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沧白路与吊脚楼

这两个名称是一个地方。

为了纪念一个叫杨沧白的先驱,此路叫沧白路。

杨沧白,名庶堪,号邠斋、天隐阁,四川巴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3年创立四川第一个民主革命组织公强会,1906年该会改组,先生任主盟。1911年杨沧白率众推翻清朝川东政权,成立重庆蜀军政府,先生谦任高等顾问。袁世凯窃权,杨沧白在重庆组建讨袁军失利后,于1913年底赴日本,旋觐见孙中山并为其器重而引为肱股。自此先生便全力协助中山先生,先后曾任四川省长、财政部部长、秘书长、广东省长、北京政府司法总长等要职。抗战爆发后,拒绝汪伪政权利诱,抛妻别子,转归重庆参加抗战。终因不满蒋氏独裁而归隐。“开国有诗人,沧白杨夫子。秀句兼丰功,辉映同盟史”,先生以晚清秀才之质,顺乎时而应乎势,拥戴孙中山之革命理念。他在重庆办新学、创新刊,传播进步思想。因其德才兼备,“蜀中贤豪长者、文人学士,皆与公分结纳,服其雅度。”先生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家,同时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学贯东西,其诗词、文章、书法、文物鉴赏,均可自成一家。著有《天隐阁诗集》《邠斋文存》及英文著作《译雅》传世。先生逝世后举国哀悼,按国葬礼仪,众名人乘舟泊木洞后亲送其灵柩于重庆东泉安葬。1943年7月19日,国民政府在杨沧白事业发源之地——中学堂旧址,建立杨沧白先生纪念堂,并将其所在的炮台街改名为沧白路,以纪念这位辛亥革命的赫赫功臣。

洪崖洞之上就是沧白路,至今仍有一座碑,为民国时期所建。

有一句话叫“洪崖洞里出好人”,不是指山城重庆的洪崖洞,是说的山西洪崖洞。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项目是2005年重庆市政府“八大民心工程”之一,总面积4.6万平方米,是“重庆市重点景观工程”和“AAA级重点旅游项目工程”。该景区以城市旅游景观、商务休闲景观和城市人文景观于一体而闻名,并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依山就势,沿崖而建,让解放碑直达这里的江滨路,吊脚群楼、洪崖滴翠、山城老街,是赏巴渝文化、看两江汇流、品天下美食的好去处,也是老重庆最正中的所在。

洪崖洞整体业态分为纸盐河酒吧街、天成巷巴渝风情街、盛宴美食街及异域风情城市阳台四条大街,四条大街分别融汇了时尚元素,据称有美国全球连锁海盗酒吧等一系列全球知名酒吧的加盟。

洪崖洞天成巷巴渝风情街以2300年前的巴渝盛景为载体,展示出当时盛行于世的青砖、石瓦、瓦当和红檐绿瓦的古典民居。

在这里,北眺对面的嘉陵江,南看解放碑沧白路,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依山就势,通过分层、吊脚、临崖等山地建筑手法,把餐饮、娱乐、休闲、保健、酒店和特色文化购物等六大业态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立体式空中步行街”,成为最具层次与质感的城市景区商业中心。

洪崖洞吊脚楼属于栏式建筑,依山就势,远远看去,房屋构架简单,开间灵活、形无定式。随坡就势的吊脚楼群,形成线性道路空间,吊脚楼的下部架空成虚,上部围成实体。

洪崖洞“一态、三绝、四街、八景”的经营形态体现了巴渝文化休闲业态。“一态”指的是文化休闲业态;“三绝”指的是吊脚楼、集镇老街、巴文化;“四街”指洪崖洞的四条街:娱乐无极限的“纸盐河动感酒吧街”、重庆大观园的“天成巷巴渝风情街”、老城墙岩石崖体边古时的石板道是“洪崖洞盛宴街美食街”、沧白路上是“城市阳台异域风情街”,街上有重庆首家法兰西风情的滨江时尚酒店;“八景”指的是洪崖洞滴翠、两江汇流、吊脚楼群、洪崖群雕、城市阳台、巴文化柱、滨江、嘉陵夕照。

当然,人生除了眼前的街景,还有诗和远方。

洪崖洞在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只是一道灰白色的城墙,重庆人称为堡坎,这道堡坎很长,蜿蜒至今天的黄花园大桥。

所谓的“人靠衣裳,马靠鞍”,洪崖洞从前只有一道堡坎的灰,如今好似姑娘的脸,直往脸上抹粉便是,现在整得来名扬四海,这是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同时亦是集中展现了山城2300年来吊脚楼城市极端贫困的缩影。中国北方城市和平原城市,就没有这样的风景。

重庆真正的吊脚楼在哪里?

