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角度又叫画面角度、镜头角度。拍摄角度是指摄像机和拍摄对象之间形成的方向关系,高低、远近关系。
拍摄角度按方向和水平角度分为:正摄、侧摄、前侧、后侧、背摄,如图2-5-1所示。
拍摄角度按高度和垂直角度分为:平摄、仰摄(包括微仰、大仰)、俯摄(包括微俯、大俯),如图2-5-2所示。
拍摄角度在影视艺术中是十分独特而又非常重要的造型元素。拍摄角度的不同,直接决定了画面上被摄主体的造型呈现;决定了画面的光影结构、位置关系;决定了影视剧中人物的感情倾向。
图2-5-1 水平拍摄角度示意图
正面拍摄角度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正面特征,同时营造庄重、稳定的画面感,如图2-5-3所示。但正面拍摄角度会使画面缺乏立体感和空间感,不容易把握画面的主次。
图2-5-2 垂直拍摄角度示意图
侧面拍摄角度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位置关系与运动对象的方向性,因此侧面拍摄角度更多用在表现对话和运动的场面。
图2-5-3 电影《寄生虫》正面拍摄角度镜头
正侧拍摄角度更多强调被摄对象的方向性和位置关系,如果是两人或多人,则侧重表现人物同样重要的画面地位以及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和状态,如图2-5-4、图2-5-5所示。
斜侧拍摄角度分为前侧拍摄和后侧拍摄,常用在对话场景中,这种拍摄方式能够在对话中分清主次,相比正侧拍摄强调位置关系,斜侧拍摄则更强调对话内容,如图2-5-6至图2-5-8所示。
背面拍摄角度虽然不能展示人物正面,但其镜头效果却更有说服力和表现力,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代入感更强,观众更容易理解主体人物的内心世界。所拍摄的画面同时将主体与主题表现出来,是一种有抒情能力的镜头语言。
在微电影《LOVE》中,当少年离开家再次回归军队的时候,其内心充满了对父母和家庭的不舍,在他离开家下楼的过程中,始终没有给他面部表情特写,直到他走到单元门口,画面出现一个背面镜头,是少年摘下军帽擦眼泪的镜头,如图2-5-9所示。看到这里,虽然没有面部特写,但是观众都知道他哭了,影片也在这个背摄镜头渲染下找到了情感的宣泄口,将观众的情绪带动起来。这要比面部流泪的特写更有表现力,这就是镜头语言的魅力。
图2-5-4 电影《穿靴子的猫》正侧拍摄角度
图2-5-5 电影《旺角卡门》正侧拍摄角度
图2-5-6 电影《傲慢与偏见》斜侧拍摄角度
图2-5-7 电影《晚秋》斜侧拍摄角度
图2-5-8 电影《一出好戏》斜侧拍摄角度
图2-5-9 微电影《LOVE》背面拍摄角度
图2-5-10 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背面拍摄角度
图2-5-11 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背面拍摄角度
背面拍摄角度还能够映射神秘、未知。在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中,陆先生的这个背面仰角镜头,彰显了太平洋战争胜利后陆先生的地位,并为后面带走小六设下故事悬念,如图2-5-10所示。同样在影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是逐渐走远的玛莲娜的背影,这个背摄镜头喻示了玛莲娜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暗示了小男主与玛莲娜渐行渐远的生命轨迹,如图2-5-11所示。
平摄角度指摄像机与被摄对象高度一致,相对剧中人物来说,摄像机大概在其肩膀位置。
拍摄人物时,平摄角度能够更好地突出人的头与面部状态,没有太多的情感色彩,可以客观地交代故事发展,如图2-5-12、图2-5-13。
图2-5-12 电影《傲慢与偏见》平摄角度
俯角拍摄是指摄像机的视角高于被摄主体,形成俯视的画面效果。俯角拍摄分为顶摄、大俯、微俯,如图2-5-14、图2-5-15所示。
图2-5-13 电影《泰坦尼克号》平摄角度
图2-5-14 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顶摄镜头
图2-5-15 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微俯镜头
俯角拍摄镜头的功能非常强大,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镜头语言。
(1)可以表现事物的正、侧、顶三个面;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和场景的立体感,如图2-5-16、图2-5-17所示。
(2)俯拍是鸟瞰的视角,视野宽广,适合拍摄远景与大场景,如图2-5-18、图2-5-19所示。
(3)俯拍角度在情感表达上有表达蔑视、贬低的态度,或者表达弱小、无助的困惑。
在电影《追龙》中,当伍世豪痛杀英国警司亨特的时候,给亨特的俯拍镜头和他的对白形成强烈反差,如图2-5-20所示。
