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欧洲:制度至上,量化细化全面化

3.1 欧洲人:“制度控”

安全管理和制度就像一个莫比乌斯环,不可分割。安全的“鸡”离不开制度的“蛋”,而制度的“蛋”又离不开安全的“鸡”。

在制度建设上,放眼世界,个中翘楚应数欧洲。欧洲在安全管理方面的重要特色是“制度至上”。欧洲人热衷制度建设,堪称“制度控”。他们相信制度至上,制度就是法律,法律就是不可违背的真理。从近代历史来看,欧洲相较于世界其他地方,制度创新成效较为显著。资本主义制度最先是在欧洲出现的,社会主义制度最先也是在欧洲建立的。制度的另外一种形式是法律,《拿破仑法典》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欧洲企业的制度创新也令人佩服。社会责任标准SA8000的提出源于瑞士通用公证行国际认证部和美体国际公司社会审核部高管间的一次谈话。很多欧洲的公司和非政府机构积极参与,随后美国也参与进来,才有了应用广泛的SA8000标准。在通信、环保、食品卫生等方面,欧洲人都出台了自己的制度并应用于国际市场。

3.2 德国让制度可计算

在制度建设上,德国人更加典型,是欧洲人在这方面的代表。

有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

一只德国公鸡在山坡上碰到一只美国公鸡,正要打起来时,发现山坡下面来了一群母鸡。

美国公鸡说:“我们俩现在就冲下去,一人分一只最漂亮的母鸡,如何?”

不料,德国公鸡断然拒绝:“不,我们先制订一个方案,把她们包围起来,一网打尽!后面还要有一个利益分配制度……”

美国人崇尚自由、个人奋斗,有很浓的个人英雄主义倾向,而德国人理性,崇尚的是遵守制度、标准、方案、规则、条款、规范。德国人对制度的执着也体现在安全生产领域。1884年,德国颁布了全球第一部工伤保险法,为安全生产管理奠定了基石。1911年,德国又推出了《社会保险法》,规范了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世界管理大师德国人马克斯·韦伯认为,完美的管理就是严格执行制度,排除一切个人因素。

他说:“纯粹科层制的、文牍式的管理,在精确性、稳固性、纪律性、严谨性和可信性上,以及在对一切对象的可计算性上,都可以达到技术上完善的程度。”

要求“微笑服务”是笼统的制度,规定“露出上8颗牙齿”则是精确的标准。我们从德国企业那里,没有找到像美国杜邦公司那样独特的安全理念,而看到的是一个个标准。德国的公司在安全管理上反映出的是可具体操作实现的标准,是细化、量化且全面覆盖的制度。

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以下简称西门子)是中国人很熟悉的企业,我们在一本反映清朝末年京城人生活的老照片上看到过西门子商务人员的合影。他们有一种“标准化情结”,把制度标准化的习惯延续了上百年,至今仍然保持着世界先进水平。西门子有上千人从事标准化工作,把标准贯彻到设在110个国家的500多家分子公司的各个流程。为确保安全,西门子在产品设计的源头上,如汽轮机、发电机等要通过7步审查。为避免协作厂配套产品出现问题,西门子每年都按标准对协作厂及原材料供货商进行审查。西门子正是用制度的标准化,赢得了“像时钟一样精密的德国战车”的美誉。

3.3 制度执行:安全“最后一公里”

向欧洲学习安全管理,最该学的就是他们对制度的绝对服从,“言听计从”。

别以为有了制度就万事大吉,落实才是真道理。某些企业的制度多得像天书,但事故还是经常出。

比如,规定起吊钢水包非铸造起重机不可。某钢铁厂竟然用普通起重机凑合,员工更是把制度当作耳旁风,起重机上压板螺栓松得快要掉了似的。如果认真巡检维护,这些问题都能止于萌芽阶段。

可见,制度落地比什么都重要。不落地,有跟没有一个样。

欧洲企业,尤其是德国企业,执行制度简直比机器人还精准。如果自己执行不力,那就找“外援”,请个第三方来盯着。

制度落实方面切忌太宽泛,否则就像橡皮泥,可以强化,也可以弱化,没有一个标准。

如果说要加大处罚力度,但实际结果只是罚个“毛毛雨”,制度就成了花拳绣腿,一点威慑力都没有。

领导在问题出现后若不琢磨怎么解决,而是先想着加大处罚,杀鸡儆猴,这种做法只能治标不治本,就像蚊子叮了一口,你使劲拍,还是会痒。

企业切忌“法外开恩”,出了问题该罚就得罚。但罚也要罚在制度规定里,不是想罚多少就罚多少。

在刚性的制度面前,人就少发挥点自己的“脑洞”吧。制度至上,不是执行者至上! NhhfTF1SuODM1LCWtePTUjauzRSmgKqGbSFhOoJb8gilsSG3mwwlrGBpSYD91Er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