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电力大数据概述

我国正处在数字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信息量激增。人类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面临着全球信息化资源快速扩张的问题。随着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进程的启动,我国也进入大数据时代。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将信息处理技术列为四大关键技术创新工程之一,这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2014年,“大数据”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战略。随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逐步建立,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到2020年,我国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已经发展成熟,信息社会的智能化程度显著提升。2022年,数据分析、ChatGPT等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拓宽了大数据的应用前景。同年,我国大数据产量达到8.1ZB,产业规模增至1.57万亿元。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2021年大数据产业进入了集成创新、深度应用的新阶段。大数据在医疗、工业、交通等领域的技术融合和应用创新不断加速,重点从虚拟经济转向实体经济;在信息安全、模式识别、语言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取得突破,强化了大数据技术的优势。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各行各业都在走数字化转型的道路。电力大数据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与经济发展有着紧密且广泛的联系,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电力是关键能源,使用量大。目前,电力系统已产生PB级的电力大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对供电公司的运营至关重要,也在人口普查、人员流动监控、特殊群体监控、治安管理监督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价值。尽管电力大数据的价值很高,但由于其规模庞大、信息复杂,利用起来颇具挑战。因此,如何挖掘电力大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成为当下研究热点。2013年3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委会发布《中国电力大数据发展白皮书(2013)》;2013年为“中国大数据元年”,掀起了电力大数据研究的热潮。

电力大数据与传统电力数据不同,其特点包括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样、获取难度大、处理效率要求高等,这些都对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了挑战。电力大数据也为各领域的应用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尤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电力大数据正在向更高层次、更深层次的智能化、精细化应用发展。

1.1.1 电力大数据的定义

电力大数据是指在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过程中,通过传感器、智能设备、视频监控设备、音频通信设备、移动终端及其他各种数据采集渠道,收集到的海量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业务数据。电力大数据是供电公司的新型资产。电力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样、数据产生速度快的特点,并且包含有价值的信息,可以用于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提高电力供应的效率和质量,以及促进电力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1.1.2 电力大数据的来源

电力大数据的来源广泛,涵盖了物理电网的各个环节,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调度等。这些数据主要来源于各种传感器和计量设备,用于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性能参数。

发电系统:发电设备,如发电机、锅炉和燃气轮机等通过传感器和计量设备监测发电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和电量等参数数据。这些数据被传输到电力系统的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和分析。

输变电系统:输变电系统中的设备,如变压器和开关设备等通过传感器监测发电过程中的温度、电流和电压等参数数据。这些数据同样被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

配电系统:配电系统中的设备,如变电所和配电房等通过传感器监测用电过程中的数据,包括电流、电压和负载等参数数据。这些数据也被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

用户用电数据:用户用电数据是电力大数据的另一个重要来源。电力企业通过智能电表和智能电能管理系统等设备,采集用户的用电数据,包括用电负荷、用电量、用电时间和用电习惯等。这些数据用于支持电力企业在电网规划、调度、运营和维护等方面的决策。

市场相关数据:市场相关数据包括电力市场价格、煤炭价格、油价等相关能源市场信息。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电力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和市场价格等信息,解决电力生产、调度和交易等问题。

本书主要关注电网侧的数据应用,包括设备资产、客户服务和电力能量流三类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电力企业可以掌握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优化供电计划,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质量。

1.1.3 电力大数据的特征

电力大数据具有4个显著特征,即数据量大,复杂度高,价值高和时效性强。

1.数据量大

电力行业的大数据具备显著的大数据特征,尤其是其庞大的数据规模。电力是支撑全球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基础设施,因此与之相关的电力大数据覆盖了从生产到管理,再到客户服务的整个业务流程。电力大数据的收集不仅包括实时的数据流,也涵盖非实时的信息,其时间分辨率可以从年度到毫秒级别,展现出其广泛性、多源性、复杂性等特点。随着高级配电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普遍使用,电力企业的数据存储需求进入高速增长的阶段。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智能电网的形成,电力大数据的规模增长速度逐渐超出行业预期。这种具有多样化特点的数据量的激增对电力企业构成了双重影响—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电力企业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为业务运营提供更加精准和有价值的信息,是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一个核心议题。

