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可惜了,我的盛世容颜

非要说孙策是死于太爱美,

也没错,

但是要更谨慎点儿说,

我觉得他是死于太追求完美。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明·杨慎《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

前几天我们剧社的年轻人教我一个新词——“脸在江山在”。什么意思呢?这是夸那些长得漂亮的偶像的,只要脸一直漂亮,他们的偶像地位就不倒。我一听就想起一位名副其实的“脸在江山在”,甚至“要脸不要命”的古人了。谁呀?孙策,孙伯符。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这是东汉末年非常重要的一个年份,这一年是改变当时诸侯格局的关键转折点。这一年发生了两件特别大的事:一件是著名的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奠定了其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另一件就是孙策“要脸不要命”的事。

建安五年四月初四,孙策领着一队人马,要去他喜欢的丹徒山打猎。那天刚好立夏,风和日丽,草木茂盛,兔子、山鸡之类的动物也活跃了。孙策锦袍玉带顾盼神飞,春风得意马蹄疾,刚进山没几步,他一声呼啸,骑着他那匹急性子马一溜烟儿就跑没影儿了,后边的兵卒连马屁股都看不见。

孙策也不是一天两天这么撒欢了,大伙儿都没当回事,就跟着往山里溜达。走着走着,前面领头的突然神色一凛:“不对,前方隐约有惊呼声。”都是在生死线上拼杀多年的主儿,这点儿机警还是有的,马上大喝一声,全队人马拼命地往前赶。

赶到前方一看,这群将士心都凉了一半:孙策已经跌落马下,整个脑袋都被血糊住了。再一看,不远处也倒着一个人,低级士兵打扮,胸口正中一箭,看起来好像是死了。

这叫什么事啊,一眨眼的工夫,主公跟人在山腰上同归于尽了,回去怎么交代呢?本来是出来玩的,怎么还玩命了?

领头的一声呼啸,大家伙儿四散开来,很快就在附近逮到两个正拼命狂奔的刺客,也是低级士兵打扮。士兵们眼珠子都红了,围上去二话不说就打,恨不得把这两个家伙剁成饺子馅。

这时候,护着孙策的人喊了:“赶紧回来吧!主公还活着呢!”一群人赶紧停手,呼啦啦围上去,又哭又喊,最后小心翼翼地把孙策抬回去了。

那三个刺客是以前东吴一个叫许贡的土豪的门客。说是土豪,其实有官衔,是吴郡太守,他跟当地山贼严白虎有勾结,黑白两道都蹚着走。孙策来了以后,白道的让着他,黑道的躲着他。许贡斗不过孙策,最后被杀了。这三个刺客是许贡忠心耿耿的手下,一直藏在东吴,憋着要给旧主报仇。

这三个刺客早就打听到,孙策喜欢去丹徒山打猎,而且他们暗中观察了很久,看出孙策有点儿骄狂大意,连带着他的马也疯疯癫癫的,总爱脱离大部队先颠儿一步,这不就是天大的机会嘛!这天三个人打听到孙策又要打猎去了,赶紧换上之前预备好的东吴士兵的衣服,早早地跑到丹徒山里埋伏起来,等孙策孤身轻骑到了林子里,噌的一下蹿出来。

孙策还骑在马上跟人家搭话儿呢:“哎,你们是谁呀?怎么跑得比我还快?”

这仨人一愣,心说:这人是傻呀还是天生就这么乐观?他们随口应付了一句:“我们是韩当手下的。”韩当是东吴名将,孙策小时候韩当就已经跟着他爹了,一听他们说是韩当的人,孙策眉头就皱起来了:“韩当手下的?韩当的兵我都认识,怎么没见过你们?”

韩当手底下有那么多兵,孙策怎么可能都认识,他就是顺嘴一诈。说着话的时候,他已经把弓摘下来了,因为他其实心里已经回过味了,这是刺客呀,不然为什么要拦他呢?他是上山打兔子来了,这仨人也是在这儿守株待兔呢——他就是那只兔子。

在战场上两军对垒,将对将,那是一回事,现在孙策虎落平阳变兔子,一对三了,这可是另一回事。如果孙策一个回身纵马狂奔,兴许也就跑了,但他不是那个脾性,他的马也不是那个脾性,还嘶嘶地喷上气儿了。孙策脾气很大,曹操管他叫“狾儿”,意思就是小疯狗。

