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方俊才此次返回,刺探所谓情报是假,寻找旧日情人才是真,现在像老黄这样的男人已经很少见了,算得上真情版的扎实男人。其实,所谓军统总政战局全体员工暗暗祝方俊才早死早翻身,早死早发财,最好一去别回来,免得半夜里在办公室楼上唱:“给妈妈洗碗,给爸爸捶背……”听得楼上楼下的所谓军统政战局同仁满含热泪,而后向局长报告,方俊才也十分没有奈,说跪久了,突然站起来感觉头晕眼花,觉得还是跪着舒服,那你们就跪着吧,我走了!
这些所谓为国家为幸福而不辞辛勤劳动的台湾军统员工,听着方俊才的吟唱还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方俊才深入延安,与同来的重庆大学的爱国学生一起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回到重庆,方俊才潜伏到了军统秘密电台重庆渣滓洞监狱。方俊才在那里结识了好色的老胡。重庆解放前夕,方俊才接到我地下党指示:到军统做我们解放军统的内应。一首诗,一首词,一首婉转动人的歌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信仰和命运,这只有在多事之秋的。一个人想改变另一个人的失败就在情理之中了。
“须知米豆千粒,不若明珠一颗。”如今,方俊才已经回到大陆重庆去了。
这天夜里,方俊才来到了家乡的田野上,家乡明媚的阳光给了这位游子太多的想象和自信。方俊才在一片家乡的农家乐的泥土墙上发现了一行字,他兴奋不已,感觉这样的字实在是久违了。四川多鸡毛店,前来投宿的大多是从前江湖上行走的武艺人,这些人身怀绝技深藏不露。久在江湖上奔波的一位拳师,早年曾参练过峨眉山顺气功,四川境内很多江湖人士都知道这部功,但传下来的很少。拳师早年投身北伐随先生习拳的时候,先生对拳师的执着也颇欣赏,很多时候对拳师进行手把手地传授,但后来店家发现了一个秘密:拳师每每练拳之前,必练峨眉顺气功。拳师最初一直守口如瓶,到了临终前的一个月,拳师才将此功练得极好的一位老师推荐给店家,写上纸条嘱店家去寻师,说你寻到一个叫方俊才的砍爷,你就会得到峨眉顺气功。
四川民间的沃土永远是值得人们怀念和铭记的,也产生了许许多多这样的传说。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从这片沃土中产生了多少英模和起义将士,为世界和平创造了多少与之接轨的机会。方俊才对此一直念念不忘。
这不是实话,方俊才回重庆的目的是要寻找一个姓周的老太婆。
老太婆何许人也?老太婆的血肉之躯养育了多少个方俊才和沈少森的同志,可以说没有人完全统计;据称老太婆的肚皮早在中国北伐时期就在开始酝酿如何做人的工作了。时至今天,老太婆的经血仍是那么鲜红血亮,可以说明的是老太婆在万恶的旧中国过的不是劳动人民的苦日子,要不然流出来的血应该是黑红黑红的,不会有亮色。老太婆听到这个话,只有淡然一笑。所谓淡然一笑,其中就有东西和名堂。
这一夜,重庆杨家坪鸡毛巷灯火辉煌,老太婆没有在灯下写文章,而是在灯下听收音机里唱:“我们的旗帜向太阳。”孙子周渝生练功走拳去了。杨家坪的人们在“我们的旗帜下”幸福安康;在成长,在恋爱,周妈独自一人,日子过得有些单调乏味。早年历经生活的种种,如今她偶尔会冒出一些看似荒诞却又饱含深意的念头,比如怀念起曾经孕育生命时的那种奇妙感受,那是一种对生命延续的本能眷恋,而非单纯的“再生育一回的梦想”。
自从离开松林泉后,周妈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那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青春活力。她渴望身边能有个知冷知热的人,陪她聊聊天、散散步,在平淡的日子里相互扶持。这种渴望,就像是春天里对温暖阳光的期盼,是人性中对情感陪伴最本真的需求,而不是用那些不恰当的词汇所表达的粗俗想法。她只是希望,在人生的后半程,能有一份真挚的感情,让她的生活不再孤单。老太婆有些许文化,一直保存着一张小报,不是关于金瓶梅,也不是西门庆而是这样的文章。文章从何而来且令老太婆一次次重温倍受鼓舞。
看了也只有看了,老太婆将这张已经发黄的报纸放到枕头下,等待一个男人出现,等待这一天早日到来。中国的老百姓在听“我们的旗帜向太阳。”的课余时间,还需要像老太婆这样把男人想到梦里头的故事。如此,中国的寺庙里的沈少森和今天那些饮食男女就感觉圆满到位了,包括跟我们一样吃喝拉撒的美国总统奥巴马。
老太婆曾经的双枪在成都与解放军一战中,不知扔到哪里去了。当时两把24响盒子炮里冒着黑烟。盒子炮只有在中国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传奇,包括周妈的两把没有打响的两把匣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