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武德九年(626 年),唐太宗李世民将年仅八岁的李承乾册立为太子。据史书记载,李承乾天性聪慧,风采峻拔,深受李世民宠爱。然而,这样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孩子,却在成长过程中渐行渐偏。成年后的李承乾逐渐变得骄纵自负、无心朝政,终日沉溺享乐,甚至欺压百姓,殴打劝谏的大臣,俨然一副纨绔子弟的模样。

李世民察觉太子行径日益荒唐,屡加训诫。但此时李承乾的性格已定,李世民的教诲不仅无效,反而激起了他的逆反心理。贞观十七年(643 年),李承乾因图谋造反败露,被废为庶人。同年,李世民册立第三子李治为太子。

为了防止新太子及后世子孙重蹈覆辙,李世民决定将自己一生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的智慧整理成书,以启迪后人。于是,他在百忙之中亲自撰写了《帝范》,并于贞观二十二年(648 年)将此书传授给李治,嘱托道:“饬躬阐政之道,皆在其中。朕一旦不讳,更无所言。”

次年,李世民驾崩。

《帝范》是一部真正站在社会顶峰,直指事物运转本质的伟大著作。在书中,李世民深入阐述了为君者的自我修养、用人之道、统御之术,乃至对经济、民生、教育、军事等国家事务的独到见解。全书从“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十二个方面系统展开,条分缕析、鞭辟入里,详尽描绘了一个理想君主、优秀管理者应具备的品格、智慧与治理手腕。

《帝范》自问世以来,备受后世学者推崇,被誉为“兴亡治乱之伟业,安邦定国之鸿谟”。它不仅为君主提供了治国理政的准则,也为普通读者指出了阶层跃升的方向与路径。

为了让更多人领会这位千古一帝的思想精髓,亲身感受“贞观之治”的风采与魅力,编者以《帝范》为纲领,创作了此书。本书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以李世民的生平事迹和治政成就为案例,辅以四十余位历史帝王的谋略手段,对原文思想加以印证与解读。这不仅是一本帮助人们掌握成事之道的励志读物,更是一卷提升见识、涵养文化的贞观画卷与历史长轴,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读。 cAE9j9MScyjQCTGd7bgk0jENu864olqZJ7Qzm26pKQTShug8rsKxc78Lh0aEduX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