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想要赚钱,都得要有产品。
比如,农民想要赚钱,就得种出农作物,农作物就是农民的产品;比如,餐厅想要赚钱,就得做出饭菜,饭菜就是餐厅的产品;比如,培训师想要赚钱,就得打磨出课程,课程就是培训师的产品……
但凡你想要赚钱,你就得有产品,无论你是谁,也不管你身处哪行哪业。也就是说,你想让别人把钱给你,你就得有相对应的产品跟别人交换。
当然,也许你会说,我看有些人没有产品也能赚钱,比如通过炒股、打工等来赚钱。其实,股民想要通过股票交易来赚钱,是需要智慧的,他的智慧就是他的产品。打工更是如此,打工族卖的是自己的时间,他的时间就是他的产品。
金钱流动的背后,是产品的流动。要么是有形的产品,要么是无形的产品。
作为一个个体,有产品跟没有产品,差距非常巨大。
我有一个在广州工作的朋友,每次见面,他都跟我说,以前房贷压力就大,现在有了孩子,每个月又要多花几千元的奶粉钱。然后他就问我:你有没有什么可以赚钱的方法?
每一次,我跟他说:你想要赚钱,就要做一个产品出来。你有了产品,你的客户才会给你钱。
而且我也跟他分析了他的私域情况,并且告诉他与其“卖”别人,不如“卖”自己,你要思考的是做出什么产品。但每次聊完后,下次见面再问他:你的产品做出来没有?得到的回复都是两个字:没有。而我也就只能笑一笑。
无独有偶,我另一个朋友,之前在深圳工作,后来想要追求相对自由的生活,所以回了老家。回到老家后,他就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职业读书人。
他其实非常有才华,高中的时候就拿过市级优秀作文奖,大学读的是文学专业,毕业后还做过一段时间的记者。在家里,他一边读书,一边写作,但就是赚不到什么钱。
然后他就跟我聊天,问我有没有什么赚钱的方法。我就说,你得做一个产品出来,比如你可以教教别人怎么写文章,或者是你开展读书会,带别人读书。因为只有这样,你通过写文章吸引来的粉丝,才会给你钱。
但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在他的公众号文章和朋友圈里,我都没有看到任何产品宣传的影子。他有非常强的内容创作力,这也是他的兴趣所在,但就是没有变现。
因此,到现在他也是过着相对比较清苦的日子,每天喝喝茶、撸撸猫。在别人看来,他悠闲自在得很,但实际上他在财务方面有一些困难,又因为父母每天的念叨,压力也不小。
接下来是我第三个朋友的故事。
我这个朋友在杭州,是某知名院线影城的经理。
在职场上,他混得风生水起,不仅擅长管理工作,而且对自己的业务也很精通,尤其是在做宣传海报方面,非常专业。他的家庭也很幸福,有一个很可爱的儿子。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人们都在居家的那几年,他几乎每天都在挠头,不知到底什么时候能开门营业,同时也在到处寻找,是否有什么方式可以带来新的现金流。
好在当时,我们的线上业务实现爆发式增长,急需人手,所以跟他一起合作了很多企业的线上内训项目。他负责帮我们做项目的视觉呈现,包括制作课程详情海报、朋友圈海报、入学邀请函海报、金句海报、倒计时海报等。
后来因为他的海报做得实在是太好了,基本上只要我们一发朋友圈,就会有人来跟我们要模板。所以后来,我们就帮着他一起做了海报的线上训练营。让所有人备感惊喜的是,训练营一经发售,就卖了2000多份。再后来,我又建议他开发了企业PPT内训的线上课程。
从此,他就从0到1,拥有了自己的产品,成了一个有产品的人。而就是这些产品,帮他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一直到现在,因为他之前的积累,时不时地,他还能接到一些企业内训、PPT定制及海报制作的项目。
你看,这就是有产品和没有产品的区别。
一个人有了产品,就开启了自己的多渠道收益,创造了新的现金流,并且渡过了困境,跨越了周期。但是,如果没有产品,他就会一直陷在生活的旋涡中,原地打转。
这就是我三个朋友的故事,希望这些故事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同时我也希望借着这三个朋友的故事告诉你,作为一个个体,想要创业创富,首先你一定要拥有自己的产品。
而且,有了产品,你不管是付费学习什么课程,你的目标都会更明确——我既是来学习的,更是来找客户的。同时,当你有了产品,参加任何的线下聚会,你才不至于进行无效社交,相反,你会更自信,因为你可以明确地告诉所有人,你可以帮他们解决什么问题,从而实现变现。
如果你没有产品,怎么办?
