,又有艺术意蕴,有个性化视角和表现特色,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纪实影像精品力作。 vHqimxhDJ4QSpQFB2dsIq9Nz9hV11/ZvRCEmbL1BOfuhUKAD3cTay27zDaWhiCi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