一反应过来竟然有人敢暗算他,孙策这火就上来了,弯弓搭箭就要射。对面那仨也不含糊,噌噌噌,全都弯弓搭箭,霎时间三箭齐发!在场一共四个人,怎么是三箭?有一个手慢了呗。随即两个人应声倒地,一个是刺客,另一个就是孙策。

孙策一箭射死了一个,但是他防不住另外两个,有一个射偏了,另一个一箭射中了孙策的脸,把他的脸贯穿了。

一行人火急火燎地折返回去,孙策的母亲和媳妇心里“咯噔”一下:“受伤了?这是遇上老虎豹子熊了?”急匆匆来到榻前一看,吓得倒退好几步,“这人是谁呀?完全看不出来了。”

医官们也吓坏了,哆里哆嗦地把箭弄下来,金疮药一顿抹,不知道折腾了多少时辰,孙策总算是悠悠转醒。不醒其实还好,醒了更糟——他脾气不好啊。

孙策一醒来,第一句话便是:“气杀我也!”脸都被人捅出过堂风了,得多疼,他不喊疼,他说他气死了。孙策怒发冲冠,越喊声越大:“我堂堂将军,被三个无名鼠辈当兔子打了,这传出去是多大的笑话!”

东吴的医官把看家的本事都使了出来,总算把伤口处理好了,在一边紧着嘱咐:“主公,您的伤很重,但是能好,您每天按时吃药换药就行。就一样是最要紧的,不能动气。最少一百天,可千万不能动气。”

什么病什么伤都忌讳动气,对不对?身体好好儿的,如果老生气,身子骨也会气出个好歹来。何况孙策的伤是在脸上,那是俩血窟窿啊,一生气哇哇大叫,什么时候能愈合?

孙策根本不听医官这茬,躺在那儿一直大叫:“取铜镜来!”他要照镜子,想看看自己的脸成什么样了。这可不敢给他,脸毁了,治好了也没法瞧了。老评书里形容一个人丑得不行了,说这张脸“钉鞋踏烂泥,翻转石榴皮”,那还能看吗?孙策这脸好了以后估计也就那样了。

孙策生活在东汉末年,那时虽然非常混乱,见天儿打得跟热窑似的,但是人们的审美标准可纹丝不乱,当时对男子的外貌要求是很高的。别人不说,咱想想关云长,有万夫不当之勇,但他最喜欢哪个头衔呢?“美髯公”,听着就那么骄傲。

史学家陈寿写的《三国志》是研究三国历史的必看书。陈寿也是三国时期的人,他是怎么形容孙策的呢?“策为人,美姿颜。”史书可不是言情小说,有的史书作者惜字如金,几行字就能把一个人的一辈子写完了,陈寿强调了孙策的外表,可见有多漂亮。

旁边的人一听孙策要照镜子,全都吓傻了。他平常出了名地爱美,当初带兵杀回江东的时候,一路上慕名来一睹美少年风采的人乌泱乌泱的,他特别受用。

现在他这张脸都不能叫难看了,而是变成奇观了。以前一生气,叫七窍生烟,这下好了,他九窍生烟。这怎么能给他看?万万不能。

可是不让他看他就一直叫唤,他母亲一咬牙:“给他吧!”两边的人把铜镜给拿过来了。

孙策举着镜子一照,只看一眼,心气就一下子全没了。他是谁啊?江东“玉面孙郎”。这玉面现在被宵小之徒给扎成这样了,孙策当下一股血急冲上头,啪地把镜子一摔,把床边的长案也一把掀翻了,大声喊道:“脸成了这副样子,还怎么建功立业!”

喊完这句话,孙策就倒在床上昏死了过去。就这样,一代英豪含恨早逝了。

孙策这种“要脸不要命”的劲儿,我是挺理解的。他作为一个少年英雄,当时很多追随他的人都愿意为他赴死,他的美貌肯定是起了作用的,至于有多大不好说。但是对孙策来说,建功立业的必须是那个完美的自己,他认为追随他的人也是这么期待的,大家想拥立一个玉面的主公,不是一个九窍烂脸的主公。

说到这儿,我想起我的一个徒弟做腮腺瘤手术的时候,他有点儿担心自己会面瘫。很多人认为相声演员不需要注重外貌,可对我们来说,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必须是好的一面、健康的一面,虽然我们不是靠外表吸引观众的,但也不能因为外表的一个小问题让观众分神不是? FSl28nWyWwAP9ydW4UYP/2s5LhkmFtDRkOvrD5wMFfQQy9CWZk2HyohkW5bPA8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