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当窗理云鬓,对“照”贴花黄

不用上朝、出门工作的女子,此时便可坐在妆台前,慢慢精心梳妆打扮、整理仪容。不过在宋代,女子梳妆之时,对着的那面铜镜可不叫“镜”,要称“照”或“鉴”。著名的湖州镜便是从北宋时期开始铸造的,到了南宋时期,湖州镜的工艺已经十分精湛;其中尤以“石家”作坊最为了得。有几面流传至今的湖州铜镜背面都铸有铭文,如:“湖州石家照子”“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湖州石十郎照子”等。这些都是当时制镜作坊的名字,可见宋人已经很有“商标”品牌意识了。至于为何把“镜子”称为“照子”或“铜鉴”,这是为了避讳:宋太祖的爷爷单名“敬”,所以宋代的“镜子”便得换个名字了。

湖州石家照子

朝天髻

堕马髻

双蟠髻

包髻

宋代女子的发式,既有承袭了晚唐五代奢华、夸张的高髻,又有清雅平易的低调发髻。

朝天髻是当时颇为时髦的发型,从山西晋祠的北宋宫女彩塑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朝天髻的梳法:先将头发梳至头顶,再编结成两个对称的圆柱形发髻,由后朝前搭,让发髻朝向前额,微微上翘。为了让发髻保持朝上的态势,还需要在髻下垫上簪钗花钿等发饰,髻上也会装饰上各种珠花宝饰,十分华丽贵气。

堕马髻也是时人最为常用的发式:挽一个高髻,松松地垂向一边,插上小梳子和珠花,很是亲切可爱。

双蟠髻,又叫龙蕊髻,髻心很大,在双根处会扎上彩色丝带。

包髻也是当时很常见的发式。将头发造型完成后,用绢帛一类的布巾将发髻包上,再用鲜花、珠宝装点。絹帛可以做成各种花型,别有韵致,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防尘、护发作用。

要想梳出好看的发型,对于发量有很高的要求,可惜并非人人都天生丽质,拥有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为了让发髻看起来更加饱满美丽,宋代女子已经开始在自己的发髻中加入别人的头发,甚至直接用别人剪下的头发编结制成不同款式的发髻,使用时直接戴在头上即可,深受懒人和发量稀少人士的喜爱。这种假髻被称为“特髻”“特髻冠子”,或者“髪髢”。由于假髻的需求日益增大,因此在两宋时,很多大城市已经设立专门制作和销售假髻的作坊、商铺。

宋 佚名《女孝经图》局部:宋代女子服装发式

宋 佚名《歌乐图》局部:宋代女子服装发式

宋神宗皇后坐像:皇后头戴礼冠十分华丽

另外,宋代女性还很喜欢戴冠,其种类繁多,款式多样,令人目不暇接。

宋代宫廷侍女花冠

宋代女冠从材质上来分,有珠冠、花冠、白角冠等。珠冠是以金银丝串珍珠而成的冠饰,其上通常还会装饰彩色宝石,制作精美绝伦,是十分昂贵的奢侈品。而花冠则是宋代女子十分普遍的头饰。花冠风在唐朝时已较为流行,到未时发展到鼎盛之态,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几乎每个时尚女子的妆奁内,都有花冠。初时花冠皆为鲜花所制,但由于鲜花保鲜期太短,不利于保存使用,宋人便用絹帛丝罗制作仿真花,替代鲜花制作花冠。当时有一款花冠,是将四时花卉齐齐插在冠上,谓之“一年景”,因其寓意一年之中的生活都繁花似锦、富贵荣华,所以深受欢迎,风靡一时。

从适用场合来分,有礼冠和便冠之别。礼冠的佩戴者须是后妃和内外命妇,并且只有在参加重大的庆典时才可佩戴。礼冠均为珠冠,从等级上可以分为仪天冠、龙凤花钗冠、九龙花钗冠、花钗冠。不同品级的礼冠,其上饰品规格都有明确规定,不可逾制僭越。《宋史·舆服志》记载:“中兴,仍旧制。其龙凤花钗冠,大小花二十四株,应乘舆冠粱之数,博鬓,冠饰同皇太后,皇后服之。”命妇礼冠“第一品,花钗九株,宝钿准花数,翟九等;第二品,花钗八株,翟八等;第三品,花钗七株,翟七等;第四品,花钗六株,翟六等;第五品,花钗五株,翟五等”。由此可见,从宋代始,朝廷首次将凤冠和花钦冠确定为后妃和命妇的正式礼冠,严格仪制,纳入冠服章程。

