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两年,数据中心仍然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生成式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绿色节能低碳政策的不断更新和实施及液冷技术的逐步应用,促使一些新的相关数据中心标准规范出台,对一些既有的标准规范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
数据中心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四类,而国家标准又可以分为数据中心直接标准和数据中心相关标准。近两年颁布的数据中心国家标准并不多,团体标准却非常多。
数据中心建设除了要遵循专门为数据中心颁布的国家标准,新颁布的数据中心国家标准如表1所示,还要符合相关行业的国家标准的要求,新颁布的与数据中心相关国家标准如表2所示。
表1 新颁布的数据中心国家标准
表2 新颁布的与数据中心相关国家标准
数据中心的行业标准主要以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的标准为主,新颁布的数据中心行业标准如表3所示,其他行业也有一些关于数据中心的标准,但数量不多。
表3 新颁布的数据中心行业标准
数据中心的地方行业标准主要集中在数据中心的节能和节水领域,除北京市相对数量较多外,其他城市近二年来颁布的数量不多,新颁布的地方标准如表4所示。
表4 新颁布的地方标准
数据中心的团体标准是近几年最活跃的标准,新颁布的团体标准如表5所示,但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在于编制质量粗糙,影响力很小,很多标准颁布后就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该类标准确实还需要加强管理和扶持。
表5 新颁布的团体标准
(续表)
(1)GB 50462—2024《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标准》。该标准总结了近年来数据中心安装工程在设计、材料、设备、施工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按照过程控制强化验收的原则,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其目的是加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工程管理、规范施工及验收要求,保证工程质量。该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
(2)GB/T 42581—2023《信息技术服务 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等级评价准则》。该标准界定了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等级模型,规定了业务连续性等级要求,明确了对应的评价方法。该标准适用于以下内容:建立、实现、维护和持续改进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选择外包数据中心提供部分设施的,评价供方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能力和水平;外部评价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等级。
该标准提出的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等级模型专注于数据中心本身的业务特点,适用于提供场地服务、云计算(算力)服务和业务处理服务等各种服务类型的数据中心,可用于评价不同数据中心的业务连续性等级,也可指导数据中心提升自身业务连续性等级。
(3)GB/T 43331—2023《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技术和分级要求》。规定了互联网数据中心在绿色节能、可用性、安全性、服务能力、算力算效和低碳等方面的技术和分级要求,适用于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建设、运维和评估。
(1)GB 23864—2023《防火封堵材料》。该标准规定了防火封堵材料的分类与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贮存、运输。该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中的各种贯穿孔洞、构造缝隙所使用的防火封堵材料或防火封堵组件;不适用于建筑配件内部使用的防火膨胀密封件和硬聚氯乙烯建筑排水管道阻火圈。
(2)GB 19517—2023《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该标准的目的是使人、环境和产品之间的安全水平得到最佳平衡,使电气设备在产品设计、制造、销售和使用时最大限度减少对生命、健康和财产损害的风险,并达到可接受的水平。该标准给出了各类电气设备产品的基本安全要求信息。
该标准适用于包括由化学能、光能和风能等转化的电能应用范围内的产品或部件。此外,对于那些内部产生的交流电压超过1000 V及直流电压超过1500 V且无法接触的产品,也属于该标准适用范围。
(3)GB 21520—2023《显示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该标准规定了显示器的能效限定值、能效等级、能效计算及测试方法。该标准适用于屏幕对角线尺寸不小于40 cm,以液晶显示器(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为显示方式的平面和曲面的普通用途和商用显示器。显示器也适用于以LED为显示方式。像素间距大于0.30 mm且小于或等于2.60 mm、最大亮度不大于3000 cd/m 2 的LED一体化显示终端。
(4)GB/T 43456—2023《用电检查规范》。该标准规定了用电检查工作规范,包括常规用电安全检查、重大活动保障检查、其他检查、证实方法等。该标准适用于依法取得供电类电力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对其经营区域内电力用户开展用电检查,以及电力用户开展用电安全自查。
(5)GB/T 36276—2023《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该标准规定了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外观、尺寸和质量、电性能、环境适应性、耐久性能、安全性能等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了编码、正常工作环境、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6)GB/T 21431—2023《建筑物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该标准规定了建筑物雷电防护装置的检测分类及项目、检测要求和方法、定期检测周期、检测流程、检测记录、结论判定及报告。适用于建筑物雷电防护装置的检测。
