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综合治理:抓事故抓不好安全,管事件管得住事故

5.1 事故是“烟花”,事件才要天天抓

安全管理的秘诀——抓事件,管事故!

一般人们习惯将事故放在首位,认为抓事故是一切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可事实正好相反。

事故就像烟花,瞬间绽放,绚烂夺目,但转瞬即逝。而隐患就像定时炸弹,潜伏在暗处,随时会爆炸。如果人们只盯着事故,出了事再去追究责任、反思整改,那为时已晚。真正的高手,是防微杜渐,扼杀事故于隐患。

前不久,一家工厂发生了火灾。原因很简单,就是机器设备长期超负荷运行,导致电线老化引发火灾。

事故发生后,工厂痛定思痛,成立了事故调查组,反思整改,买新的设备,换新的电线,表面上看处理得比较稳妥。

殊不知,工厂里还有许多其他机器设备存在类似的问题。如果只盯着火灾事故整改,这些隐患仍然存在,随时可能引发新的事故。

这就是只抓事故的弊端!

真正到位的安全管理是管事件。所谓事件,就是事故的前兆,是那些可能引发事故的隐患。抓事件,就是把目光放在那些可能引发事故的隐患上。通过定期检查、巡视、预评价等手段,及时发现和消除这些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还是上面工厂的例子。事故发生后,如果工厂不仅反思火灾事故,还对全厂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发现并消除所有电线老化、设备超负荷等隐患,那么就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故了。

所以,安全管理的秘诀不是抓事故,而是管事件,把精力花在对隐患的管理上,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保障安全生产。

5.2 每个人都错了一点点

一位在中国远洋运输有限公司就职的朋友聊起工作单位,每天有近千艘远洋巨轮在世界各地航行。他随船做过一次环球航行,在世界各地拍摄的照片中,有一张是一块注明拍摄于巴西桑托斯、刻满葡萄牙文的大石碑的照片。

这块石碑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这可不是一般的石碑,记载着世界远洋运输史上的惨痛教训。

巴西海顺远洋运输公司有艘当年世界上最先进的船——“环大西洋”号。石碑的故事就是从“环大西洋”号遇险求救讲起的。

救援队一看这平静的大海,心里都犯嘀咕:“这海况这么好,怎么就出事了呢?”

经过一番搜寻,救援队发现了一个密封的瓶子,里面居然藏了一张纸。打开一看,这纸上居然有21种笔迹,船上每个人都留下了一句回忆——

一水理查德:“我擅自买了个台灯,想给老婆写信时照明用。”

二副瑟曼:“我看到并提醒他注意台灯别倒了,船晃得厉害。”

三副帕蒂:“救生筏有问题,我绑起来了。”

二水戴维斯:“水手区门坏了,我用铁丝绑的。”

二管轮安特耳:“消防栓生锈了,我想等到港了再换。”

船长麦凯姆更是直接:“我忙着呢,没时间看报告。”

这还没完,机匠丹尼尔和瓦尔特未发现火苗,说消防探头误报警;服务生斯科尼随手开了理查德的台灯;大副克姆普带着苏勒和罗伯特巡查理查德房间时没进去,机电长科恩看到跳闸就合上了,没细究原因;三管轮马辛觉得空气不好就让机舱开通风阀;大厨史诺和二厨乌苏拉还觉得一切正常,继续做饭。

最后,火烧起来了,控制不住,整条船都着了。

每个人都犯了点小错,结果酿成了大祸。

5.3 把事件当事故,管理要下对功夫

上面的故事中,从船长到水手、电工、服务生等,意识里只有对最终事故的感叹,而恰恰是事故发生之前,每个人都犯下了一点点错误,发展成了一个个事件,最终导致了事故发生。如果当初大家都把过程中的一个个事件当作事故来看待,消除任何一个事件,就不会有事故发生。

管事件才能管得住事故,这是无数事故留下的结论。

各跨国企业中安全成绩佼佼者,早就把工夫花在了事件的管理上。

1999年,英国标准协会、挪威船级社等13个组织提出了职业安全卫生评价标准,原多处提到“事故”,后一律改成了“事件”。

事件是涵盖事故的广义概念。事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事件还包含未发生事故的各类虚惊事件、险肇事故。企业应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各类还未发生、但可能导致事故的事件上,推行鼓励人人报告虚惊事件的制度,让全体岗位员工了解每一个虚惊事件,进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才能有效地防止伤害。 Ce2yu1/ca6UXL1gK2wkhwUFpSSzk9Xyw62vjJUpFUWfoz/4cNiwxeECP2d7NM3V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