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 “把生命都交给党”

100多年前的江西省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是个绿荫如盖、风景优美的小山村,塘水如镜,小河弯弯,村前随风摇曳的稻浪给田野铺上绿色的绒毯。

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一块英雄的土地。1899年8月21日,方志敏就出生在湖塘村一个世代务农的方姓人家。

方志敏出生的年代,正是中华民族“风雨如磐暗故园”的年代。中国沦为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军阀混战,兵连祸结,广大贫苦农民啼饥号寒,濒于绝境,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风雨如晦,中国处在巨大的社会历史变革时期。

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生和成长起来的方志敏,从小就耳闻目睹封建地主阶级的横征暴敛,感受到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方志敏家里很穷,虽然一家老小终日辛劳,却还是不得温饱。一到春天,家中就要缺粮断顿,一大家子几十口人只能忍饥挨饿。

8岁那年,方志敏遵循方家男孩子要读三年书的家训,进入当地的私塾学习。小小的方志敏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格外勤奋用功,加上天资聪颖,很受教书先生喜爱。但家里太穷,交不起学费,11岁后,方志敏即时常辍学务农。直到17岁,才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进入弋阳县立高等小学学习。

这一年,是1916年。当时,辛亥革命已经爆发5年了。社会的剧烈变革引起思想文化领域的空前活跃,新思想在中国已经得到传播。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倒退,冲击着方志敏年轻的心灵。

1917年,俄国爆发震惊世界的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黑暗中摸索、在困境中求索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找到了真理。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和浙江南湖宣告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篇章。这年春,因反对腐败教育制度,方志敏被校方开除。但他毫不灰心,继续孜孜不怠地探寻真理,于当年秋天考入江西九江南伟烈大学。

九江南伟烈大学,也称同文学院,是一所教会学校,英文学习抓得很紧。教会学校也使这里具有独特的文化氛围。方志敏在这里找到了英文版的《资本论》《共产党宣言》,他一边学习英文,一边学习革命导师的著作。为了穷原竟委、研精覃思,方志敏和几个同学一起,秘密成立了一个读书会,专门学习探讨社会主义。因为开口闭口不离“社会主义”,同学们就给方志敏起了个外号——“社会主义”。而能够阅读英文版的《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在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中,还是不多见的。通过阅读马克思的著作和进步书籍,方志敏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

1922年5月18日,方志敏在《民国日报》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散文诗——《哭声》,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的社会制度。

仿佛有无量数人在我的周围哭泣呵!

他们呜咽的悲哀的而且时时震颤的声音,

越侧耳细心去听,越发凄楚动人了!

“我们血汗换来的稻麦,

十分之八被田主榨取去了,

剩的些微,那够供妻养子?……”

“我们牛马一般的在煤烟风尘中作工、输运、奔走,

每日所得不过小洋几角,

疾病一来,只好躺着由死神摆布去了!

……”

这时,方志敏还没有找到共产党,还在黑暗中独自求索。这首诗发表不久,方志敏收到上海寄来的一份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报《先驱》。看过之后,方志敏非常佩服报纸中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主张。1922年7月,为了找到用马克思主义救中国的方法,方志敏离开九江,到了上海。

20世纪20年代,帝国主义在强占的中国土地上建立了不少的所谓“租界”,上海也是如此。一天,方志敏和几个朋友来到租界内的“法国公园”。公园门口刺眼的牌子赫然映入眼帘:“华人与狗不准入园。”

站在这块狰狞的木牌前,方志敏感到奇耻大辱: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都不能自由行走!他在心底发誓:一定要赶走帝国主义,一定要砸碎“华人与狗不准入园”的耻辱牌!

方志敏在上海逗留期间,终于找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结识了陈独秀、瞿秋白等著名共产党人,遇到了已是共产党员的江西老乡赵醒侬,这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1922年8月,经赵醒侬介绍,方志敏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从此,方志敏走上了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开始了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的伟大实践,在血与火的历练中百炼成钢,成为中华民族解放的赤色先锋。

为了在江西传播革命火种,点燃赣鄱革命烈火,1922年9月,按照团中央的安排,方志敏回到南昌,在百花洲席公祠附近创办南昌文化书社,专售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和其他革命书籍。

历史的机缘,使有着共同革命理想追求的方志敏、赵醒侬、袁玉冰三位江西青年走到一起,成为后人首肯心折、赞叹不已的“江西三杰”。他们共同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为实现赤色江西而斗争。1923年1月20日,方志敏和赵醒侬等创建南昌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这是江西省第一个团组织,标志着江西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有组织、有领导的阶段;接着,发起筹备江西“民权运动大同盟”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与袁玉冰创办报纸《青年声》,还担任过《新江西半月刊》的编辑,组织进步青年举办报告会,引导青年“以追求爱国救国为己任”,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

经过斗争实践的考验,1924年3月,经赵醒侬介绍,方志敏在南昌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方志敏由此成为在江西境内加入党组织的第一个共产党员。这是青年方志敏人生探索的必然归宿,更是方志敏人生历程的崭新起点。他自豪地说:“这是我生命史上一件最可纪念的事。”“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 WfTZNl3xtoYgq23ZAEErKpdhoV/hLp/4IuJc3AdiksZ++RYXS2AhAmVyL89yOni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