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章
十八梯

缘何叫十八梯,至今不解,从较场口一侧往下走就是十八梯,一直连通到所谓下半城的长江水路,全长应该有近千米,十八梯显然是不足以冠此名。

从某种意义讲,这一片无疑是山城最佳贫民窟的缩影,成片成片的穿斗房连成一片,每一家每一家都生活在这样的摇摇欲坠且有安全隐患的民居里,然而又故土难离。

有专家称,这就是旧中国民居的真实写照,你看到这样的风雨棚里走出的人们,在重庆最集中的市区里进出,有何感慨呢?

这里的棒棒翻过泛黄的报纸,时间退回到80年代的山城。

那时嘉陵江大桥的风姿还依稀能辨,电车在临江路缓缓而行,朝天门码头熙熙攘攘的人群迎着江风而立,人们总是把进出解放碑,称为“进城”和“出城”,而与解放碑仅一街相隔的十八梯,绽放着属于它独有的风采。

“上半城,下半城,上上下下走死人”,说起重庆梯坎,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十八梯,这个连接了上下半城的步道,象征着真正的山城老重庆。

据传,约明朝年间,这里有口水井,附近的居民都吃这口井里的水,水井距离居民集中住处正好十八步石梯,久而久之人们便把这里称作“十八梯”。

关于十八梯来历,也有人说,是因为老街的石梯分成十八段,每一段都有一处小小的平台供人们歇脚,由此得名。

无论如何,这里都是老重庆的缩影,是最具市井气息的新旧中国风云际会之地。你站在十八梯,远望到的是长江对岸的一座青山和一座塔。

十八梯沿街的天上是横七竖八的天线,树上乱七八糟地挂着晾晒的被子衣服,街边的杂货铺里轮流播放着时下的流行歌曲,石梯上挑着担子的棒棒儿叼着卷烟,十八梯的居民跟农村留守老人一般,眼睛望着行人从灰白的青石上走过,路边是理发店,热闹的小茶馆,各种各样的店铺顺街而下,一直到下半城。

旧时的十八梯它自顾自地生长得“郁郁葱葱”,缺乏规划却依然“枝繁叶茂”,好像每一个角落都有讲不完的故事,诉不完的喜怒哀乐。《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首歌播出后,十八梯第一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现在,这里有数不尽的背包客和文艺“朝圣者”争相打卡拍照,人们都说“不去十八梯,等于没到过重庆”,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十八梯真实的人间烟火。在今天社会高速发展的纷扰中,十八梯已然代表另一种味道的“世外桃源”,趋之若鹜,令人神往。

重庆市中区比比皆是的夹壁墙和吊脚楼无疑是这个城市的耻辱,迎风飘扬的破衣服烂裤子在山城上空随处可见,更有甚者,在重庆最令人向往的市中区随处可见前清时期用泥巴糊就、再用竹篾编织的夹壁墙,实在是世界城市建设的一个败笔。清朝和民国遗留下来的这些堪称一绝的城市景观,当年是应当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有重庆这样的破破烂烂的贫民窟,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像重庆如此的城市。

然而,市中区的人对郊区或更远的县区人的蔑视是天然的,发自内心和发自身体任何部位的,尽管这些生活在贫民窟的人一个个住在这样的环境里,但是他们人穷志不穷,从这些破烂的棚房或吊脚楼里走来时仍是那么精神抖擞,说话的声音显然要比郊区人要强盛千百倍——因为我是市中区的人。一张张茶桌上烟雾弥漫,茶水横流,老太婆挎着菜篮子穿街过巷,爬坡上坎,年轻人的背影也同样在这些石壁边匆匆而过,汗流浃背。所谓重庆人的基本性格便和这些人文景观联系在一起,成为重庆人出门在外的性格特质:干燥耿直、易怒等等。

某央企坐落在杨家坪动物园附近,这里山清水秀,地贵人贤,公司厂房和办公大楼无不浸润在花草丛中;当官的当老百姓的无事便坐在厂区里的花草丛中作促膝谈,黑夜更进一步作胯下交流。我们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漫,哪里是月光在摇曳。有一句名言:历史上有个诗人是荣耀,隔壁有个诗人就是笑话。这话在如今的中国很实在,这话也传到了山城重庆;于是重庆的板板歌,方脑壳、翻翻涨、巴倒烫、黄桷桠一度成为重庆的主流话语。现在好了,重庆的红歌和唱读讲传渐渐深入人心,没有人再笑话:“儿死后,你要把儿埋在山岗上,不要埋在半路上。”

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十八梯内鲜少见到阳光,终日潮湿阴暗让居民们的生活质量不断下滑,对于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来说,十八梯并不是相机里的老重庆。从昨日的老重庆到今天的国际城市的飞跃,十八梯的民国烟火全然被现代化的重庆远远抛在身后,无论如何,它依旧是建筑的万国博物馆,是山城生活的真实面貌,是重庆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

曾有一位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曾说:“大都会的另一种魅力,乃是透过她的转变,我们可以怀旧地回望她的过去。”

今天的十八梯正蓄势待发地迎接人们的到来,它将以“中国城市文化新名片”“重庆城市会客厅”的姿态再次出现。目前,“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据介绍,风貌区共占地17万方,分为5个区域,四个片区进行建设。与此同时,并将对十八梯内的文物进行保护和修缮,同时保持原有传统街巷空间肌理,将延续“七街六巷”的基本格局,严格保护原有自然生态环境与原有的堡坎、陡坡等地形地貌。可以看到,十八梯项目将按照“高标准定位,高规格布局,高品质建设,打造成为一张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文化旅游商业街区和高档商务街区”的规划部署,紧扣项目自身优势,将项目定位于“中国城市文化新名片”,依托重庆老城文化旅游资源,集成发展现代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商、景、旅、文四大功能于一体,创新商业模式并独具特色,全力打造国际化创新型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助力提升重庆城市形象和竞争优势。

那么,在十八梯居住了百年之久的民众搬到哪里去了呢?

据该地区拆迁办公室介绍,这些祖祖辈辈居住在这样的贫民窟里的老百姓,都得了安置。

我家一位亲戚搬到了九龙坡区的巴国城,住进了三室二厅的新房,房屋宽敞明亮,窗外绿草茵茵,亲戚在十八梯一家人住了几十年,破烂不堪,从最铁的钉子户转变成第一个报名登记的拆迁户,高兴得连声称赞说:“说来你们别笑,70年代一家人还在照油灯,现在一下子住进了这么宽敞的新房,当钉子户惭愧啊!”

十八梯作为重庆老城的一个重要标志性城市改造项目,是典型的将贫民窟打造成了一张名片,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正是阳光穿透了十八梯旧时的斜斜的陡峭的石梯,亦穿透了生活在这里三百年的旧日身影。“花径不曾绿唐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才有可能在十八梯如此破烂的门舍,给人民以幸福,将十八梯打造成为今天这个模样,金碧辉煌且灿烂多姿,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xMCPtt4twoXut+H2vdhHVkb05gRLeS47WXcm6uwCeQPXK5smWneK8sZ37rcLBG/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