答案是,你要么自己打磨、创造产品,要么代理别人的产品,成为别人的渠道。
代理别人的产品,或是成为别人的渠道,本质上就是低买高卖,做中间商赚差价。
比如我的小姨,她在菜市场里卖鱼,每天跟我姨丈去海边把渔民的鱼低价收购过来,然后拉到菜市场里高价卖出去,以此来赚取差价。
再有,我们之前做某读书会的代理,也是一样的。某读书会按照不同的代理级别,给我们不同等级的代理价格。然后,我们按照统一的市场价365元将其卖出,赚取差价。
这都是低买高卖。赚取的,都是佣金。
代理产品,尤其是代理虚拟产品,比如课程。好的地方在于,你只负责卖,不用管交付,因此你并没有什么额外的成本,你赚的是纯利润。
但不好的地方是:
(1)交付的人不是你,所以你没有办法保证交付的质量;
(2)售卖产品的时候,你是以你的个人品牌在为其做“背书”。也就是说,客户之所以买你代理的产品,那是因为相信你。如果你代理的产品交付没问题还好,一旦出现问题,你就是在以你的个人信誉承担风险。
所以,代理前的项目调研非常重要。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很难获取非常全面而又准确的信息。
因此,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我非常不建议你去代理他人的产品。相反,我更偏向于打磨自己的产品,把产品交付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而且,也只有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才能在自己的身上形成品牌的积累,你也才会真正地成为时间的朋友。
刚刚我们提到了诸如课程类的虚拟产品,跟虚拟产品相对应的,是实体产品。实体产品,就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
你觉得,实体产品和虚拟产品,哪个更好卖?
有好卖的实体产品,也有不好卖的实体产品;有好卖的虚拟产品,也有不好卖的虚拟产品。没有绝对答案。
但不管怎么样,如果你是卖化肥的,你怎么才能把化肥卖得更好呢?怎么从平时一包一包甚至一吨一吨地卖,变成一年一年地卖呢?换句话说,你怎么才能让客户从一包一包地购买,变成愿意按照一年一年的量来购买?
接下来,我给你分享3个步骤,让你把产品卖爆。
想客户所想?没错。你想要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就一定要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他为什么要购买你的产品?
比如,客户为什么要买烤箱?为什么要买汉堡?为什么要买这个课程?为什么要买化肥?他购买产品背后的需求是什么?他想用产品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任何人购买一款产品,都是因为他有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或者是有一个要完成的任务。
也就是说,客户购买产品,关注的并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是否可以帮他解决某个问题。
比如,客户买烤箱,他关注的可能并不是这个烤箱是什么材质做的,而是能否帮他做好烘焙,好让他可以给孩子们做出爱吃的蛋糕,让他们吃得更健康。
客户买一个汉堡,并非关心这个汉堡是用什么面粉做的,而是能否帮他快速简单地解决一顿午饭,好让他下午不至于挨着饿给客户做报告。
客户买一个课程,并非关心这个课程到底有多少节,而是它能否帮自己赚钱,拿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这是什么?这就是客户的需求。
同理,客户买化肥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不是增产增收呢?毋庸置疑!
既然是增产增收,我们要做的就是围绕客户的这个需求,给他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而产品,就是你要给客户的解决方案。
但不管怎么样,在这儿,首先要特别提醒你,一定要把客户的想要、需要和需求区分开。因为如果你混淆了这三个概念,你就很难把产品卖出去。
什么是客户的想要、需要和需求呢?
