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预防为主:一切事故,皆可避免

4.1 “事故链”:多米诺骨牌

安全管理的对象是风险。

“安全的规律”就是搞清“事故如何把事情搞砸”。

安全管理的祖师爷荀子,在两千年前就曾说过:“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也,发而进谏谓之救也,行而责之谓之戒也。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

如何做好预防呢?

事故的分解大致为:初始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这是一个链条,包括社会环境、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失误、事故伤害;又像一张张多米诺骨牌,一旦第一张倒下,就会导致第二张、第三张乃至所有骨牌倒下,最终导致事故发生,出现相应的损失。

事都有前因后果,造成事故这个结果也有原因,就在于事故相关的各个环节,事故是一系列事件发生的后果。这些事件是一系列的,一件接一件发生的,就是“一连串的事件”。所以,安全管理理论上就有了“事故链”,又叫“事件链”。

一个工人操作机器时不小心手滑了( 初始原因 ),机器零件飞出伤到了另一个工人( 间接原因 ),这个工人倒地后又撞到了旁边的设备( 直接原因 ),设备爆炸引发火灾( 事故 ),最后导致多人受伤甚至死亡( 伤害 )。

按照“事故链”原理的解释,事故是因为某些个环节在连续的时间内出现了缺陷,这些缺陷构成了整个安全体系的失效,酿成大祸。

“事故链”让人们懂得了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有人中途喊停就行。

就像多米诺骨牌,只要哪一张不倒,后面的就都乖乖站着。安全管理就是要从骨牌链里抽走一张,让后面的都无事发生。安全管理的“抽牌”效应如图2-2所示。

图2-2 安全管理的“抽牌”效应

4.2 何其相似的“事故链”

2003年底,重庆市开县“12·23”特大井喷事故夺去了243条生命,震惊全国。事故发生后,从政府主管部门的调查报告中,让人不由得一再感叹——

如果长时间停机检修后,没有卸下钻具中防止井喷的回压阀,事故就不会发生;

即使卸下钻具中防止井喷的回压阀,如果起钻前按规定有足够的时间循环泥浆,将井下气体和岩石钻屑全部排出,事故就不会发生;

即使循环时间不够,如果起钻过程中按规定灌注了泥浆,悲剧也不会发生;

即使没有按规定灌注泥浆,如果及时发现溢流征兆,悲剧还不会发生;

即使没有及时发现溢流征兆,如果能够及时在放喷管点火,将高浓度硫化氢天然气点燃处理,也不会导致人员中毒伤亡的事故发生。

同样的“事故链”在一个又一个事故上显现。2022年10月30日,印度一座有150年历史的吊桥坍塌,造成141人遇难,177人获救,这个事件有一个清晰的链条。

吊桥的缆绳因超载而断裂;

桥面开始晃动和下垂;

行人惊慌失措,试图逃离;

桥面进一步断裂并倒塌;

桥上和桥下的行人坠入河中。

面对一个个事故,人们总是忍不住感叹,太多太多的“如果”,太多太多的“即使……如果……也不会发生”。这就是“事故链”的共通之处。

4.3 所有事故,皆可预防

话说当年,杜邦公司刚成立那会儿,三天两头发生爆炸,死伤无数。后来他们幡然醒悟,安全这东西得靠科学。

杜邦公司变身“数据狂魔”,把所有事故都记录下来,仔仔细细地分析。结果发现,这些事故都是有迹可循的,完全可以预防。

于是,杜邦公司底气十足,把安全目标定为零,包括零伤害、零职业病和零事故。

世界500强中的英国BP集团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合资成立公司的时候,也把安全放在了第一位。

他们成立之初就喊出了响亮的口号:“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保证提供安全的环境。”

入职第一天,安全主管就语重心长地对新员工说:“安全第一,安全第一,安全第一!不过,如果你们哪天突然想跳进油罐里泡个澡,请务必先跟我们说一声。”

新员工诧异地问:“跳进油罐洗澡?那不是找死吗?”

安全主管微微一笑:“没错,就是让你们知道,我们公司安全注重预防。连这么离谱的想法我们都想到了,何况其他危险因素呢?”

“所有事故都可以预防。”这就是新安全观最重要的内容。

有了这一理念做武器,人们才能从传统的“事故追究型”管理,进化到超前的“事故预防型”管理。

各位,以后遇到危险的时候,别再傻乎乎地等事故发生,要主动出击,把事故扼杀在摇篮里。 Ce2yu1/ca6UXL1gK2wkhwUFpSSzk9Xyw62vjJUpFUWfoz/4cNiwxeECP2d7NM3V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