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 年 10 月 25 日,赵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白花场白杨嘴村(今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一曼村)的一个地主家庭。这一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1 月,日本和俄国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土地上开战,俄国被日本打败。在1894—1895 年通过甲午战争打败中国 10 年之后,日本,这个国土面积并不大的国家,再次打败了比自己国土面积大得多的俄国,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并且继续着它的对外侵略扩张之路。俄国爆发 1905 年革命,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主张无产阶级应积极领导当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用武装起义推翻沙皇专制统治,领导工人罢工和武装起义,沙皇政府进行镇压,被迫实行立宪改革。1905 年革命沉重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为十月革命做了准备。由于日俄战争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灾难,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准备实行立宪;废除延续 1300 余年的科举制度,试图极力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王朝。广大的有识之士则为了救国图存大声疾呼,并付诸行动。这一年,青年革命者、留日学生陈天华在日本东京愤而投海殉国,以自己的生命抗议日本、唤醒国民。这一年,写下《革命军》一书,被誉为“为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敲响了丧钟”的邹容在清政府的狱中被折磨致死。这一年,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东京组织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把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国作为革命的目标。
赵一曼,出生在风雨飘摇、社会动荡的 1905年,旧制度处于加速灭亡之中,新思想正在蓬勃发展,革命斗争正在酝酿筹划之中,这一切,都预示了这个小姑娘未来的一生,将会是不平凡的。
赵一曼出生在一个比较富有的小地主家庭,一年能收 70 石租。她的父亲李鸿绪是个有识之士,虽是地主身份,但他并不欺压百姓,还自学了中医,免费为乡里看病,深得乡村邻居信赖和敬重。他还花钱捐了一个监生,也算是个有功名的人。赵一曼的母亲蓝明福,朴素贤惠,在家操持家务,育有六女二男,赵一曼排行第七,她下边还有一个弟弟。一曼出生后,哥哥姐姐们都相继成家了,只有她和小弟弟生活在父母身边。她是最小的女儿,很受父母家人的疼爱,家里人都叫她“幺女儿”“幺妹”。
赵一曼出生后,取名李坤泰,字淑宁,乳名淑端,家人邻居都叫她端女儿。这表明父母希望她成长为一个符合旧礼教行为规范的端庄贤淑的女孩子。可她却越长越不像这个名字的含义了。她不像一般大户人家的女儿,走路慢慢悠悠,温温柔柔,她是走路一路小跑,一路带风,说话又快又响又脆,给人感觉像个假小子。她从小就吃穿不愁,任性淘气,她喜欢到田野、竹林中去玩,养成了无拘无束的性格。她喜欢听大人讲故事,最爱听的是武侠小说《儿女英雄传》中十三妹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故事,以及《说岳全传》中岳飞抗金的故事。这些故事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反抗的种子。
她看不惯不公平的事情,爱打抱不平,爱和人讲道理,爱帮助受欺负的孩子。她聪明伶俐,口才又好,又总是站在正确道理一边,一般人还真说不过她。小时候,经常有人到赵一曼家找她家长告状:你家端女儿又在跟别人打架啦!原来,赵一曼又在为别人打抱不平了。她不管对方有多强大,只要认为对方输了理,她就理直气壮地与对方辩论、扑打,一直到对方认输,她才肯罢休。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一曼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她的父亲李鸿绪是个重视知识的人,他自恨从小没读过几年书,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很重视子女们的读书教育。由于村里没有小学堂,他就在家里开设“私塾”,请同族的饱学老先生李相臣为塾师,除了教自己的子女,还收附近乡亲的孩子们读书。当时,一个先生带着七八个学生,就像一只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雏鸡。村里有人把这个学堂叫作“鸡婆学堂”。
8 岁起,赵一曼也在这个学堂里读书。她天资很高,聪慧好学,老师教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她很快就背下来了。她天性活泼好动,开始上学时,跟着老师摇头晃脑地读书还挺带劲,时间一长,她就坐不住了。经常把一些小昆虫、小花朵什么的带到课堂上,趁老师不注意时摆弄着玩。被老师发现后,老师检查她书背得怎么样,这可难不倒她,几乎倒背如流。老师又让她一个字一个字地认,这可就难住了小一曼。因为她仅仅是把书背下来了,可是书里的字,却是认不清楚,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老师因势利导,温和地劝告她,读书,仅仅靠聪明是不够的,还要勤奋、用功,才能记得牢。小一曼很受教育。她认真地在私塾读了 3 年,学到了不少知识。
在赵一曼的童年时代,她生活在四川偏远的小山村里,似乎平静而幸福。但是殊不知,在她童年的几年时光中,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11 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腐败落后的清朝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就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1916 年袁世凯病死后,中国陷入四分五裂的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的局面。北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三系。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日本帝国主义为靠山,掌握北京中央政权,并统治山东、河南、安徽、福建、浙江等省。以冯国璋和他的继承人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以英、美帝国主义为后台,统治直隶(1928 年改称河北)、江苏、江西、湖北等省,并同皖系争夺对北京中央政府的控制权。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统治东北三省,并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植下,逐渐把势力扩张到关内,同直皖两系争夺北京中央政权。此外,各地还有一些不属于北洋系统的军阀,这些大大小小的军阀都把军队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凭着手中的武力实行军事专政。各派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为巩固扩大自己的地盘、争夺对北京政府的控制权,进行着频繁的争夺以至战争,国家陷于长期的分裂和动乱。军阀割据和混战加剧了对广大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人民群众生活苦不堪言。
虽然已经是民国了,但是在中国社会风俗方面,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在乡间,女孩子从小缠足、穿耳的陋习,就还是继续被村里百姓们沿袭着。赵一曼刚满 10 岁时,按照女子缠足的习俗,她的母亲也要给她缠起来了。母亲给她做了双尖尖的小鞋,用长长的布打算给她把脚裹缠起来。赵一曼可不愿意缠足,这样她就不能尽情地去田野中玩耍了,也不能去为人打抱不平了。可是,尽管她一百个不愿意,哭着闹着,死活不同意,尽管慈祥的母亲对这个最疼爱的小女儿一般都是有求必应,但在缠足这件事上,母亲是不妥协的。母亲也不愿意看女儿忍受断骨的疼痛,然而,如果不缠足,以后怎么嫁得出去呀!以后怎么见人呀!母亲含着眼泪,和赵一曼的嫂子一起,将打滚哭闹的小一曼按在床上,将两只小脚紧紧裹缠了起来。但倔强的小一曼,表面上不再反抗,等母亲和嫂子转身离开,她便用剪刀剪开了裹脚布,用柴刀砍烂了那双让她讨厌的尖尖的小鞋。她用这样的行动,来表示自己对旧礼教的抗议。母亲生气了,追着打她。但不管怎样,她就是坚持不缠脚,不穿耳朵。面对她的强硬反抗,母亲只好不再坚持。
就这样,赵一曼经过努力抗争,保留下了那一双后来带着她驰骋在战场上的天足大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