客户的想要。比如说,客户看了贾玲的电影《热辣滚烫》,然后激动地说,我也想减肥。但这可能只是客户随口一说,只是想想,他并不一定会付诸行动。
客户的需要。比如说,他吃饱喝足了,摸着自己圆咕隆咚的肚皮说:“哎呀,我真的需要减肥了,再不减肥,我的衣服恐怕都穿不下了。”这是他的需要,但他可能还是会因动力不足而未能实施,因为这并没有达到需求的程度。
那什么是客户的需求呢?就是客户愿意付出代价的需要。比如,为了减肥,我愿意忍受美食的诱惑和运动的疲惫,甚至,我愿意为此付出高额费用聘请教练。
这才是客户的需求。
因此,如果你想要客户购买你的产品,就要把他的想要和需要变成需求。
客户会有哪些需求?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有5个层次,分别是生存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也就是说,在挖掘客户的需求时,你就可以看看你的产品,到底满足了这5个需求中的哪一个,甚至是哪几个。
又或者,你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过往你的客户在购买你的产品时,他们更偏向于满足什么需求。从而来倒逼你去设计与客户做销售的SOP(标准作业程序),从而提升你的成交率。
但遗憾的是,很多时候,即使你挖掘出了客户的需求,客户可能也不会给你付费。因为他并没有感觉到很“痛”。
比如,你在跟一个拥有三个孩子的宝妈沟通时,你发现了她的需求是做副业赚钱,而且你也告诉了她,你有一个很好的副业变现的项目。但是她可能会告诉你,我都带三个娃了,哪还有时间做副业。所以她没给你付费。
为什么做副业变现明明是她的需求,她反而会拒绝你,不给你付费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你没有找到她需求背后的痛点,你并没有戳到她最痛的地方。也就是你并没有发现,在什么场景下,她这个需求是最强烈的。
一个人只有感觉到痛,才会为需求付费。
假设,还是刚刚那个宝妈。她在什么情况下对副业的需求是最强烈的呢?
你需要把它场景化。比如,跟孩子爸爸伸手要钱买奶粉,爸爸突然问“不是才刚给过你钱”的时候;比如,想要给孩子报兴趣班,自己因为没有钱所以没有决定权,不得不回家跟老公商量的时候……如果你想要与她成交,你就一定要把这些场景描述出来。
因此,如果你想要把产品卖出去,甚至卖爆,第一步,你就一定要想客户所想,思考客户为什么要购买你的产品,他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满足什么需求;他是在什么场景下,这个需求最强烈,在什么情况下,他会为了这个需求马上付款。
同理,客户为什么要买化肥呢?也就是客户买化肥是为了什么呢?为了增产增收。那在什么场景下,这种增产增收的需求最强烈呢?
也许是想到邻居家每年的收成比自己好的时候;也许是想到自家孩子要盖房买车结婚的时候;也许是想要得到家里人的尊重,向家人证明自己的能力与价值的时候……
所以,在成交客户的时候,千万不要只是停留在给客户介绍产品的阶段,而是要真正地去挖掘出客户的需求,找出客户的痛点。
挖掘出客户的需求,找出了客户的痛点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重新定位,改变角色。
比如,客户想要通过化肥增产增收。那你就要考虑,是否可以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让庄稼增产增收的专家,来协助客户达成所愿,而不只是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卖化肥的销售人员。
相比于销售人员,客户也会更愿意相信专家。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客户和销售就是一对“天敌”。如果你只是一个销售,客户可能就不会那么容易信任你,因为他会觉得你所讲的只是为了成交。而且,往往最后,你也会陷入跟客户的讨价还价中。
但如果你是专家,你就可以输出自己的专业知识,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重塑客户对你的认知。树立起自己的专家形象,更容易赢得客户的信赖和认可。
完成了想客户所想和自我的重新定位后,接着你就可以围绕客户的目标,重新策划产品,来获得定价权,并把产品从一件一件地销售,做成一年一年地批量销售。
比如,为了帮客户实现增产增收,你就可以策划一个一招制敌、让客户一看就想买的产品。给客户提供“增产增收的年度陪跑”服务,包含以下4大权益:
1.第二年种什么更赚钱的市场预测服务。
2.提高亩产量的年度个性化服务。
3.提供何时能卖出更好价位的顾问服务。
4.提供销售推广的渠道保障服务。
以上4项,每一项都是客户真正想要和关心的,每一项也都是为了实现客户的增产增收。与此同时,告知客户,年度服务的定价就是一年用量的化肥的价格,只要你购买这项服务,就这项服务赠送一年用量的化肥。