(7)GB/T 5700—2023《照明测量方法》。该标准规定了照明测量的一般要求、测量仪器和处理方法,以及建筑照明测量、道路照明测量、夜景照明测量和室外作业场地照明测量的实施方法,适用于建筑、道路、夜景和室外作业场地的照明测量,其他场所照明测量可参照执行。
(8)GB/T 17758—2023《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该标准规定了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的型式与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适用于工艺型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和名义制冷量大于或等于7000 W的舒适型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9)GB/T 42729—2023《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使用指南》。该标准提供了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指导和建议,以及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制造厂商向用户提供可能发生危险的相关信息,适用于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的使用。
(1)YD/T 4127—2023《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能力评价技术要求》。该标准规定了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能力的服务条件及服务要素,定义了服务能力的各项关键服务指标,提出了服务能力评价的划分要求。该标准适用于评价服务商的对外服务能力水平,整体对服务商承揽互联网数据中心(云数据中心)业务的专业化服务能力进行考量。
(2)YD/T 4203—2023《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防雷与接地技术要求》。该标准规定了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的防直击雷系统、接地和等电位联结结构、设备设施的接地、雷电过电压防护等要求,适用于新建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的防雷接地。
(3)YD/T 4274—2023《单相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设计要求》。该标准规定了单相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IT设备、液冷系统等相关的设计技术要求,适用于应用单相浸没式液冷技术的数据中心设计和规划。
(4)YD/T 4275—2023《互联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监控指标规范》。该标准规定了互联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包括电气、空调及监控系统,不包括IT基础设施)应满足的监控指标,适用于互联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及其监控和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5)YD/T 4411—2023《单相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测试方法》。该标准规定了单相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的测试方法,包括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节点稳定性、节点可靠性、节点交互、节点容错、节点硬件性能等方面,适用于单相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建设和运维中的测试验证。
(6)YD/T 4458—2023《数据中心精细化运维技术要求及评估方法》。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运行维护管理在流程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资源管理、人员与组织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要求和评估方法,适用于数据中心企业使用或构建运维流程体系,以及有关机构进行评价和指导,可供其他相关行业或组织参考。
(7)YD/T 4624—2023《微型集成化数据中心技术要求》。该标准规定了微型集成化数据中心硬件及架构技术要求,包含电气、空调、监控、安防、消防、结构系统等,适用于指导微型集成化数据中心的设计和实现。
(8)YD/T 4625—2023《数据中心能耗管理系统技术要求》。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能耗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架构和关键模块的技术要求,适用于全国各地区数据中心能耗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分析、诊断、优化。
(9)YD/T 4626—2023《数据中心运营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和智能化分级评估方法》。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运营管理系统在监控管理、运维管理、运营管理、安全管理四个方面的技术要求和分级评估方法,适用于数据中心各类型运营管理系统智能化管理能力的等级评估。
(10)YD/T 4627—2023《数据中心网络智能管控及运维系统技术要求》。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网络智能管控及运维系统的系统架构、功能架构、数据中心网络意图实现管理、数据中心网络意图保障管理等功能及关键流程,适用于基于数据中心网络智能管控及运维系统的研发和测试。
(11)YD/T 4628—2023《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验证测试技术规范》。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验证测试质量技术要求,主要为确保电子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实现数据中心工程高质量交付、安全适用、节能环保。该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验证测试。
