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久以前,两个碳原子在一颗恒星的中心诞生并纠缠在一起。
这是一颗老化的恒星,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在其一生中,这颗恒星一直能够抵御引力的无情牵引。起初,这很容易。只需抓住任意4个氢原子并将它们融合在一起,直至形成氦灰,产生足够的压力来抵消引力的牵引——这是一种辉煌的稳态。氢是如此丰富,以至于这颗恒星感觉它将永远存活。
但氢并不是无限的,这颗恒星在诞生30亿年后的某一天终于耗尽了氢气。引力是有耐心的,它总是赢家,它慢慢地将恒星的外层拉向内部。最终,恒星核心的压力变得如此之大,以至于氦开始燃烧,产生了新的元素:氮、氧——以及碳,包括那两个相同的、纠缠在一起的原子。
剩余的氦比它的前身氢燃烧得更快。10亿年后,这颗恒星被耗尽了。它并非默默无闻地结束生命。它储存的剩余的氢和氦在随机区域中达到了核反应的温度。由此产生的能量激增将恒星碎片向四面八方抛射,同时将碳原子双胞胎释放到太空中。
这两个碳原子从它们破碎的母恒星中加速离开。它们冷却并结晶。它们与其他碳原子相遇并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石墨块。这些石墨在星际介质中漂泊了数百万年,直到它们被一颗新恒星的引力牵引,这种引力如此强大,以至于形成了一个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旋转光环。
这些石墨在原始星盘中与氧气燃烧,形成了两个新的二氧化碳分子,它们迅速逃逸到太空中。这对碳原子双胞胎渴望彼此相伴,但旋转的气体和尘埃盘却动荡不安,它们无法坚持在一起。它们被撕裂,各自与周围尘埃云中散落的金属颗粒相撞。金属表面催化了一种化学反应,将每对双胞胎转化为黏稠的焦油。那些被焦油覆盖的金属颗粒附着在它们附近的尘埃颗粒上,使它们成长为卵石。卵石成长为巨石,巨石成长为小行星。
碳原子双胞胎待在它们各自的宿主小行星内部,穿越太空,朝随机方向飞行。其中一颗小行星被抛向太阳内部,在遇到其他类似自己的天体后,它像滚雪球一样聚集成巨大的行星。另一颗则安顿在了新生地球的地壳中。数十亿年后,它融入了一个名叫但丁·劳雷塔(Dante Lauretta)的人类的遗传代码中。
流浪的碳原子避免了这种命运,其宿主小行星在早期太阳系的混乱中幸存下来,距离它的兄弟10亿英里远,它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带状区域定居下来,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轨道。这两个碳原子注定会在2023年9月24日再次相遇,当OSIRIS-REx探测器将小行星贝努的样本交到翘首以盼的但丁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