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万数簪花满御街

有道是“人比花娇”,只有以娇嫩的花儿做对比,才能愈发显出美人的靓丽容颜,所以花是陪衬美人儿不可缺少的事物。当然在宋代,美丽的花朵不但是女子的所爱,同样也是男子的心头好,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纵观古今,宋人对花的热爱完全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南北朝时期,插花主要被用于佛堂前的供花。到了隋唐时期,插花开始兴旺起来,但主要盛行在宫廷之中。而至宋,插花达到全盛时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各个都爱花儿,实属空前之态。

宋 李嵩《花篮图》

富贵人家自不必说,每日房中都要有精美的插花摆放。如《盥手观花图》中,身份高贵的宫妃一边在侍女的服侍下洗手,一边还不忘转头细细观赏放在花几上的花束。从画中女子欣赏中带着满意、自矜的神态,我们不难联想到,也许这束漂亮的插花,正是这位贵族女子刚刚完成的作品。

至于普通人家对插花之事也是极为热络,可以说,宋人把“家中有花”视为幸福生活的标配。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风俗记第三》中写道:“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大抵洛人家家有花……”其实“好花”不仅是“洛阳之俗”,大概宋代全国上下的人们都很乐意日日、处处、时时有花相伴。

清 钱慧安《簪花图》:清人笔下的宋代男子簪花风尚

到了宴请宾客时,讲究的宋人更是要请排办局的花艺专业人士来负责插花事宜。诗人高翥在《春日杂兴》中就写道:“多插瓶花供宴坐,为渠消受一春闲。”

除了在瓶中插花观赏,爱花的宋人还很喜欢“簪花”。所谓“簪花”,就是把娇艳的花朵插戴在发髻或冠帽上的一种装饰方式。女子簪花,自古有之,可是男子簪花,绝对要算宋朝服饰的特色之一。

虽然自唐朝开始就有男子簪花的记载,但是那也局限在王公贵族之间,到了宋代,男子簪花已然成为一种潮流之风——上至君王、下至平民,不论男女老少、尊卑贵贱,都以“簪花”为时尚。

《宋史·舆服志》中记载:“中兴,郊祀、明堂礼毕回銮,臣僚及扈从并簪花,恭谢日亦如之。”在一些大型的庆典活动,如郊祀祭天或明堂大礼之后,皇帝要给臣工赐簪戴之花,所赐的花朵可以是时令鲜花,如牡丹、芍药、蔷薇等,也可以是用绢或者罗、帛等织物制成的假花,不同官阶等级,所赐的花也不同。比如用大罗所制的花有红、黄和银红三种颜色,这是用来赏赐百官的;栾枝用杂色罗所制,“卿监以上有之”;大絹花有红色和银红二色,“以赐将校以下”。“太上两宫上寿毕,及圣节、及锡宴、及赐新进士闻喜宴,并如之。”(元·脱脱等《宋史》)并且,皇帝赏赐的花,官员必须亲自簪戴回自己家中,如果不戴或者让仆从持戴,都会受到相应的惩处。“凡预大宴并御筵,其所赐花,并须戴归私第,不得更令仆从持戴,违者纠察”(元·脱脱等《宋史》)。可见,在宋代,男子簪花不只是风尚,更已经成为礼制。

据《梦粱录》记载,皇帝祝寿御筵时,“赐宰臣、百官及卫士、殿侍伶人等花,各依品位簪花。”皇帝会在节日宴请中赐花给臣工,以示恩宠;而皇帝本人,“亦簪数朵小罗帛花帽上”。正如南宋诗人杨万里在《德寿宫庆寿口号十篇》中所写:“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

宋 苏汉臣《货郎图》局部:货郎的鬓边簪着小花

明 仇英《四相簪花图》

宋代第一风雅皇帝宋徽宗,更是男子簪花风尚的“超级拥趸”。他自己出行归来时“御裹小帽,簪花乘马”,和他同行的“前后从驾臣寮(僚),百司仪卫,悉赐花”(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身体力行地带着一干文武百官,为大宋男子簪花风尚“实力代言”。他甚至还规定自己的贴身近侍,头上要簪“翠叶金花”一枝,以此作为自由出入皇宫大内的特殊“通行证”。《水浒传》第七十二回中,柴进就是钻了这个空子,用计弄到了王观察的“翠叶金花”作为“通行证”,才如愿泡进皇宫。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连皇帝都亲自倡导男子簪花风尚了,臣民们自然也会跟风而上。

富贵闲人们自不必说,市井小民也乐意跟风,“虽贫者亦戴花饮酒相乐”。

北宋苏汉臣和南宋李嵩笔下的《货郎图》中,那些笑咪眯的货郎,虽然都一把年纪了,可是他们也不忘在鬓边或头顶簪上一朵小花,俏皮又灵动。大约这就是苏轼所说“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水浒传》中,梁山一百零八将里,也有好几位是热爱簪花的铁汉:“病关索”杨雄,“鬓边爱插翠芙蓉”;“短命二郎”阮小五,“鬓边插朵石榴花”;“浪子”燕青则人如其名,并不固定喜欢一种花,他在鬓畔簪戴的是时令的四季花卉;甚至“眉浓眼大性刚强”的小押狱蔡庆,因为生来爱戴一枝花,直接被唤作“一枝花蔡庆”……

不过,宋代簪花风如此盛行,除了皇帝倡导、百姓风流,据说还和一个典故相关。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一个“四相簪花”的故事。

北宋扬州太守韩琦的后花园中,有一株芍药,“一干分四歧,歧各一花,上下红,中间黄蕊间之”。这种花瓣为红色,中间有一圈黄蕊的芍药,形似身穿红色官袍、腰系金带的官员,所以被称为“金缠腰”“金带围”。传说此花一开,寓意加官;一枝四杈,四朵同时开花,更是祥瑞至极。所以当时韩琦便邀请了恰好在扬州的王珪、王安石、陈升之一同观赏。宴饮赏花之时,韩琦剪下这四朵“金缠腰”,每人各簪一朵。说来也奇,此后三十年中,这次赏花宴中簪花的四人,竟然都先后做了宰相!这就是有名的“四相簪花”。

虽然这只是传说,但是让“簪花”这件风雅的事情沾染上了升官的“祥瑞之气”,得到了更多人的追捧。加上花通“华”,寓意富贵通达,追求荣华吉祥的宋人,自此更是将“男子簪花”之俗推到了一个新髙度——《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游人如织,子弟多有簪花者。彼女子争睹围观者众,有甚者,窃羡之,低蛾眉,其状若狂。”

想来大宋的皇帝很乐于见此情景:毕竟满街都是“花美男”,繁花满街,不正寓意着繁华盛世吗?

宋 佚名《霜篠寒雏图》局部 vB/maAUSX3Bf5bbvvKxDIgSkYQeSUQH3SFJeckO8bxzBI5S/3GHYBf9SKMX+d6t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