(12)YD/T 4630—2023《边缘数据中心分类分级及技术要求》。该标准规定了边缘数据中心的定义、边缘数据中心分类和分级的方法及边缘数据中心分级的技术要求,适用于边缘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建设、运维和评估。
(13)YD/T 4631—2023《面向业务需求的数据中心设计要求》。该标准规定了面向业务需求的数据中心建设和升级改造等方面的设计要求,适用于指导云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及金融等特殊领域数据中心的建设及升级改造工作。
(14)JB/T 14405—2023《绿色数据中心用飞轮储能装置》。该标准规定了飞轮储能装置的环境条件、基本要求、部件技术要求、试验、检验规则、附件与清单、铭牌标识及运输和贮存,适用于绿色数据中心用飞轮储能装置的制造。
(1)JR/T 0265—2023《金融数据中心能力建设指引》(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布)。该标准规定了金融数据中心治理、场地环境、网络通信、运行管理和风险管控的能力要求,适用于金融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
(2)NB/T 11400—2023《电力数据中心设计规程》(由国家能源局颁布)。该标准适用于满足电力系统(包含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内蒙古电网公司、各发电集团等)生产调度和数字化应用需求,用于部署服务器、存储设备等设施的场所,还适用于电力数据中心的新建或改建设计。
(3)CH/T 2019—2023《北斗导航基础数据中心维护与管理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颁布)。该标准规定了北斗导航基础数据中心相关的通信设备、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保障设施、业务管理、人员和制度及安全与应急保障等维护与管理相关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北斗导航基础数据中心维护与管理,其他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数据中心及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数据中心的维护与管理可参考使用。
(1)DB11/T 1282—2022《数据中心节能设计规范》。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节能设计总体要求、云边协同节能设计要求、选址和设备布置节能设计要求、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制冷系统节能设计要求、供电系统节能设计要求、智能化管理系统节能设计要求、IT系统节能设计要求等内容。该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数据中心的节能设计,既有数据中心改造的节能设计可参照实施。
(2)DB11/T 2019—2022《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规范 数据中心》。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能源计量的种类和范围、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原则、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要求、能源计量的管理要求、能源计量的数据要求,适用于数据中心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
(3)DB11/T 2052—2022《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与方法》。该标准规定了绿色数据中心的评价对象、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适用于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活动,包括数据中心自评价、相关方评价和第三方评价。
(4)DB11/T 936.18—2023《节水评价规范 第18部分:数据中心》。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节水评价的基本要求、评价指标及评分细则,适用于数据中心的节水评价。
(5)DB11/T 1139—2023《数据中心能源效率限额》。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能源效率限额指标要求、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节能措施与管理,适用于全年电力能源消耗量500万kW·h及以上的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计算和考核。
(6)DB11/T 1764.11—2023《用水定额 第11部分:数据中心》。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用水定额的计算方法、用水定额和管理要求,适用于采用水蒸发原理冷却的数据中心的用水管理。
(7)DB11/T 2165—2023《数据中心合理用能指南》。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能源使用的基本要求和节能运行要求,适用于数据中心能源使用的指导和管理。
(1)DB31/T 1395—2023《绿色数据中心评价导则》(上海市标准)。该标准确定了绿色数据中心评价的范围,规定了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等内容,适用于上海市内拥有100个机架及以上规模的数据中心绿色评价,而规模小于100个机架的数据中心可参照该标准的相关规定执行。
(2)DB4403/T 367—2023《绿色数据中心评价规范》(深圳市标准)。该标准规定了绿色数据中心的评价体系框架、等级划分及评价对象、评价方法、评价程序、评价报告和复核监督,适用于深圳市绿色数据中心的评价活动。
(3)DB23/T 3211—2022《“互联网+监管”系统大数据中心数据质量规范》(黑龙江省标准)。该标准规范了黑龙江省“互联网+监管”系统的数据汇聚过程中对数据质量要求与非标准数据的反馈流程,适用于黑龙江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大数据中心的数据质量工作。
(4)DB23/T 3512—2023《大数据中心算力评估规范》(黑龙江省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大数据中心算力评估方法,适用于大数据中心算力评估,并为大数据系统研发、测试、生产、应用提供数据参考,同时可作为大数据中心能力的评价依据。
(5)DB34/T 4641—2023《交通管理大数据中心数据模型建设规范》(安徽省标准)。该标准确立了交通管理大数据中心数据模型建设流程,并规定了交通管理大数据中心数据模型建设的数据处理、特征选择、数据建模、模型评估、模型发布等要求,适用于交通管理大数据中心数据模型建设。