图2-5-16 动画电影《犬之岛》顶摄镜头
图2-5-17 电影《一步之遥》顶摄镜头
图2-5-18 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俯摄镜头
图2-5-19 动画电影《白蛇:缘起》俯摄镜头
图2-5-20 电影《追龙》俯摄镜头
在电影《雌雄大盗》的片尾处,在这对“雌雄大盗”被打成筛子的时候,导演同样给了一个带有讽刺意味的俯角镜头,结束了他们荒诞的一生,如图2-5-21所示。电影《疯狂的赛车》中,骗子李法拉在被他妻子发现其雇凶杀妻后,跪地求饶这一幕也用了俯拍镜头,把李法拉懦弱、狡诈的小人形象表现得韵味十足,如图2-5-22所示。
图2-5-21 电影《雌雄大盗》俯摄镜头
俯角拍摄更多的时候也用来表现孤单、无助与痛苦。在电影《勒索风云》中,影片多次使用俯角拍摄镜头来展现一家三口在海上遭遇劫难的弱小与无助,如图2-5-23至图2-5-25所示。
俯角拍摄还有一定的审判意味,尤其是顶摄俯角镜头。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汤米被监狱长设计射杀后的这个顶摄俯角镜头,充满了审判性和象征性,如图2-5-26所示。
图2-5-22 电影《疯狂的赛车》俯摄镜头
图2-5-23 电影《勒索风云》顶摄镜头
图2-5-24 电影《勒索风云》顶摄镜头
图2-5-25 电影《勒索风云》顶摄镜头
图2-5-26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顶摄镜头
仰角拍摄与俯角拍摄相反,是指摄像机要低于被摄主体,以仰视的角度去拍摄的一种手法,仰角拍摄分为微仰和大仰,如图2-5-27、图2-5-28所示。
仰角拍摄同样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镜头语言,其表现意义大多与俯角拍摄呈现的效果相反。
(1)仰角拍摄有夸张被摄对象高度的作用,产生高大、挺拔、壮观的视觉效果。
在拍摄建筑或较高大的事物时,可利用仰角拍摄达到突显画面透视效果的作用,使被摄主体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如图2-5-29所示。
(2)仰角拍摄的画面带有褒义,常用于赞颂英雄或正面人物。
在经典迪士尼动画影片《狮子王》中,狮子王木法沙与辛巴都有一幕他们称王时刻站在高高的岩石上的镜头,这里的仰角镜头将“狮子王”的王者风范展现得淋漓尽致,如图2-5-30所示。
图2-5-27 电影《八佰》微仰镜头
图2-5-28 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大仰镜头
图2-5-29 电影《黑客帝国》仰摄镜头
图2-5-30 动画电影《狮子王》仰摄镜头
仰角拍摄是一个典型的塑造英雄的拍摄角度,在电影《金刚川》中,就用到了很多仰摄镜头,将战士们的英勇气概更传神地展现出来。在张飞被轰炸机炸断一只胳膊和一条腿时,他仍然奋力向空中发射一枚炮弹,炸毁了一架敌机,他牺牲前的这个仰摄镜头可以说分量相当重了,如图2-5-31所示。在影片的最后,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架起人桥时,也用到了多组仰摄镜头,将英雄们的形象深深烙刻在观众心中,如图2-5-32、图2-5-33所示。
(3)仰角拍摄还可以在视觉上拉长矮小的身材,有利于塑造人物的威严感,并能够彰显人物的强大气场,如图2-5-34至图2-5-37所示。
图2-5-31 电影《金刚川》仰摄镜头
图2-5-32 电影《金刚川》仰摄镜头
图2-5-33 电影《金刚川》仰摄镜头
图2-5-34 电影《九龙不败》仰摄镜头
图2-5-35 电影《唐人街探案》仰摄镜头
图2-5-36 电影《让子弹飞》仰摄镜头
图2-5-37 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仰摄镜头
图2-5-38 电影《绿皮书》仰摄与俯摄对比
图2-5-39 电影《绿皮书》仰摄与俯摄对比
在影片《绿皮书》中,博士为了强调自己的地位,把自己的座椅放置在台阶上,在面试司机的这一段中,很明显用了仰角拍摄手法来拍博士,俯角拍摄手法来拍托尼,突显了故事开篇时人物的上下层关系,为后来他们成为朋友作出对比,如图2-5-38、图2-5-39所示。电影《一步之遥》中,也用了很明显的仰拍和俯拍的对比。在影片开始马走日作为清朝贵族遗老为马七办大选赛洗钱时的贵气与潇洒对比他被认为是谋杀犯审问时的忍辱与无奈,这里的仰摄与俯摄非常形象地刻画了人物命运的转变,如图2-5-40、图2-5-41所示。
(4)仰角拍摄还能够夸张跳跃的高度,如图2-5-42至图2-5-44所示。
综上所述,每种拍摄角度都有其不同的表现意义,学习之后便于我们更好的解读影视作品。同时在影视创作中要能够根据情节需要选择更适合的镜头,但切记不要为了表现而表现,每个镜头还是要根据故事的客观需求来设计,以保证影视作品的真实感。
图2-5-40 电影《一步之遥》仰摄与俯摄对比
图2-5-41 电影《一步之遥》仰摄与俯摄对比
图2-5-42 电影《英雄》仰摄镜头
图2-5-43 电影《九龙不败》仰摄镜头
图2-5-44 电影《黑客帝国》仰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