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世纪70至90年代,法国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西欧无产阶级革命转入低潮,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与此同时,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蓬勃发展,推动工人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70年代中后期,“南俄工人协会”“俄国北方工人协会”先后成立,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恩格斯当时预言:“要是俄国发生革命,它就会使欧洲免遭全面战争的灾难,并成为全世界社会革命的开端。”俄国一部分进步知识分子组成民粹派,自称是“人民的精粹”。他们反对封建农奴制残余,但否认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性,否认无产阶级的先进作用,认为知识分子领导的农民是革命的主要力量,认为俄国可以绕过资本主义直接由农民村社过渡到社会主义。他们发起“到民间去”运动,力图发动农民起来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但是,他们的宣传鼓动影响很小,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大多数农民没有跟他们一起革命。不久,运动就在沙皇政府的严酷镇压下失败了。他们中的一些人转而采取极端手段,谋求以刺杀沙皇和政府官员为手段推进革命,并于1881年3月在彼得堡刺死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87年,列宁的哥哥亚历山大,因为参与刺杀沙皇被处以绞刑,牺牲时年仅21岁。虽然暗杀的手段不值得提倡,但这一事件折射出那个时期沙皇专制制度与俄国人民的尖锐矛盾,在俄国内外产生了强烈震动。
在这个暴风雨般的革命时代,俄国黑暗的沙皇统治摇摇欲坠,社会处于剧烈动荡之中,被压迫人民对革命充满了渴望,社会革命党组织纷纷建立。1883年,普列汉诺夫和查苏利奇等人,在日内瓦创立了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组织“劳动解放社”。该社将《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与资本》《哲学的贫困》《费尔巴哈论》《资本论》《论俄国的社会问题》等著作译成俄文出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广泛传播,培养了一大批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列宁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895年秋,列宁把彼得堡分散的马克思主义小组统一组成“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这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开始和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1895年恩格斯去世后,第二国际大多数政党的领导权逐渐落入修正主义者手中,修正主义思潮开始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泛滥,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有误入歧途的危险。受这些错误思潮的影响,俄国的工人运动出现了分裂,修正主义在俄国衍生出各式各样变种,如经济派、合法马克思主义、取消派、左派民粹派、调和派、崩得分子等。列宁同这些错误思潮进行了坚决斗争,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撰写了《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等著作,深刻揭露了修正主义产生的社会原因、阶级根源、思想实质和严重危害。列宁认为,资本主义的和平发展和资产阶级统治策略的改变,“合法主义”和改良主义的急剧膨胀,工人贵族阶层的蜕化,是修正主义产生和泛滥的根源。“临时应付,迁就眼前的事变,迁就微小的政治变动,忘记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忘记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整个资本主义演进的基本特点,为了实际的或假想的一时的利益而牺牲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这就是修正主义的政策。”
列宁在斗争实践中很快意识到,俄国的工人运动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他套用阿基米德的名言说:“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当时的俄国政治舞台上有三个主要政治派别,即自由派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和无产阶级革命派,他们都在发出声音,推行自己的政治纲领和主张,并且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和政治斗争。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派面临的迫切任务,就是结束各个组织混乱、涣散的状态,早日建立起新型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人民争取政治自由、争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并为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准备条件。
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此后,发表了《从何着手?》《怎么办?(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进一步,退两步(我们党内的危机)》等一系列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原则和基本要求。
★列宁
第一,无产阶级政党是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革命家组织。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坚强而纪律严明的革命家组织,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这个革命家组织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从中央到工厂有一个严密的组织体系,坚持少数服从多数、部分服从整体、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的原则;它有一个革命家的领袖集团,由那些富有天才、经过考验、受过专业训练和长期教育并且彼此配合得很好的领袖组成。
第二,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列宁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力量就在于它的理论武装。“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他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不能在工人中自发产生的,工人阶级单靠自己的力量只能产生出工联主义意识,无产阶级意识必须从外面灌输进去。他指出,资产阶级会利用各种渠道,通过学校、教会、报纸、文学艺术等来压抑工人的自觉意识,从精神上奴役工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同资产阶级进行意识形态斗争,因为没有这样的斗争,工人运动是无力抵抗资产阶级思想进攻的。列宁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对具体形势、具体条件进行认真的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三,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牢牢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列宁批驳了孟什维克以当时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为由,把领导权归于资产阶级的错误论调,提出俄国无产阶级应当而且能够领导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他指出,西欧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时,无产阶级远不如资产阶级强大,所以资产阶级掌握了领导权;在20世纪初的俄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仍然弱小,而无产阶级已成为强大的政治力量,已先于资产阶级建立了自己的政党,比其他一切政党都先进,它有科学的纲领和严密的组织,完全可以牢牢掌握革命的领导权,保证革命不偏离正确方向。
无产阶级建党学说是列宁主义的精髓之一。根据列宁主义建党原则,俄国建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1903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布鲁塞尔召开。在最后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时党内发生了分歧,拥护列宁的人得多数票,称布尔什维克(Большевик的俄语音译词,意为多数派),其观点称为布尔什维主义;马尔托夫等人得少数票,称孟什维克(Меньшевик的俄语音译词,意为少数派),后成为主要的右倾机会主义派别,其观点称为孟什维主义。1912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召开。在此次会议上,孟什维克取消派被开除出党,选举产生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中央ༀ员会。此后,布尔什维克成为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917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召开时,党的名称正式改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
布尔什维克党是列宁亲手缔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它的创立,标志着俄国工人运动的重大转折,推动了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布尔什维克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为争取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不懈斗争。它积极参加了1905年和1917年两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领导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成功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团结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维护了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支持和帮助了各国共产党的建立。苏维埃俄国建立后,1918年3月,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根据列宁的提议,改名为俄国共产党(布),简称俄共(布)。1925年12月,在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俄国共产党(布)更名为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联共(布)。1952年,在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上,正式改名为苏联共产党,简称苏共。