(6)DB36/T 933—2023《数据中心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江西省标准)。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雷电防护装置的术语和定义、检测项目与判定、常用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与接地检测、检测一般要求等,适用于江西省行政区域内数据中心的雷电防护装置安全性能检测,不适用于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数据中心雷电防护装置检测。
(7)DB52/T 1734—2023《数据中心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贵州省标准)。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雷电防护装置的检测流程、检测内容与要求,适用于数据中心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
(1)T/CCUA 023—2023《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文档管理要求》。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维、优化改造、报废全生命周期文档的管理要求,包括文档的产出、分类、编码、收集、归档、保管、使用、移交与销毁的要求,适用于自用型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产出文档的管理,其他数据中心可参照执行。
(2)T/CCUA 002—2024《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维服务能力要求》。该标准确立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维服务能力的模型和框架,规定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维服务能力级别及不同级别运维服务能力的要求。该标准适用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维服务组织在制度、人员、资源、技术和过程方面,建立、保持和改进运维服务能力,评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维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
(1)T/DZJN 164—2023《数据中心蒸发冷凝氟泵热管空调技术规范》。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蒸发冷凝热管冷却系统的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检验及安装、能效评价的技术要求,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数据中心所采用的热管+氟泵+蒸发冷凝+机械制冷空调机组及系统设计。
(2)T/DZJN 174—2023《数据中心碳标签评价规范》。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碳标签评价的相关术语、核算边界、评价内容和评价划分方法,适用于指导相关方对正在使用的数据中心进行碳标签评价,包括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并应定期核算和报告排放量的法人数据中心,以及视为法人的独立核算的数据中心。
(3)T/DZJN 175—2023《数据中心碳排放控制规范》。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碳排放控制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边界、碳排放数据采集与管理规范、碳排放量识别与计算规范、碳排放管理规范和碳排放控制措施规范。该标准适用于指导数据中心行业控制碳排放,也可为数据中心企业开展碳排放有效控制提供依据或方法参考。
(4)T/DZJN 236—2024《边缘计算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设计标准》。该标准规定了边缘计算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各系统(选址、建筑结构与防护体系、电气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给排水系统、智能化系统、布线系统、消防与安全、能效要求与能源管控系统等)的设计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边缘计算数据中心工程的规划和设计。
(5)T/DZJN 249—2024《数据中心间接蒸发冷却塔》。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间接蒸发冷却塔(以下简称间接蒸发冷却塔)的术语和定义、型式与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该标准适用于具有空气预处理模块,利用蒸发冷却原理,以水、空气为介质,能根据数据中心需求产出相应水温、为液冷工作介质降温或供冷凝器散热的复合式间接蒸发冷却塔。以其他液体作为介质的间接蒸发冷却塔制造也可参照该标准。此外,该标准不适用于产生高温冷水的间接蒸发冷却冷水机组。
(6)T/DZJN 250—2024《数据中心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为数据中心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工程的验收,包括蒸发冷却冷风系统与蒸发冷却冷水系统等正式投入使用前的施工验收工作,适用于数据中心新建及改扩建工程。
(7)T/DZJN 251—2024《数据中心自然蒸发冷却气象参数》。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自然冷却、蒸发冷却空调系统与设备节能设计计算用气象参数,旨在确保蒸发冷却空调系统与设备节能设计相关规范的有效实施,提高节能设计质量。该标准适用于各类数据中心风侧、水侧及制冷剂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和自然冷却系统。该标准中所提供的气象参数适用于自然冷却、蒸发冷却空调的设计计算与设备选型。
(8)T/DZJN 252—2024《直接蒸发冷却预制化数据中心模块》。该标准规定了直接蒸发冷却预制化数据中心模块的运行模式、安装方式及气流组织、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测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适用于能够与数据中心直接对接的全新风直接蒸发冷却预制化模块产品。
