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四章
知青岁月

第二天傍晚,178号登上了一列开往成都的火车,迅速赶往台湾谍报机关发现的联络人周渝生的住地——四川省资阳县太鱼公社。

在火车上,178号与一位重庆女知青相见恨晚,俩人对坐着,互相拿出好吃的来款待对方。178号自称是出差人员到成都去,路经去看一个同学。这位女知青便不解地问道:“你们既然是同学,为啥你没有到农村去插队?”

这个女知青不是别人,正是回重庆探亲然后又返回农村的董一卓。两个人越谈越投机,董一卓那时候特别想从农村调出来,便紧跟着打听下文,问道:“你的什么亲戚在北京?当什么官?”

178号说得含糊其词,很快就将女知青骗过去了,董一卓“哦。”了一声感慨地说道:“原来你的爷爷还是老红军!”

178号胡编乱造说,他的爷爷是解放军的一个师长,现在从北京调到成都军区来了,这次就是专程去成都看爷爷……他真的庆幸没有留在大陆,不然也是上山下乡的知青。

董一卓完全没想到对面坐着的这个斯文的年轻人会是一个从来的特务,而且这个特务是专程来组织反革命武装的,她的命运会跟他联系在一起。178号从来到大陆之前,竟然对大陆知青的这些细微情况没有深入了解,险些儿说漏了嘴,忙说:“我原本也是应该下乡的,不过我有亲戚在北京当大官就没有去。”

这话又将女知青蒙住了。

那当儿正是中国大陆上山下乡的高潮,上上下下的火车上都看得到背包打伞的男女知青,一个个腿上都沾着泥。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到处都是全国山河一片红,到处都在抓革命促生产,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敌对势力趁机在全国四处活动,那些对共产党怀有杀父之仇的人纷纷跳出来参加了特务组织。上海提篮桥监狱在很长一段时间便是这些人的归宿,这些人不失时机地四处与人民为敌,又不失时机地被提进去,成了民间的笑谈。2007年香港凤凰电视台就这个话题做过一次“冷暖人生”的节目从种意义讲,这些人在工作方面是失败者,更严格讲,很多人并没有因此受过专门的特种训练,而是凭借一腔冲动的热血便去了大陆,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没有一个与人民为敌的人能够逃脱法网,包括代号为178号的年轻人。

女知青与178号在清晨六点钟左右到达了火车站。178号护送着女知青到了汽车站,天还没大亮。两个人走在一条石砾马路上,女知青扛着一个包,178号手里还帮女知青提着另一包。178号自己的包挂在肩膀上。

“红玉,你说的那个周渝生离你那儿多远?”178号问道。

董一卓说:“这个人神出鬼没的,你很难找到的,离我们倒不远,一个大队。”

“需要翻山吗?”

女知青边走边说:“那不是山,是四川盆地的丘陵,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汽车站里灯火通明,排队赶车回家的农民和知青挤满了几间大屋,那时候是班车,误了一趟就得等一天,甚至几天。还好,董一卓顺利地买到了票,是178号凭一张证明去买的。178号拿到票走到董一卓跟前时,女知青很兴奋,她没想到这个人很有本事,根本没有去挤就从售票口的后门把票拿到了。而后,两个人依依惜别,178号亲切地目送着女知青上了车,车开走了,才转过身去。178号到丹山食店吃饭。那时候的丹山是很古老的,食店旁边是一座大戏台,估计已有上百年光阴。食店其实是一个大餐厅,放得下上百张桌子吧,房梁上挂满了腊肉。178号端了饭菜坐到桌边吃的时候,忽然看见捆人。都在青石灶台边端饭菜,一个贼把手伸进了他身旁一个老农的衣袋,已经把一张钱拈出来了。就在这时,坐在板凳上等了很久的一个穿便衣的乡村公安,把一根绳子从手里顺过来,咬在嘴上,一步走过去,用膝盖一顶,贼一下就倒了。公安一只手把一个贼的双手扭过来,一只手卡住他的脖子,只几下,这个公安就把贼制服了。

178号目睹了捆贼的全过程。

一根拇指粗的棕绳一下子绕在贼的脖子上,再绕过来,捆在他的两只膀子上,公安边捆边说:“老子看你这回跑嘛!”贼则哭哭啼啼说:“哪里在跑?”

最后,178号看见那根棕绳背过来,扎住了贼的左右拇指,公安还说:“晓不晓得这叫捆的啥子?”

贼说:“晓得。”

“是啥子?”

“苏秦背剑。”

公安这时候笑道:“晓得就好,以后还偷不偷?”