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在重庆坡坡坎坎的地形上,最集中的吊脚楼是在今天的菜园坝火车站之上的半山腰,您下了火车,站在火车站的空旷之处,朝天仰望——那才是山城重庆明清民国时期的真实写照。

一根根黄褐色的木棒将一座座木板房撑在半空中,木板房之下是悬崖,木板房之上又是悬崖与木板房,在这样层层叠叠危崖峻峭中,山城吊脚楼便在风雨飘摇中屹立了三百年。吊脚楼踩上去吱吱呀呀发响,楼板上可以看到楼板下,河风从悬崖下的石缝或草丛中扑进来。屋里的主人大多没有正式工作,衣衫褴褛,头上包着白帕,身上穿着长衫,这些山城最底层的百姓四处寻找工作养家糊口:拉船的,理发的,卖打药的,修锁的,卖豆花的。那些年代从四川和重庆周边来山城寻一口饭吃的,都在重庆市中区的陃巷里,流连叫喊声此起彼伏,跟北京城一样的贫困但不失贫民风骨——若干年后响响当当地喊:“我是市中区的人!”眼神里掩饰不住那种对重庆杨家坪菜农的不屑与轻蔑。尽管我们住在风雨棚的吊脚楼里,尽管我们是走街串巷的跑滩匠,还有在山城大梁子卖肉的本村姑娘,然而我们是市中区人。

有一亲戚住在重庆沿长江一线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叫南纪门,夜色下河风怒吼,白天阳光逼射至吊脚楼的板缝,天晴落雨家人都如同在阎王的掌心里,无一不胆战惊心,但是我们是市中区人,我们有理由对杨家坪菜农进行轻蔑与不屑。

解放碑,洪崖洞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没有钱的时候,大家都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可以如此任性。到了新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化的今天,谁在荷包里没有一分钱时还有如此叫喊,应该是有病。据称,上海浦西宁愿住在板棚里,也十分看不起浦东的同志,原因就是我是正宗的上海人——阿拉。余下之地,都是菜农,包括老蒋的家乡所谓的浙江奉化。

时代发展到21世纪,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解放碑的洪崖洞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为了寻求发展,重庆市中区作为的商业区几乎没有一丁点物质基础,百货公司有的布匹都是棉纺厂拉来的,遍街的小吃也是靠各地的商家提供支持,这些商家只要一天不供货,重庆解放碑洪崖洞便不复存在。你连饭都吃不起,谈何市中区人氏且沾沾自喜?

中国有了所谓步行街,重庆解放碑与洪崖洞率先开始打造商圈,这是中国人思维态度的转变,只有有人来买,就有商家想来赚钱,这便是今天很多演讲家讲的思路决定出路。

洪崖洞大规模建造层层叠叠的楼宇并涂到一片金黄以招揽游客是有道理的。

洪崖洞已经为重庆经济创造了价值且继续存在,千厮门大桥又刚好架在这一区域之上,更为可观的是重庆唯一的过江索道,皆近在咫尺,展示了重庆日益发展的成果。

洪崖洞转上来是解放碑。

住在这个地方的人,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大概只有住在一家寺庙旁边的一幢旧楼的朋友,应该才是正宗的老重庆。这幢旧楼离解放碑近到可以听到解放碑的钟声,只是现在换成了石英钟听不到了。这幢旧楼至今没有拆迁,令人费解,因为凡上住在这个所谓商圈的居民,以及所谓十八梯,花街子,神仙洞那些破烂得不再破烂的贫民窟都拆迁了。这些世代以市中区人自居的同志,欢天喜地搬到了杨家坪,南坪这些昔日的菜地,这些菜地今天无一不是三室二厅的新房,让这些一辈子住在贫民窟的老重庆感受到了新中国富起来强起来的温暖阳光。 xMCPtt4twoXut+H2vdhHVkb05gRLeS47WXcm6uwCeQPXK5smWneK8sZ37rcLBG/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