所以你看,这不就把化肥的一包一包地零售,变成了一年一年地批发了?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1)提高了客单价,从一次性卖出一包化肥,变成了一次性卖出客户一年用量的化肥,获得了更大的现金流,也保障了更大的利润。
(2)年度陪跑给客户提供的是定制化的服务,这意味着你重新拥有了定价权,从此,便不会再陷入跟同行的价格战和与客户的讨价还价之中。
(3)通过满足客户的真正需求,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跟客户建立了更牢固和持久的关系,更有助于打造客户的终身价值。
这就是把产品卖爆的3大步骤。
第一步,想客户所想,挖掘出客户真正的需求。
第二步,重新定位,改变角色,从销售变成专家。
第三步,重新策划一个一招制敌的产品,让客户看了就想买。
以上3大步骤,就是围绕客户的需求,重新策划自己的产品的路径,也是可以帮助你重新梳理自己的定位的方法。
产品是创业创富不可或缺的要素,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但想要打造好个人品牌,策划出自己的爆款产品,实现创业创富,就必须要充分地了解产品,尤其是产品的分类。
产品的分类有很多种,除了可以按照虚拟产品和实体产品来进行分类,还可以按照引流品和利润品来进行分类。
所谓引流品,就是牺牲当下的利润或给客户提供便利以换取流量的产品。
免费课程或者低价的1元课程,就是引流品;我们逛超市时,经常看到的各种可以试吃的面包和水果,也是引流品;摆在餐厅门口的今日特价菜,其实也是引流品;肯德基和麦当劳的甜筒,也是引流品,但其实它们最大的引流品,是可以免费使用的厕所。同样,汽车服务站的引流品,也是可以免费使用的厕所。
所以你会看到,汽车服务站中的厕所,都会建在服务站的最里面。目的就是不管你是进去还是出来,都得让你经过所有的商店。进去的时候,急匆匆,你可能不买,但是没关系,出来的时候,你慢慢悠悠的,经过时就有可能去购买了。
因此,引流品,顾名思义,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吸引人流。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让客户验货。
比如,免费或者是低价课程,就是为了让客户能够低门槛进入,了解这个课程到底是讲什么的,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老师是否是自己喜欢的……以此来帮助客户判断是否有必要为后端的产品付费。
所以,好的引流品,尤其是课程类的产品,一定是要干货感十足的,否则就不会有后续的转化和复购。因此,即使是作为引流品的课程,在内容的交付上也一定要诚意十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客户觉得你很专业、很有料。
但是,如果只是在交付上诚意十足,那还不足以让客户买单,你还要用心去设计成交的流程。只有这样,客户才会如你所愿地为你付费。
这也就是我们所强调的,交付,不仅是交付,也应该是被精心设计过的销讲(销售演讲)。当然,高手可以做到无痕销讲,不销而销。但无论如何,想要得到客户的认可,又要客户认购,一句话总结就是:交付要诚意十足,成交要用心设计。
交付诚意十足,强调的是,你得先利他。给客户他想要的,满足客户的需要,利他才能利己。而不是什么都不给,就只想要客户买单。
不过,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的是,给客户想要的,是给认知,不给方法;给战略,不给战术。因为如果你把认知和方法都给他了,把战略和战术都给他了,客户就会觉得他都学会了,反而不来找你了。
但事实是,他只是学会了一招半式,甚至还是一知半解。然后他就自己热火朝天地去做,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就又会觉得是你的方法不对。你等于是既害了他,又让他远离了你。
而你呢,也没有拿到你想要的结果。所以结果就是,既不利他,也不利己。因此,好的引流品一定是口碑绝佳且带销转力的产品。而这个销转力,就是要设计出来的。
口碑绝佳,利他;自带销转,利己。利他的同时利己,你做这件事情才可以持续。如果一件事情,只有利他,自己却没有得到任何的正向反馈,这件事情势必不会持久,因为你在违背自己的人性。
什么叫作人性?人性就是想赚钱,想赚很多钱,还想轻轻松松就能赚很多钱。
你长期利他地付出了,但是从不设计如何收钱,那你就是在违反自己的人性。我们不一定要去迎合人性,但是一定不要去对抗人性,不仅包括别人的人性,也包括你自己的人性。
所谓利润品,就是能给自己真正带来利润的产品。设计引流品的最终目的是销售利润品。因此,作为一个想要创业创富的个体,你至少要拥有两个产品:一个是引流品,一个是利润品。
引流品,可以帮你吸引流量,获得客户的认知和认可。利润品,能给你带来真正的利润。
一个个体创业创富者,尤其是希望打造个人品牌变现的个体,可以打磨哪些利润型的产品呢?我们将会在下一章节中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