梅妆,梅花钿

不同于唐代女子夸张的化妆手法,宋代女子的妆容崇尚清新淡雅,自然韵致。如果偶有审美略差一点的女子,涂了浓艳妆容出门,就会有文人嘲讽其为“鼓子花”或“米囊花”一宋人用这种花色浓艳得有点过分的罂粟花来比喻不懂时尚、浓妆艳抹的女子。

和今日的“烟熏妆”“糖果妆”“晒伤妆”一样,宋代的那些时尚妆容也赫赫有名:红妆、泪妆、檀晕妆、梅妆、淡妆、佛妆、素妆等。

红妆,在脸颊轻扫殷红胭脂、唇点艳红口脂。这种妆容喜庆靓丽,又可以显得气色很好,深受上流社会贵女青睐。

梅妆,也叫梅花妆,据说源自南朝寿阳公主的一个美丽传说:寿阳公主在含章殿檐下小憩时,一朵梅花正好落在公主额间,拂之不去,十分好看。过了三日,这朵梅花才被洗落。后人仿此,在额间画上梅花或者贴上梅花钿。梅花妆娇俏妩媚,很受年轻女子喜爱。

淡妆,又叫薄妆,是在脸部薄薄地施上一层细粉,和现代流行的“裸妆”颇为近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看来大文豪苏轼不但文字功底了得,对彼时女子的时尚妆容也了然于心。

宋苏汉臣《妆靓仕女图》局部

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出土如意纹银粉盒

泪妆,用白色铅粉点在眼角,模仿眼泪,故名。不过泪妆虽可呈现楚楚可怜的姿态,但因略显轻浮又寓意不吉,多为欢场女子或者妾侍所用,勋贵人家女眷和坊间正室甚少用此妆。

此外,还有一种特别的装扮方式,叫做“额黄”,是在额部涂上黄色的妆粉,这种妆容据说在宋代宫中很盛行,所以又名“宫黄”。如果涂在眉间,则称“鸦黄”或者“眉黄”。

宋代女子使用的化妆品,较之唐代更为丰富。

铅粉,是当时女性使用频率最高的妆品,其特点是色泽洁白、质地细腻,多用作打底妆粉,让面色洁白、肤质柔细。但如长期使用,也会造成铅中毒,可惜宋人并不知道这一点。铅粉在当时使用广泛,人们甚至用“铅华”来指代化妆,用“洗尽铅华”来指代卸妆。

玉女桃花粉,是朱代十分有名的药妆品:用十两益母草灰,加入二两锻石膏、二两滑石、二两蚌粉、一钱胭脂,加上壳麝调配而成。其中壳麝是指麝香的包囊,并不研碎掺入粉中,只是将其与粉一同储于罐内,取其香味。玉女桃花粉的成分中并没有桃花,所得其名,一是因为其中加入胭脂,有些微粉色,状如桃花;二是指常用此粉能够祛斑、除粉刺,令肌肤光滑,肤色粉嫩如桃花。毕竟这种粉经过无数宋人女子的实践,证明功效卓著,“驻姿容,甚妙”(宋·陈元靓《事林广记》)。

花粉,是指加入了玫瑰、素馨等花朵香汁而制的铅粉,除了改善面色,还有怡人芬芳。

眉妆,唐末以前的女子多用“黛(一种青黑色的颜料)”来画眉,所以诗词中,常有“远山眉黛”的说法。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提到:“前代妇人以黛画眉,……今人不用黛而用墨。”所以宋代女子画眉时兴用专门的“画眉墨”。这种画眉墨是以小火煨之的上好烟墨制成,再用手涂抹,称作“熏墨变相”。(宋·陶谷《清异录》)宋时眉妆淡扫、浓抹都很时兴,各有拥趸,可不管是“拂镜浓扫眉”还是“纤眉淡淡扫”,都要女子先将自己本身的眉毛全部剃掉,再用眉墨细细描出中意的眉形。