2.复杂度高

电力大数据的另一个关键特征是其数据的复杂度高。在电力系统的传统模式中,数据主要来源于电表的计量和计费数据、电流和电压等电力参数,以及设备状态的监测数据。第一,随着智能电网的到来,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以及电力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非结构化数据在电力数据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如图像和视频,使数据的来源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第二,电力大数据的维度非常高,涉及时间、空间、属性等多个方面,增加电力大数据的复杂性的同时对数据的关联整合和维度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电力大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强调与外部数据的关联,如政府经济数据、社会管理数据、环境保护数据和气象数据等,这些因素进一步增加了数据的复杂性。复杂多样的数据为电力大数据提供了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但也大幅提升了数据分析的难度,这就要求具备更完善的数据模型和更先进的算法技术,以便对电力系统进行高效的管理和维护。

3.价值高

电力大数据蕴含着丰富的洞察信息,深入研究和挖掘这些信息,为电力供应和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促进社会发展,是电力大数据价值探索的核心目标。例如,分析电力大数据可以帮助预见可能的设备及电网故障,增强电网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可以对电力需求趋势进行分析,以便有效地调度电力资源,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营效率,并减少运行成本;可以利用大数据预测市场需求,为电力销售策略的制定提供关键信息,增强电力公司的经营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还可以通过分析设备的历史数据来实现更精准的故障预警,优化维护计划,提高运维团队的工作效率,提升电力服务质量,推动电力企业生态环境的构建。

4.时效性强

电力大数据的处理需要高度的时效性和实时性,以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例如,利用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对电力系统的设备和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再将这些数据实时发送到云端。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挖掘,从而提升数据处理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电力企业可以构建预测和优化模型,以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调度优化。这些技术手段能显著提升电力大数据的处理效率和质量,助力电力企业实现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1.1.4 电力大数据的分类

电力大数据具有不同的分类,如数据来源、数据类型和数据的时效性等。不同的分类,需要应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来进行数据的处理、储存、分析和展示。同时,在各种应用场景中,根据需要会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维度划分。

1.按照数据来源分类

电力设备数据涉及各类发电设施、变压器、开关设备、输电线路、配电设备及电度表等的数据,还包含电池、不间断电源、空调等设备的数据。能源数据主要包括发电量、用电量、负荷率和功率等。负荷数据则包括用电负荷、峰谷电价和负荷预测等。天气数据涵盖气象条件和预测信息,如温度、湿度、风速和降雨量等。用户数据涉及用户的用电习惯、消费模式和用户类别等。

2.按照数据类型分类

结构化数据拥有预定义的格式和字段,可以进行关系型查询。例如,电力系统中的负荷数据、能源数据和电价数据等。半结构化数据具有一定的标签或标记,可以揭示数据间的关联。虽然其数据库结构不明确,但依然可用于查询和组织,如XML、CSV文件等。非结构化数据则没有固定的格式,通常包括各类文档、图片、视频等,其在大数据分析中需要特别的工具和技术来挖掘和分析。

电力大数据领域中还有其他几个重要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数据处理方式:在线处理数据主要针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如电力负荷预测;而离线处理数据则适用于对历史数据的深入分析,如电力市场研究。

(2)应用场景:涉及能源管理、电力市场交易、电力设备健康监测、配电网建设优化,以及智能家居等多个方面。

(3)处理技术: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查询等方面,常用技术有传感器、数据库、Hadoop等。

(4)挖掘技术: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XpryGHHtM7vbc5uYZUYS+wY2OEtiMXR4DfyLgSHokKu7YFneevxt9AUjyKYi3h8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