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魏村魏氏民居

魏氏民居位于莲都区碧湖镇魏村村北,建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坐东朝西,占地270.7平方米。建筑由正厅和前后厢房组成,小青瓦阴阳合铺,硬山顶。正厅面阔五开间,明间设大门,门额阳刻“庐逸”隶书匾额,并落上款为“陆军少将詹宗敬题”,下款为“民国二十九年荷月吉日”;进深七柱十檩,明间梁架为抬梁穿斗混合式带前双步后单步。前厢房二层一开间,后厢房二层一开间。魏村魏氏民居雕刻精美,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魏村,顾名思义,魏氏聚居地。

魏村魏氏一世祖魏致,字仲翁,号西江,江西南昌铁树观(今江西新建县石头津)人。北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进士,北宋崇宁元年(1102),任处州同知。同知官职始置于宋朝,与通判一样,是知府、知州的佐官,前者掌财政,后者掌刑法和治安等。魏致在处州同知任上达20余年。北宋靖康元年(1126)告老,退养卜居城西通济里。

魏氏宗族传至第六世,分为“下”“新”“底”“前”“厅”五房。至今历800余年,裔孙三十三世。至2006年底统计,魏村宗支达3000余人,是丽水碧湖一大望族。

“读书为重,次即农桑。克勤克俭,毋怠毋荒。取之有道,工贾何妨。”这是魏村魏氏宗族恪守的祖训。

学而优则仕。谱载,魏氏自魏致以降,四代读书入仕。二世魏大任,福建德化县令。三世魏尧质,登经义科进士,官至左武大夫。四世魏孟英、魏茂明进士出身。五世魏登龙,乡贡进士,历江南西路建昌州助教;魏应龙,进士及第,靖州会同知县;魏彦龙,进士,任朝奉郎。

魏氏勤学苦读之风自宋至明清,世世沿袭。魏氏人才,代有人出。谱载,仅清代,魏氏一族有进士、举人、贡生、庠生、廪生达百余人。

魏氏人才层出不穷是魏氏族人乐此不疲倾资办学的结果。《魏氏宗谱》记载:“十八世祖敬诰公,号国遵,尊崇儒术,培植后嗣,于清顺治四年(1647)建造家塾二十余间,延师训读,人文蔚起,时称极盛。十九世祖可久公,号德恒,善承父志,另抽学田四十石(1石等于60千克)。二十世祖之陛公,添增田租二十石。二十四世祖庭亮,清拔贡生,修选教谕,以教书终其一生。”……

重读,重教。一代又一代,魏氏族人以先祖为榜样,行走在求取科举功名的道路上。

但科举之路,毕竟仄窄,魏氏大部分族人还是留在碧湖盆地上。当入仕无望后,男耕女织成了首选。广大魏氏族人恪守祖训,勤俭持家,以田务为本,代代传承。如六世厅房始祖魏椿,进士魏彦龙之子,虽未取科举功名,但谱载其忠厚做人,勤劳务农,善治产业,广置田园,人丁兴旺。

魏村魏氏一世祖魏致生活在南北宋之交时期。宋代是中国工商业发展的鼎盛期,魏致作为掌管财政20余年的官员,熟谙商业。在他的眼里,除却读书入仕外,商贾与农桑同样重要,魏氏后人亦农亦商者大有人在。如二十六世魏修令,国学生,谱载其“务农兼商,治家严,五子十四口同家生活”;又如二十七世魏人良,为人忠厚仁和,以农兼商,经营生猪屠宰贩运。

读书为重,农桑与工贾并举。魏村魏氏一族,或入朝为官,光宗耀祖;或躬耕田亩,广置田园;或商游四方,贽财厚积。

由一人衍为五房,由五房发展成为数千人的巨族,在800余年的时光里,魏村魏氏保持着长盛不衰的势头。推动魏氏家族前行的,正是其积淀深厚的宗族文化。

“仕于国者,为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这是魏氏祖训对读书致仕者的训诫,更是魏氏始祖魏致20年为官生涯的内心体味。宦海沉浮,官场凶险,为官一任,履宦一方,上要酬酢上司和皇帝,中间要斡旋同级官僚及下级官员,下要面对治内黎民百姓。稍有怠慢和闪失,贬谪、削职、流放,甚至株连就会不期而至。所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忠君之事,只有“为忠为良”,才能“神则佑汝”,才能“汝福绵长”。当官当到直至安全退养,才会福荫家人、氏族和桑梓。谱载二十七世魏人琦,清末在桐庐为官20余年,民国初荣归故里。他“见祠宇倾颓,莫妥先灵。谱牒失修,莫辨支系。为之恻然”,于是出资为魏村修祠修谱。与始祖一样,魏人琦多年为官,最终平安退养,回村后,倾积蓄建屋修祠续谱,显庆门庭,光耀祖宗。

对于居住在魏村的族人,魏氏祖训云:“孝亲睦族,六行皆臧。礼义廉耻,四维毕张。处于家者,可表可坊。”六行,指六种善行。《周礼·地官·大司徒》:六行指孝、友、睦、婣、任、恤。管仲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六行为立身之本,四维为立国之本。魏氏祖训诫勉后人,履善行、懂礼义、知廉耻。“处于家者,可表可坊”——表,即旌表;坊,即立牌坊。两者皆是传统乡土社会对义夫、节妇、孝子、贤人、隐逸及累世同居等的彰褒,形式为或赐以匾额,或由官府为其造石坊。谱载六世前房祖魏杭,“好施、乐助,人称善士”。二十六世魏修光,国学生,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兴修通济堰有功,清光绪间处州府授“功襄利济”的横匾。据清道光版《丽水县志》卷十二记载,魏村烈女7人,其中道光年间受旌表的3人。

魏村魏氏恪守祖训,形成了入仕为忠为良,居家孝亲睦族、懂礼义知廉耻的宗族文化。它凝聚起一股强大的推力,推动着一个家族在近千年的岁月沧桑里,不断地向前发展。

据《丽水市地名志》记载:“此村历史上系潘姓始居,先称潘村。后魏氏迁入,人丁兴旺,且潘姓外迁,故在明朝改名魏村。”

魏村始祖魏致退居碧湖田野,隐身潘村。他或许不曾料到,250年后,魏氏聚族而居,族群庞大,竟然改写了村名。 x7jbLrE8ogX3AHkUYtfgeA0dz7GbnamAgT1eKdUjGGym5yCzc5USERWM2rC+Bge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