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人为本”是一面旗帜,这方面美国的企业家可不是光说不练。就拿美国企业的安全管理来说,“以人为本”像极了一场两情相悦的恋爱。
婚前海誓山盟。入职前签个安全协议,你说你要给我提供安全条件,我说我一定遵守安全规范,这不就是恋爱里的甜言蜜语吗?
婚后高调示爱。我们对国外石油、煤炭、电力等企业的安全管理经验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就拿美国太平洋天然气与电力公司来说吧,他们搞了个“安全誓言”,总经理、安全副总,还有每个员工都签字画押,然后挂墙上,印成小卡片随身带,随时随地“秀恩爱”。
当然啦,恋爱里也有吵架的时候,安全管理也一样。如果有人违背誓约,那就得无情管理、有情处理了。
情节轻微的,就口头提示一下,告知“只有安全工作才能受到雇用”,像恋爱里的小提醒。让员工知道哪个环节违规了,并让其承诺“今后一定要安全工作”才算结束。
比较严重的,那就得书面责罚,签个字,承诺改正过失,注意安全,这就好比恋爱里的道歉信。
要是再犯,就成了习惯性违章,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停工一天,回家闭门思过,这就跟恋爱里的冷处理差不多了。
情况到了不可饶恕,甚至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婚姻”也就走到头了,公司就会请你走人,把你开除。
所以说,安全管理跟谈恋爱真的有一拼,都是得用心经营,用情去维护的。只有这样,婚姻才能长久。
下面来聊聊美国大片里的安全哲学,看看国内企业的“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和美国的安全管理有什么不一样。
美国拍的大片,不论是战争题材、历史题材还是科幻题材,乍一看都挺宏大的,但你仔细品品,会发现一个特点:里面的人物,比如超人、蜘蛛侠、蝙蝠侠,都像普通人一样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他们也会谈恋爱、发脾气,被坏蛋欺负。
这些美国大片,表面上是讲故事,实则暗藏玄机:安全管理要面对真实的世界,真实世界中的人是有情感的。
举个例子。有家企业的安全管理抓得很严,各种制度、措施、罚款,可就是管不住事故,原因很简单:员工们总觉得安全管理就是个麻烦。后来,这家企业换了个思路,让员工轮流当安全员,分享各自的遇险经历和经验,把安全培训改成现场演练,员工有了参与感,不知不觉就记住了安全知识,还养成了主动发现隐患的习惯,企业事故率也就跟着降下来了。
安全管理不能光靠冷冰冰的规章制度,还得靠人的情感。当员工们觉得安全管理不是个负担,而是一种快乐,他们自然会主动配合。
人们都说安全管理是个技术活儿,但其实它也是一项艺术活儿。就拿美国同行来说吧,安全管理搞得是风生水起,因为他们让员工在安全这事儿上“做主角”。
他们在招聘的时候,先考考你的安全意识;入职前,还得发誓要做好安全;干活儿的时候,出了岔子就让你好好反思,想想“我能不能做到安全”“我应该怎样做才能实现安全”。这么一来,安全意识先行,工作还没展开呢,安全就已经深入人心了。
有的企业实施“四自”原则:感受自己谈,责任自己定,文件自己写,方案自己拿。“自编自导自演”,自主负责,“写你所做,做你写的”,如此产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然非同一般。
不会写方案也不用担心。“以人为本”不是说放任不管。每个部门的老大、每个员工,也不是天生就会写方案的。所以,需要安排系统的培训。领导层培训、骨干培训、全员培训,让所有人都知道安全法规、安全责任和失职后果。
然后,像侦探找线索一样,自己查找隐患和风险,安全主管部门来审核。
过审了,那就根据发现的“线索”写“剧本”,自己制订安全方案。
“剧本”搞定,然后“开演”,专业安全管理部门还给你当“观众”,确保你“演”到点子上。
美国人的“以人为本”是原则,实现的方法多种多样。想要让“以人为本”真正成为安全管理的利器,就要做到安全意识以执行者本人的愿望为根本,调动起职工自主负责安全的愿望,从而化为自觉行动,改变过去那种安全管理靠领导压任务,搞得员工像被催债一样的状态,“以人为本”要创造一种氛围——
“安全生产是我的舞台,安全措施是我写的歌谣,难度再大我也能唱得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