(1)T/CCSA 431—2023《数据中心服务器机柜抗地震性能测试和评估方法》。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服务器机柜抗地震性能的测试要求,包括承载要求、动力特性和抗地震考核测试要求及结果评判、分级方式,适用于对数据中心服务器机柜抗地震性能的测试和技术选型。
(2)T/CCSA 432—2023《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数据中心》。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术语和定义、计量要求、核算边界和核算方法、数据质量管理及报告内容和格式,适用于数据中心运营期间的核算与报告要求。
(3)T/CCSA 437—2023《数据中心预制化率评估方法和要求》。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预制化率评估方法和要求,包括全系统类、基础设施类、机电工程、建筑和IT系统等,适用于规模大于或等于100个标准机架的数据中心。
(4)T/CCSA 460—2023《数据中心智能建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技术要求》。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智能建造在工程勘察、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测试验收等阶段的技术要求及数据中心智能建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适用于数据中心建造阶段的管理。
(5)T/CCSA 507—2024《数据中心节能减排改造技术要求和评估方法》。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节能减排改造相关的基本规定,节能减排改造流程、建筑布局与建筑热工、信息系统节能、通风与空调系统及给排水系统、电气系统、自动控制和能耗监测系统、节能减排改造评价方法等内容。该标准适用于能效水平不满足GB 40879—2021《数据中心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限定值及各地方政策标准规定的数据中心、规模大于100个标准机架的数据中心扩建、改建的数据中心,以及节能减排水平主动优化和能效成本持续降低的数据中心。
(6)T/CCSA 508—2024《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PUE)评估和验收规范》。该标准从数据中心设计阶段、运行阶段对电能利用效率技术、评估和验收要求进行了规范,适用于新建数据中心,改扩建数据中心参照执行,以及独立配电、空气冷却、电动空调的数据中心建筑单体或模块单元的设计、运行阶段电能利用效率评估和验收。
(1)T/CRRA 1303—2022《数据中心资源综合利用 工作指南》。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资源综合利用的工作准则,适用于数据中心与为数据中心提供资源综合利用服务的企业,也适用于为数据中心单位提供服务(评价、碳核查、碳交易、碳资产管理等)的第二方、第三方机构。
(2)T/CRRA 1304—2022《数据中心资源综合利用 回收处理企业管理规范》。该标准规定了参与数据中心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资质与能力、回收和处理过程、碳减排和管理的要求,适用于推荐符合要求的回收企业和处理企业开展数据中心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3)T/CRRA 1305—2022《数据中心资源综合利用 第三方评价机构管理要求》。该标准规定了对数据中心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实施第三方评价机构的通用要求、结构要求、资源要求、过程要求和管理要求,适用于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工作。行业协会、相关方可参考该标准对评价机构实施管理。
(1)T/CA 303—2022《水下数据中心设计规范》。该标准规定了水下数据中心的分级与性能要求、选址与系统组成、水下舱体系统设计要求、电气系统设计要求、空调系统设计要求、监控系统设计要求、网络与布线系统设计要求、动力与通信缆线系统设计要求、消防与安全系统设计要求,适用于指导和规范新建、改建和扩建部署于海洋的水下数据中心设计工作。部署于湖泊、江水等水下的数据中心可参照该标准执行。
(2)T/CA 304—2022《数据中心机电施工图深化设计技术标准》。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机电施工图深化设计技术要求,范围包括数据中心通风与空调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弱电工程及消防工程等机电专业,内容包括数据中心机电专业系统图、施工平面图、机电BIM(建筑信息模型)、管线综合平面图、剖面图及大样详图等。该标准适用于数据中心机电施工图的深化设计。
(3)T/CA 305—2023《零碳数据中心分级与评价方法》。该标准规定了零碳数据中心评价的基本要求、约束条件、评价体系及评价流程,适用于具备一定低碳发展基础的数据中心企业开展零碳数据中心的创建提升及评价工作。
(4)T/CA 306—2023《数据中心热环境数值模拟技术细则》。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室内外热环境数值模拟、局部热环境数值模拟、热环境瞬态数值模拟的分析对象、建模要求、网格划分、求解过程、结果分析等内容,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数据中心热环境分析、验证及评价。
(5)T/CA 307—2023《数据中心浸没液冷系统碳氟类冷却液技术要求和测试规范》。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浸没液冷系统中碳氟类冷却液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适用于数据中心浸没液冷系统中的碳氟类冷却液的研发、生产和使用。
(6)T/CA 602.2—2024《智能计算数据中心设计要求》。该标准规定了智能计算中心的总体要求、设备、建筑、电气等方面设计要求,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智能计算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
(1)T/GDEA 002—2023《数据中心机房封闭通道设计规范》。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机房封闭通道设计的术语和定义、机房环境要求、典型送回风方式、冷热通道布置原则、气流组织性能指标、监测与调整,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数据中心机房封闭通道设计。