丹山镇革委会设在商店对面的一座寺庙里,公安姓蓝,在丹山一带很驰名。贼也很出名,双方都是老熟人,老对手。

178号看见蓝公安把贼押关进了乡公所,178号也跟着进去。蓝公安见178号是知青,便没有叫他出去。178号在那里看见了一首打油诗。是在乡公所蓝公安的办公室里,写得很醒目,是毛笔写的概书:

人在天涯,

心在家,

父母家中常牵挂,

哥在山中挑煤炭,

妻在窗前守灯花。

周渝生拿着信来到邮局,买了一张8分钱的邮票,左右看看,没有发现有人跟踪,正准备将信投到信箱里。这时候,他突然看见蓝公安从乡公所的石梯上走下来,马上本能地往后一退,竟一脚踩到了另一个人的脚。本来就是赶场天,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周渝生抬头一看,是一个不认识的人,年纪好像比知青大一点,穿一身军装。周渝生正要说一声对不起,岂料这个人立即作出了反应,他笑着对周渝生说道:“没关系,我们是老朋友了吧!”

老朋友?谁跟你是老朋友?你是谁?周渝生并没有直接面对这个人,马上感觉到这个人来历不凡,周渝生下乡插队二年了,这二年跑了很多地方,从这个人的口音判断,周渝生猜测这个人不会是知青。周渝生左右看看,说:“这里说话不方便,我们到对面的商店去坐会儿吧!”

丹山镇是一条长长的青石板小街,刚才蓝公安抓贼就是这个商店里抓的。这里的乡民将餐馆也称作商店。两人来到丹山商店时,上午的太阳已经照见了商店里的长木板凳,吃饭的乡民越来越多。周渝生坐下来,直截了当地问道:“你是什么人?”

178号说:“知青啊!你不信?”

周渝生也不是省油的灯,低沉地喝道:“你是不是来的谍报机关?”

178号挪了一下身子,换了一个姿势。周渝生马上就站了起来,但没有说话。很长时间,两个人就这么对峙着,最后还是178号低下了头,轻声说:“别那么紧张,我就是来接应你的。”周渝生又看看了四周,没有发现有人怀疑他们:“此话怎讲?”

178号点燃了一支烟,说:“我们已经注意你很久了。我这次就是特意来接应你的,想不想干一番大事?”

周渝生说:“什么大事?”178号重新坐在了板凳上,叫来服务员:“给我们炒两个菜!再拿两碗苞谷酒!”

周渝生想,这家伙硬是把这里的风俗习惯弄明白了哈!

178号仔细打量了一会儿周渝生,后来竟发现一个奇怪的事:这个叫周渝生的知青居然跟一个人极像!这个人就是178号。

酒菜端上来了之后,二人神闲气定地坐下来喝酒聊天。178号慢慢问起周渝生的身世。周渝生是重庆35中学老三届知青,参加过重庆大规模的武斗,曾在若干次战斗中冲锋陷阵,但每每有人问道他的父母,周渝生都模棱两可,说不清。

的确,周渝生是说不清楚的,因为在他还不到周岁的时候,他的父母亲就把他送给了保姆,再由这个穷苦出身的保姆抚养成人,到了上山下乡年代,周渝生响应党的号召第一个报名来到了四川插队落户。一晃快三个年头,周渝生很少回家,别人认为他在农村不仅挣表现,也挣工分。事实上,周渝生一直在寻找机会从这里逃出去。

谍报机关正是看准了少数知青这样的情绪,开始深入乡村进行策反。

178号把策反计划说给周渝生听后,一直在注意观察周渝生的表情,没有发现有特殊的地方。

周渝生问:“我们下一步怎么行动?怎么称呼你?”

“就看你有没有那样的胆量。”178号抬起头来,那双剑眉正好对着周渝生。过了一会儿,178号说:“你的任务就是去发现那些跟你一样的人,然后把这些人集中起来跟共产党干!”周渝生听来有几分恐怖,脸都差点变形了,于是哆嗦着问道:“怎么干?”

“你敢不敢去写标语,或者一个人去炸粮库?再或者组织武装,听说你们知青下来的时候有人带着家伙啊?这是真的?”

周渝生平生没有这样面对面地与一个谍报机关说话,心里还是很紧张,反问道:“这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178号平静地笑笑,说:“这你就别多问了。一句话,愿不愿意跟我们一起干?”这时候的周渝生心情很复杂,他毕竟是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中学生,虽说对现在这样的处境很有怨恨,但对跟共产党却毫无血海深仇,倒是在学校念书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作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178号没有逼周渝生表态,而是来宽慰他,说:“兄弟,我要走了,你如果想得差不多了,下个赶场天我还在这张桌子等你。”

说完,178号起身便走。周渝生沉默了一会,猛地拉住178号:“怎样称呼你!”

“就叫我大哥好了!看起来,我们是那样的相像。”

二人确定先把那些落后知青的情绪调动起来,下一步组织是搅乱公社一级的干部,然后将情况报告给安全机关,组织暴动,首先抢粮站,抓公社书记,打出旗号……

二人喝酒至酒酣,178号也有些醉了,他扶着桌子边缘对周渝生说:“我该叫你一声大哥,我们俩长得很像,你没看出来?”

周渝生以为他在开玩笑,便说:“崽儿,你喝醉了!” e+JHGKlOzYmRliMZpIQFk1FDWUkHl4k24E9Hyol+qE2VfSH1fC4cAfVTJkR1x2o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