宋代宫廷女子妆容

宋代粉盒与粉扑

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因为可以渲染好气色,也是宋代女子大爱的妆品。最早期的胭脂是用红蓝花汁所制,其名称的由来,有说是因其为“燕国所产”,也有说因其中加入了油脂才得名。除了红蓝花汁,宋人还发现紫铆也可以用来做高级胭脂,“紫铆状如糖霜,结于细枝上,累累然,紫黑色,研破则红。今人用造绵烟脂,迩来亦难得”。“绵胭脂”是指为了便于保存,把色料浸在压实的丝绵薄片中的一种脂粉,和今天女性爱用的“气垫”粉饼颇有几分相似之处。未人对胭脂的需求量极大,专营胭脂的店铺便应运而生。《梦粱录》中记载了临安城里众多的知名店铺,“修义坊北张古老胭脂铺”与“染红王家胭脂铺”大概就是当时胭脂中的知名品牌店了。

盛装的宋钦宗皇后

唇妆,以唇脂(也叫口脂)涂抹。除了娇俏艳丽的红色之外,沉稳低调的檀色,也是宋代女子喜欢的“色号”。另外,除了女子,宋代的男子也很爱用口脂,多数是为了防止嘴唇龟裂,也有一些风流男子是为了显得“面如冠玉,唇若涂朱”。喜爱香气的宋人,还常常会在口脂中加入香料,“香吻”一词,在宋人那里,或许并非虚指吧。

至于手部,宋代女子早已深谙美甲之法:将艳红的凤仙花捣碎后,加入少许明矾,制成染甲花汁。将花汁敷在指甲上,缠上布条过夜,前一两次颜色较为浅淡,连染三五次,指甲即可艳若胭脂。只要染法得当,甲色能保持十几二十天,也不会被洗掉(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这种点染指甲的方法,真是一点也不比今日的指甲油逊色!当时就连七八十岁的老妇人也很爱染甲,看来爱美之心,无分年纪。

所谓“闻香识美人”,对于嗜香如命的宋人而言,身上怎么可以没有香气呢?除了随身佩戴香囊之外,宋人还有一种香身妙物——蔷薇水。蔷薇水又称为荼蘼花露、蔷薇露、大食水等,是从域外传入中国,用白金为甑,采蔷薇花蒸馏而成的液态香品。

宋人蔡绦的《铁围山丛谈》谈到了进口蔷薇水的过人之处:大食国的蔷薇花因为本身十分馥郁,所以制成的蔷薇水香气浓烈,虽然贮存于琉璃瓶中,还用蜡密封,但是其香味仍然能从中透出。涂洒于衣裳之上,数十步外都能闻到香气,十余天过后,香气仍然不会消散。如此香醇的花露,浓度大概应该接近精油级别了吧。

宋代琉璃瓶:定州北宋塔基地宫出土文物

据宋人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关于蔷薇水的记载:“近禁中厚赂敌使,遂得其法煎成,赐近臣。”看来,宋代皇室不但很喜欢蔷薇水,甚至不惜花费重金求得制作方法,还将制成的蔷薇花露赏赐给近臣。

其实不止皇室,宋代民间也极爱这芳香怡人的蔷薇水,所以坊间也会模仿中东人提取蔷薇水的方法来制作花露,不过因为香气浓烈的上等蔷薇花材比较难得,所以选用素馨、茉莉花来替代,做出的花露虽然已经很香,但和真正的大食国蔷薇水比起来,仍是远远不及。“……但视大食国真蔷薇水,犹奴尔。”(宋·蔡绦《铁围山丛谈》)

蔷薇花露如此金贵难得,宋代贵女都以拥有一瓶为傲。正是“美人晓镜玉妆台,仙掌承来傅粉腮。莹彻琉璃瓶外影,闻香不待蜡封开”(宋·虞俦《广东漕王侨卿寄蔷薇露因用韵》)。

宋 佚名《盥手观花图》局部 vB/maAUSX3Bf5bbvvKxDIgSkYQeSUQH3SFJeckO8bxzBI5S/3GHYBf9SKMX+d6t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