(2)T/GDEA 003—2023《高功率密度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设计规范》。该标准规定了高功率密度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设计的术语和定义、通用要求、室内外设计计算参数、空气调节与气流组织、冷源、监测与控制,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高功率密度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设计。
(3)T/GDEA 004—2023《数据中心节能控制可视化平台技术要求》。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节能控制可视化平台的术语和定义、节能控制可视化平台、数据交换和数据格式,适用于数据中心节能控制可视化平台的设计、实施与运行维护。
(1)T/CQAE 20001—2023《边缘计算数据中心工程技术规范》(由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颁布)。该标准为规范边缘计算数据中心的设计、施工、综合测试、竣工验收、运行与维护、弃用与拆除,保证工程的质量,促进技术进步,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制定本规范。
(2)T/CECS 1399—2023《数据中心监控与管理标准》(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颁布)。该标准为规范和提高数据中心监控与管理水平,保证电子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环保,制定本标准。该标准适用于各类数据中心的监控与管理。
(3)T/BFIA 025—2023《金融数据中心能效管理指南》(由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颁布)。该标准提供了金融数据中心的能效指标、规划建设和管理运营等能效提升指导内容,适用于指导金融数据中心在建设及运营方面的能效管理。
(4)T/ZSA 216—2023《相变浸没式直接液冷数据中心设计规范》(由中关村标准化协会颁布)。该标准规定了相变浸没式直接液冷数据中心的机房基础设施、机柜布局、相变浸没式直接液冷系统、供配电系统和智能化系统等设计要求,适用于应用相变浸没式液冷技术解决方案新建、扩建和改建相变浸没式直接液冷数据中心的规划与设计。
(5)T/CABEE 056—2023《数据中心锂离子电池室设计标准》(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颁布)。针对锂离子电池特性和在数据中心的应用特点,该标准对数据中心锂离子电池室的环境设计、建筑与装修及设备布置、空气调节与通风及给排水、电气设计、消防设计给出相关设计要求,对规范数据中心锂离子电池室的设计,提高数据中心锂离子电池室的安全性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该标准适用于室内放置总容量大于20 kW·h锂离子电池的新建、改造和扩建的数据中心建筑。
(6)T/QGCML 2798—2023《数据中心可视化管理软件技术要求》(由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联合会颁布)。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心可视化管理软件的术语和定义、软件要求、模块功能、性能要求、信息安全、产品测试、产品验收及质量评价等内容,适用于数据中心可视化管理软件的设计及应用。
(7)T/NIISA 004—2023《数据中心环境技术要求及治理规范》(由辽宁省沈抚新区互联网数据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颁布)。该标准界定了数据中心环境分级模型,规定了环境管理的对象及分级指标要求,描述了各指标的测量和评价方法,给出了环境治理方法的指南。该标准适用于数据中心评价自身的环境指标,开展环境治理工作;有资格的第三方机构对数据中心环境进行检测;设备制造商参考本文件制造符合数据中心环境指标要求的ICT(信息与通信技术)设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必须不断完善其技术和内容,以适应技术的演变。为了确保数据中心技术发展的规范性和指导性,制定与时俱进的新标准显得尤为重要。数据中心标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规范和指导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具体内容可以分为国家标准和其他标准两部分。
目前,从国家标准层面上看,还需要补充完善检测认证、低碳方面的标准。
检测认证是保证数据中心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数据中心的生命期一般在10年以上,这期间,数据中心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检测认证不能只在竣工验收时做一次,必须定期检查和认证。现在检测认证的团体标准有很多,由于业务竞争关系,这些标准很难获得,而且质量参差不齐,急需一个公开透明且质量水平上乘的国家标准进行把关和指导。
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这几年已经深入人心,标准较为完善,但缺乏关于碳排放和低碳数据中心方面的国家标准。虽然已经有许多团体标准,但权威性和质量都有待商榷,因此急需有国家标准进行规范和指导。目前,从全国高能耗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家对数据中心的碳排放进行限制指日可待。
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作为国家标准的补充,在数据中心急剧发展的大形势下发挥着重要作用。
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可以归纳为政府主导的标准,只是范围有所差异,通常都是针对选址、规划和绿色节能等方面的。由于这方面的标准很多,继续编制会有一定的难度。在一些新兴技术和新领域方面,可能还有编制新标准的需求,如液冷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算力中心和低碳数据中心等几个方面。
团体标准属于市场标准,虽然也受国家监管,但主要由各个行业协会、学会或社团组织管理,具有选题灵活、内容新颖、编制时间短等优势,是目前标准领域最活跃的一支力量,却也造成了一些混乱的局面,如标准内容重复、质量参差不齐、社团组织监管不力等。国家为了提高团体标准的质量,鼓励社会采用优质的团体标准,2023年8月18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门发布了《推荐性国家标准采信团体标准暂行规定》,打通了一条优秀团体标准直升国家推荐性标准的康庄大道,为提高团体标准的编制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国家强化统筹领导、协会加强监督管理、专家严谨编制标准、社会积极推广应用的合力推动下,团体标准必将沿着健康发展的轨道稳步前行、加速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科计通电子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