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对外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党、政府、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等要强化统筹协调,各有侧重,相互配合,形成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局面,确保党中央对外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落到实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对外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显著成就。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加强,顶层设计更加科学,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统筹两个大局更加有力,对外工作运行更加高效。
进一步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为加强党中央对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大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决策和统筹协调职责,将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负责外事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为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更好统筹外交外事与涉海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工作纳入中央外事工作全局中统一谋划、统一部署。二〇一八年五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外事工作,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要发挥决策议事协调作用,推动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为外事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提供有力指导。要深化外交布局,落实重大外交活动规划,增强风险意识,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进一步理顺地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地方外事工作是党和国家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对外交往合作、促进地方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在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集中统一领导下,统筹做好地方外事工作,从全局高度集中调度、合理配置各地资源,有目标、有步骤推进相关工作。二〇一七年二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党对地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地方党委对本地区外事工作的主体责任,完善省以下地方党委对外事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体制。要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外事工作的指导、协调、管理、服务,使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贯彻落实。
稳步推进驻外机构体制机制改革。二〇一七年二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革驻外机构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的实施意见》,要求深化驻外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在二〇一八年六月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落实对外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驻外机构管理体制。
推动援外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二〇一七年二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革援外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优化援外战略布局,改进援外资金和项目管理,改革援外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对外援助综合效应。为加强对外援助的统筹协调,推动援外工作统一管理,改革优化援外方式,更好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共建“一带一路”等,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走向世界,以负责任大国参与国际事务,必须善于运用法治。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综合利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开展斗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加强国际法治领域合作,加快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加强国际法研究和运用,提高涉外工作法治化水平。加强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积极发展涉外法律服务,强化企业合规意识,保障和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