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辰时,七点整至九点整。此时为“食时”,是古人“朝食”,也就是用早餐的时间。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宋代,餐饮业也开展得如火如荼,茶坊酒店,遍地开花。所以,有很多人早晨通常是不在自家生火做饭的,早餐的买卖自然就生意红火了。
《梦粱录》中描绘了当时临安城里售卖早餐时的热闹场景:所卖的早市点心,“有煎白肠、羊鹅事件(羊鹅内脏)、糕粥、血脏羹、羊血、粉羹之类。冬天卖五味肉粥、七宝素粥,夏月卖义粥、馓子、豆子粥”。
当时的普通市民洗漱之后,直接花十几、二十文钱,到卖早点的小摊上买点粥、灌肺、炒肺之类的吃食,就可以享用一顿美味的营养早餐。
从菜单中的记录来看,南宋的临安(今杭州)人不但喜爱常规的粥糕粉羹,对于动物内脏和血制品也颇为青睐。
在宋代之前,贵族之外的老百姓普遍都是一日两餐的,宋代时,一日三餐开始在宫廷之外的富庶人家悄然施行。比如,经济宽裕时期的苏轼、南宋诗人陆游,都是“三餐制”的民间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