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8月上旬,深圳传媒公告,将以认购抽签表的方式,公开向社会发售1992年度5亿新股。所有人都兴奋了,奔走相告,身影充斥在大街小巷中,排队、买股票、做一个发财梦。这是20世纪90年代深圳特有的情绪,沉浸在对金钱的巨大渴望中,甚至一直延续到了今天。那个时代的影像里,股潮就像是一个记忆的节点,锁定了人们的表情和姿态。张新民
9
就记录下了珍贵的瞬间,这缘于契机,也缘于他的坚持,坚持在时代的洪流之中凸显平常人的重要性,他回忆道:
就近挤进一处发售点,维持秩序的不是警察而是边检部队士兵,他们很配合记者采访拍照,主动让我站在他们汽车顶上俯拍。透过取景框,我看到在临近发售窗口的旋涡中心,一个浑身被汗水湿透的小伙子被挤出列,我跳下汽车,追到他身边采访。这位专程从江西赶来的寻梦者眼窝里挂着豆大的眼屎,头发尖到脚底全部湿透,被汗水浸得发白起皱的手里,紧紧攥着捆扎得结结实实的身份证和钱,对着我的镜头绝望地喊道:“我排了两天两夜啊……”这幅照片(右图)后来获得“1992中国新闻摄影奖(人民摄影报杯)”大奖,相关组照获第七届尼康奖摄影比赛特等奖,评论界称其为“记录1992年深圳股灾的经典之作”,被无数传媒引用。
拍照的张新民也排了两天两夜队,以同样的姿态混迹于这次大潮中。他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还是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新闻上,我还是觉得人都疯狂了这个事挺值得拍的,就是疯狂了,我反而没有去排个队也弄上一票。没有,我关心这个事件的本身,关心这个事件过程中的疯狂的状态,吸引我的那种疯狂的状态,一个城市马上就疯狂了。”“1992年前后的深圳股潮,可以说既是中国人股票观念的大唤起又是大转折。短短八九年间,中国股市的坎坷跌宕、大悲大喜令人叹为观止,不少人含泪斩仓告别股市,但明知凶险跃身而入者更多”。
在那之后,人们明白了股市的诱惑、利益和绝望感,却也从此被投机感紧紧裹挟,开启了一个时代的迅猛发展。这样的速度,就像一场股潮带来的巨大刺激,给人们留下无尽的情绪痕迹。
《深圳8·10股潮》,1992,张新民
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1987,刘廷芳
10
股票交易所交易大厅,电视屏幕在显示当天的股市行情。1992,张新民
1992年8月10日,深圳市的一个股票发售点。1992,张新民
很少有外来农民工进入早期的股市,他们没有多余的钱用来买股票。但在1992年8月疯狂抢购股票的人潮中,却处处都能看到外来农民工的身影,他们有的是被老板用汽车直接从工地上拉来排队的,有的是受雇佣为城里人排队的,有的是帮着亲戚朋友排队的。1992,张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